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探討
時間:2022-09-23 03:31:25
導語:建筑工程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技術型人才,職業教育更加強調對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無法替代的重要特點之一。要想在未來可持續的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各項技能,必然離不開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因此職業院校應該大力發展實訓基地建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技術、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
1建設實訓基地的必要性與原則
1.1建設實訓基地的必要性。首先,建設實訓基地是職業院校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現階段,制約我國建筑工程職業類院校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個: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和就業幾率,其中辦學條件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問題,當前很多建筑工程職業類院校都存在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尤其是與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息息相關的實訓基地建設經費不足。從以往數據中分析得知,90%職業類院校學生畢業后的去向都是一線建筑部門,因此為了使學生畢業后更快更好的適應工作需求,就要求學校在教學內容上和方式上與實際工作相關聯,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實際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術經驗。我國教育部部長多次在會議中強調,希望職業類院校不要關起門來教學生,要努力讓學生在實際現場中掌握技能提升水平。因此,在此環境下,要求職業類院校必須建設自己的校內實訓基地。其次,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有助于對學生實訓課程的設計管理,提高學生實訓質量。由于建筑企業的特殊性以及經濟性決定大多數建筑企業對接收學生進行現場實訓并不感興趣,因此新階段學校很難大規模安排學生進行現場實訓而只能采取分散實習的方法,或者一些學生通過自己聯系進入企業進行短期實習。眾所周知,對于建筑工程專業來說,實訓崗位、實訓內容、實訓時間以及實訓安全都對實訓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另外如果實訓過于分散,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加上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在實訓期間處于一種“散羊”的狀態。而如果能在學校內部建設穩定的實訓基地,學生實習實訓能夠在指定的地點進行,一方面方便教師進行實訓指導和管理,另一方面能夠有效保證實訓質量。第三,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有助于提高畢業生的學習質量和就業率。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筑職業院校畢業生如果僅進行理論課程學習,畢業后必然擔負不起建筑建設的重任,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適應崗位能力要求,就必須在校內建設建筑實訓基地,在進行理論課程講解的同時開展施工資料現場教學,毫無疑問,經過現場教學培訓的學生走出校園后在就業率方面體現了較高程度的優勢。換句話說,建設校內實訓基地,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了保證,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了學校的就業率。最后,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有助于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是培養出好學生的基礎和前提,建筑職業類院校教師不但需要有扎實的建筑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和施工經驗,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促進教師進行學習、實踐、研究結合,全面提升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1.2建設實訓基地的原則。(1)真實實用原則: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真實實用原則,即實訓基地要能夠模擬出建筑工地的真實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幫助學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另外,校內實訓基地還應該充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將大綱中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予以具體化,使其變得簡單具體。能讓學生在工作中進行知識學習,做到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工學結合。(2)先進效益性原則:建筑職業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應該充分展現出當前建筑領域的技術性和先進性,保證學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建筑專業的先進技術和工藝。另外,校內實訓基地不能只是擺樣子,而應該具有實際生產功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建筑,在一系列生產性服務中不斷實現自身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3)校企合作共建原則:建筑職業類院校的主要目的是為服務地區建筑行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校內實訓基地也應該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遵循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由政府和學校出面與當地建筑企業達成合作機制,創建出一種既能有助于學校發展又能促進企業進步的共建模式,使學生能夠在濃厚的職業生產氛圍中獲得實踐技術。
2建筑工程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
2.1在校內建設產學結合的實訓基地。建筑行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很多建筑職業類院校存在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建設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建設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另外還有一些院校雖然成功建設了建筑實訓基地,但是內部的設備和裝置都過于陳舊,更有些是從建筑企業購買的已過時淘汰的機械設備,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實訓,一方面無法快速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對學生緊跟時代更新步伐有所影響。因此解決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問題是當前主要問題之一,職業類院校可以實施產學結合政策,學生以及學校內的實訓基地不僅僅為自己服務,更應該為政府為社會服務,這樣學校能夠吸引政府和企業進行投資建設,解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2.2在校外建設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校外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相比較校內實訓基地而言具有更真實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更早的接觸社會。但由于當前建筑職業類院校缺乏與固定企業間的長期合作機制,很多院校都沒有穩定的合作企業,另外對于企業而言,校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施工安全意識不足,建筑企業擔心學生在實際崗位上會出現建筑事故或人身意外,也往往不愿接受實訓學生。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學校和企業應該本著合作互惠的原則,共同努力創造校企雙贏,只有以此為目標,才能有效的實施校外企業實訓基地建設。另外,學校應該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為企業主動提供咨詢服務和高新技術理論支持,這樣建筑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才能逐漸有意愿與企業進行合作。
3建筑工程專業實訓基地的管理
3.1發揮高校服務社會功能。建筑職業院校具有服務社會的職責,因此如果院校建設優良的建筑實訓基地后應該積極為社會提供應有的貢獻,例如,可以為地方建筑企業提供技術推廣,主動為企業施工人員提供技術培訓,也可以承擔起企業材料質量鑒定的工作等。3.2加強與企業間的溝通。學校建成實訓基地后應該著手擴大對外宣傳力度,將學校研究的成果、技術及時與建筑企業溝通交流,逐步加強與建筑企業的溝通和聯系,使更多的建筑企業了解學校、了解學生。3.3加強制度建設。建筑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必須制定健全的規章和制度,包括實訓基地使用和維護手冊,實訓基地內設備和易耗品也應該及時進行登記。另外,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學生不得獨自進入實訓基地,必須有工作人員和教師在場。每次實訓完成結束后,實訓基地管理人員應該做好場地清理和設備維護。通過各項規章制度有效延長校內實訓基地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姜國興.中職建筑施工教學實踐研究[J].理論研究,2013.
[2]劉蔚.引入5S管理理念,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作者:孫娟 方篩寶 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注漿技術解析
- 下一篇:節制閘除險加固工程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