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給排水管道工作技術
時間:2022-04-22 08:15:00
導語:城市給排水管道工作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溝槽開挖
土方開挖前,應首先查明地下水位、土質及地下現有管道、構筑物等情況,然后制定土方開挖、調運方案及溝槽降水、支撐等安全措施:
1.開挖深度較大時,應合理確定分層開挖的深度,如人工開挖每層的深度不宜超過2米。基坑兩側臨時堆土或施加其它荷載時,不得影響臨近建筑物、各種管線和其它設施的使用安全,另外也應該考慮對基坑土壁安全的影響,如人工挖土要求,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米。
2.采用吊車下管時,可在一側堆土,另一側為吊車行駛路線,不得堆土;機械挖槽時,應在設計槽底高程以上保留一定余量,避免超挖,余量由人工清挖;挖土機械應距高壓線有一定的安全距離,距電纜l米處,嚴禁機械開挖。
3.在有行人、車輛通過的地方開挖,應設護欄及警示燈等安全標志,護欄高度不低于1.2米;當下步工序與本工序不連續施工時,槽底應預留保護土層不挖,待下步工序開工時再挖。
二、溝槽支撐與拆除
在溝槽開挖時,為了縮小施工面,減少土方量或因受場地條件的限制不能放坡時,可采用土方支撐方法施工。土方支撐是防止溝槽土方坍塌,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術措施。
1支撐類型
1.1.開挖較窄的溝槽多采用橫撐和豎撐,水平擋土板的布置又分斷續式和連續式兩種;濕度小的黏性土挖土深度小時,可用斷續式水平擋土板支撐;松散、濕度大的土可用連續式水平擋土板支撐。
1.2.板樁是一種支護結構,可用它來抵抗土和水所產生的水平壓力,既擋土又擋水。當開挖的基坑較深、地下水位較高又有可能出現流砂現象時,如果采用井點降水方法,則宜采用板樁打入土中,使地下水在土中滲流的路線延長,降低水力坡度,阻止地下水滲入基坑內,從而防止流砂產生。在靠近原有建筑物開挖溝槽時,為防止原有建筑物基礎下沉,通常也多采用打板樁的方法進行支護。
2.施工要求
2.1.支撐要牢固可靠,符合強度和穩定性要求;支撐應隨著挖土的加深及時安裝,在軟土或其它不穩定土層中,開始支撐的溝槽開挖深度不得超過1米,以后開挖與支撐交替進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為0.4—0.8米。
2.2.支撐板安裝應與溝槽壁緊貼,當有空隙時應填實,橫撐板應水平,立排撐板應順直,密排撐板的對接應嚴密;支撐應經常檢查,當發現支撐的構件有彎曲、松動、移位等跡象時應及時處理,特別是雨季和春季解凍時期更應加強檢查。
2.3.支撐拆除前應對溝槽兩側的建筑物、壁槽進行安全檢查,并應制定拆除支撐的實施細則和安全措施;支撐的拆除應與回填土的填筑高度配合進行,且在拆除后及時回填夯實;拆除單層密排撐板支撐時,應先回填至下層橫撐底面,再拆除下層橫撐,待回填至半槽以上,再拆除橫撐。
三、施工排水
1.明溝排水
采用明溝排水時,應分層下挖,即先進行坑槽的開挖,當開挖到接近地下水位時,在坑槽的適當位置挖設集水井并安裝水泵,然后在溝槽的中間開挖臨時排水溝,使地下水經排水溝匯集到集水井并由水泵排出,繼續開挖排水溝兩側的土,當挖掘面接近排水溝底面時,再加深排水溝,直至溝槽達設計標高為止。排水溝底始終保持比土基面低不小于0-3米。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輕型井點降水,設備及施工較為簡單,技術可靠,是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情況下,當降水深度小于5米,溝槽寬度小于6米時,井點布置采用單排線狀;當溝槽寬度大于6米時,或土質不良時,滲透系數大時,宜采用雙排線布置。四、管道基礎管道基礎由地基、基礎和管座三部分組成。管道地基的要求:采用天然地基時,地基不得受擾動;槽底為堅硬地基時,應按設計規定施工,設計無規定時,管身下方應鋪設砂墊層,其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當槽底地基土局部遇有松軟地基、流砂等現象時,應與設計單位商定處理。
2.管道基礎施工要求
2.1.鋪筑管道基礎墊層前,應認真復核基礎底的土基標高、寬度和平整度,鏟除槽底的淤泥、雜物和積水,并于當天查驗整改完畢。地基不穩定,應采取措施加固后才能鋪筑碎石墊層;根據規定的寬度和厚度攤鋪平整拍實,攤鋪完畢后,應盡快澆筑混凝土基礎。
2_2.槽深超過2米,基礎澆筑時,必須采用串筒或滑槽來傾倒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倒卸澆筑材料時,不得碰撞支撐結構物,車輛卸料時,應在溝槽邊緣設置車輪限位木,防止翻車墜落傷人。
3.澆筑混凝土管座的規定
混凝土管座的模板,可一次或兩次支設,每次支設高度宜略高于混凝土的澆筑高度;管座分層澆筑時,應先將管座平基鑿毛沖凈,并將管座平基與管材相接觸的三角部位,用同強度的混凝土砂漿填滿、搗實后,再澆筑混凝土;采用墊塊法一次澆筑管座時,必須先從一側灌注混凝土,當對側的混凝土與灌注一側混凝土高度相同時,兩側再同時澆筑,并保持兩側混凝土高度一致。
五、管道安裝及閉水試驗
1.起重機下管時,起重機架設的位置不得影響溝槽邊坡的穩定,管道應在溝槽地基、管基質量檢驗合格后安裝,安裝時宜從下游開始,承口朝向施工前進的方向。
2.管節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發現裂縫、保護層脫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應修補并經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管節安裝前應將管內外清掃干凈。
3.管道安裝時,應將管節的中心及內底高程逐節調整正確。調整管節中心及高程時,必須墊穩,兩側設撐杠,不得發生滾動。安裝后的管節應進行復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_丁序的施工。
4.閉水試驗應在管道填土之前進行,閉水試驗應在管道灌滿水后24小時后進行;閉水試驗的水位,應為試驗段上游管道內頂以上2米。如上游管內頂至檢查口得高度小于2米,閉水試驗水位可至井口為止。對滲水量的測定時間不少于30分鐘。
六、溝槽回填
地下管道施工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后,溝槽應及時同填,回填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1.磚、石、木塊等雜物應清除干凈,采用明溝排水時,應保持排水暢通,溝槽內不得有積水,采用井點降水時,動水位應保持在槽底以下不小于0.5米。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0.5米的范圍內回填材料,應由管槽兩側對稱運入槽內,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它部位時應均勻運入槽內,不得集中推人;需要拌合的材料,應在運人槽內前拌合均勻。不得集中推入。
2.回填壓實應逐層進行,不得損傷管道;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0.5米的范圍內,應采用輕夯壓實,管道兩側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0-3米;同一溝槽內有雙排管道的基礎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時,管道之間的回填壓實應與槽壁之間的回填壓實對稱進行。同一溝槽內有雙排管道的基礎底面位于不同高程時,應先回填基礎較低的溝槽,當回填至較高基礎地面高程后,再按前述規定同填。分段回填壓實時,相鄰段的接茬呈階梯狀,且不得漏夯。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壓實工具時,應夯夯相連,采用壓路機時,碾壓的重疊寬度不得小于0.2米,行駛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2公里。回填后應進行壓實度檢測,壓實度應滿足規范要求。
- 上一篇:給排水塑料管施工完善趨向
- 下一篇:局長在交通安全總結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