建筑工程融資模式風險識別與評估
時間:2022-05-15 03:14:13
導語:建筑工程融資模式風險識別與評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居民對城市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政府重視對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在如此環境中基礎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融資模式。這就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他們的先進管理模式,對我國當前的融資模式進行優化,促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文章針對建筑工程中PPP項目融資模式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與評估。
[關鍵詞]建筑工程;PPP項目;融資;風險
1基于PPP融資模式的風險含義
在建設項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公私合營項目,對項目進行風險識別是開展其他各項研究的基礎,這就表明風險研究對于公私合營項目來說意義重大。首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小到每個人的生活,大到行業的發展都有風險存在去一種,它是對無法預知情況的體現,風險的來源較為復雜,個人、政府、自然界等都有可能成為風險的成因。當某項工程所得到的最終結果與建設預估存在較大差異,就可以認定有風險在項目中存在。在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PPP公私合營模式的運用,社會中很多基礎設施建設所應用的都是PPP公司合營模式。由于PPP項目復雜性較高,項目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因此,該項目模式的風險較高,在融資時需要考慮較多問題。在實踐中要清楚的辨析PPP項目融資模式中存在的風險,并將風險劃分為不同類別以及層次,這是在研究PPP項目時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政府擁有特許經營權,可以將公共建設項目授權給外商或私營企業,授權涵蓋了項目全過程,包括融資、計劃、運營等。擔任項目建設的一方可以在特許期內向用戶收取費用,這是建設方的利潤來源,讓投資與運營的成本得到平衡,實現項目盈利,在特許經營到期后項目交回政府運營。PPP項目的存在的目的在于鼓勵政企合作的開展,促進公共事業發展。
2基于PPP項目的風險識別
(1)風險識別方法。對項目展開風險識別對建設的開展有積極作用,這就需要探索科學有效模型實現風險識別。利用定性分析法較為刻板,準確度相對較低,風險只能通過理論初步劃分,對風險進行分析時無法為項目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識別中應用定量分析對項目建設有更實質性的作用,定量分析的開展需要有歷史數據的支撐,還需要納入企業在過往項目中總結出的實踐經驗。但是在建設前設施不公開,這就使得風險識別過程中信息獲取難度較大,風險評估準確性受到影響。因此,在進行風險識別時應用定性分析具有更好的實踐性,通過文獻資料的查閱,并對項目實施人員進行咨詢,展開有效的風險評估。(2)風險識別過程。由于風險識別對于項目的開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對風險進行識別時常對核對表、頭腦風暴以及整理歸檔綜合運用。在具體實踐中先通過數據庫查閱項目相關資料,并將文獻中所涉及到的風險類型進行總結,并將案例作為切入點,對項目的風險進行初步評估。在此基礎上邀請PPP項目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討論,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引發頭腦風暴,進而得出較為具體的風險因素。最后將羅列的風險因素進行整理歸類,得到項目的風險清單。(3)風險因素分類。在PPP項目中所存在的風險大多具有多樣性,同時其復雜程度相對較高,這就需要在進行PPP項目風險識別時對風險因素進行科學劃分,并將項目的預期收益設置為最大值。在與專業教師進行討論之后就能夠將風險因素進行歸類,并用表格形式體現。由于風險具有復雜性就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來完成風險的甄別。在實際應用中最常應用的就是T檢驗。它是數理統計學中的重要工具,能夠實現小樣本的統計與分類。在進行PPP項目的風險識別時,初步分析所得到的樣本相對較小,因此借助T檢驗能夠實現較好效果的風險差異辨識,對PPP項目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以及政策。對于政府而言,如果無法讓投資方信服就會出現風險分擔出現偏差,企業所獲的的收益嚴重不足,影響整個項目建設效果。(4)對風險后果的討論。通過上述風險分析,基本能夠確定PPP項目的風險類別以及影響因素,但是還需要對風險發生所產生的影響加以重視。如果能夠將相類似的結果進行整理,就能夠得出有效的風險發生應急方案,控制風險對項目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利益損失。在綜合分析之后就得出了PPP項目風險的定性分析結果,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從風險影響出發根據具體事件進行分析。就政府性風險而言,需要對政府信用進行評估,通過已完成的建設項目來具體了解其信譽度,之后還要綜合評定相關政策的審批情況,充分了解地方的各項政策法規,保證發生糾紛時能夠得到法律的幫助。此外,在進行項目建設前還需要對當前國內的大環境進行分析,綜合評估社會對項目產生的影響。此外,企業還需要全方面的評價自身經營現狀,企業在承接項目時應當做到揚長避短,保證項目建設能夠給企業帶來利潤。最后還需要原材料的市場情況進行了解,通過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把握原材料的購買時機。總而言之,只要所使用的措施科學合理,就能夠對項目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準確預估,從而降低項目建設所要面臨的風險。
3風險因素評估
(1)德爾菲調查問卷設計。在了解項目風險之后就需要劃分風險的責任承擔,通過風險因素評估就能夠為責任劃分奠定基礎,這就需要通過實際調查來確定PPP項目的風險承擔。本文采用了德爾菲調查問卷,在開展問卷調查之前先要對參與者進行審核,保證所選擇的參與人員都滿足調查要求。在此之后就需要對風險因素進行較為全面的闡釋,在解釋時需要注重不同角度的選取,保證相關從業人員在進行選擇時具有較高的準確度,讓調查的真實性得到保證。最后就需要對風險進行全面羅列,在問卷的設計上要保證簡潔明了、內容突出、問題完整,讓參與調查的人員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完成調查問卷。(2)結果分析。通過前期調查參與人員的背景統計保證了該問卷的有效性,而參與調查的人員絕大多數具有超過五年的從業經歷,因此,該調查能夠具有較高代表性,能夠對PPP項目情況以及其中的風險進行體現。在對調查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后可知,政府以及市場存在的風險遠大于項目自身存在的風險,同時也會造成更嚴重的危害。在所有的風險因素中最為顯著的是政府決策流程較長并且具有重復性,市場供求關系失衡,運營風險超出預估等。對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三點:第一,我國開展PPP項目時間較短,所應用的管理模式還不完善,運營經驗還需要積累;第二,我國具有較為特殊的市場經濟體制,有些項目是基于國家相關政策性調整而開展的,有些地區對此心存疑慮,項目實施過程中畏手畏腳;第三,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面對有些糾紛項目建設方很難對自身的利益進行維護,這就影響額PPP項目的開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建設中合理運用PPP模式能夠促進公共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政府的資金壓力。這就需要對PPP項目展開科學的融資風險評估,促進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風險共同分擔,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為全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做出積極貢獻。因此,要想保證PPP項目的有效性就需要將項目融資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科學的手段,保證風險評估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守清.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案例分析[J].施工企業管理,2018(2):40-42.
[2]武志紅.我國運行PPP模式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5(5):19-24.
[3]劉新平,王守清.試論PPP項目的風險分擔原則和框架[J].建筑經濟,2016(2):59-63.
[4]羅春暉.基礎設施私營投資項目中的風險分擔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1(2):28-29.
作者:梁赟 單位: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上一篇:城市CBD規劃及建筑設計研究
- 下一篇: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