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電廠進場道路安全評價
時間:2022-06-10 09:05:00
導語:白山電廠進場道路安全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白山電廠公路的起點是四公里處起點附近距警示標志大門300m處,終點是電廠二期廠房出口處前行50m左右。全長3.57km。白山電廠公路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是由原水泥路面改造而成的,路面較完好,基本上沒有大的病害。路面結構形式為:面層為7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基層是20cm的水泥路面,底基層為砂礫。路基寬度是7m,其中路面寬度6m,土路肩為2×0.5m。平面技術指標比較低,圓曲線最小半徑是52m,緩和曲線最小長度是25m。最大縱坡是10%,最小縱坡4.21%,大部分是急彎,陡坡路段。曲線轉彎處多數沒有超高。全線共有小橋一座,涵洞9道,基本上完好,可以繼續(xù)使用。
2交通事故調查及統(tǒng)計分析
2001年至今在該路段共發(fā)生交通事故16起,其中死亡6人,傷25人,直接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1)2001年8月23日,崔守民駕駛吉B.90124大貨車在該路段撞在擋墻上,翻進開關站,造成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10余萬元的特大交通事故。
(2)2008年4月22日,叢金龍駕駛吉B.17869大貨車前往白山電站運輸水泥,當車行至白山電廠開關站混凝土擋墻左轉彎處時,剎車失靈撞在墻體上,造成傷3人、經濟損失15萬余元的交通事故。
(3)2008年5月2日,申侃力駕駛吉B.19290大貨車前往白山電站運輸設備,當車行至白山電廠場區(qū)公路開關站混凝土擋墻左轉彎路段時,由于剎車失靈撞在混凝土擋墻上,造成死亡1人、傷2人、車輛報廢、直接經濟損失50余萬元的特大事故。
導致交通事故多發(fā)、頻發(fā)的原因:
(1)全路段連續(xù)陡坡3.1km,彎道多、盲區(qū)多,且轉彎的半徑過小是造成事故多發(fā)的首要原因。通過對16起事故的綜合剖析、對比,有14起發(fā)生在二期開關站混凝土擋墻的左轉彎處。
(2)因貨運車輛超載、超速、路況不熟、采取措施不當等違法行為也是造成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3舊路技術指標的設計符合性評價
主要是根據現行公路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有關部門批準的項目技術標準,對項目設計成果采用的技術指標的正確性進行檢查,并提出不符合現行標準、規(guī)范規(guī)定的技術指標。
3.1平面線形指標偏低
平面指標如曲線半徑的大小只是計算行車速度30km/h的標準,有的甚至是20km/h的標準,而且大多數指標都是一般值和極限值,這樣就出現了很多的急彎和連續(xù)急彎的現象。
3.2緩和曲線長度過短
基本上是低限值,緩和曲線必須有足夠的長度,以避免離心加速度增長過快和司機轉動方向盤過急。
3.3路線的縱坡過大,陡坡過長
舊路的縱坡最大處為10%,這是完全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規(guī)范規(guī)定“四級公路積雪冰凍地區(qū)的路段的最大縱坡為8%。汽車沿縱坡上行時,升坡阻力及其他阻力增加,必然導致行車速度降低。一般坡度越大,車速降低越大。這樣,在較長的陡坡上,將出現發(fā)動機水箱“開鍋”、氣阻、熄火現象,導致行車條件惡化。因而,從汽車爬坡能力角度考慮,應對最大縱坡加以限制。而在同一路段上汽車下坡行駛時,司機精神緊張,不得不頻繁制動,常引起制動器發(fā)熱甚至燒掉制動片,容易發(fā)生事故。因此對于長期嚴寒冰凍地區(qū),從行駛安全角度考慮最大坡度也不宜過大。汽車沿長距離的陡坡上坡時,因需長時間低檔行駛,易引起發(fā)動機效率降低。下坡時,由于頻繁剎車將縮短制動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影響行車安全,應根據汽車的爬坡能力及末速度約降低至設計車速的一半考慮,對縱坡的最大坡長應予限制。
3.4凸曲線半徑過小,視距過短
由于豎曲線半徑過小,當汽車行駛在凸形豎曲線變坡點附近時,由于變坡角的影響,在司機的視線范圍內將產生盲區(qū),此時,司機的視距與變坡角的大小及視線高度有密切關系。當變坡角較小時,不設豎曲線也能保證視距,但變坡角較較大時,則必須設豎曲線以滿足行車視距的要求。而凸形豎曲線半徑的選定,是以提供可靠的行車視距,保證汽車以設計速度安全行駛為前提的。
3.5多數曲線內無超高或超高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在圓曲線路段的彎道上,當車輛沿著雙向橫坡的外側車道行駛時,由于車重的平行路面分力與離心力的平行路面分力的方向相同,且均指向曲線外側,將影響行車的橫向穩(wěn)定。圓曲線半徑越小,對汽車行駛的橫向穩(wěn)定影響越大,所以在彎道設計時,為了能像在路面內側車道行駛時那樣用車重的平行路面分力抵消一部分橫向力,以保證行車的橫向穩(wěn)定,可將外側車道升高,構成與內側車道傾斜方向相同具有一定橫向坡度的單坡橫斷面。我們對這樣的設置叫超高。所以超高的有無和大小與車輛行駛的安全有著緊密的聯系。而超高橫坡度則根據設計速度、半徑大小、路面結構類型、自然條件和車輛組成來確定。
3.6全線無標線、安全設施不完善
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是通過文字、符號、圖案等直接在道路現場對車輛、行人和其他交通傳遞準確的信息、指示有關情況、提出交通要求,公布交通規(guī)定等的交通設施。正確地使用和合理設置交通標志和標線,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調整運行秩序,減少交通事故,便利交通運輸,提高交通速度,改善交通狀況,節(jié)省能源,保護環(huán)境,降低公害。路線陡坡多而且較長,全線無一處陡坡標志。應該在陡坡大于(或等于)8%處設置陡坡標志。通常在上坡(或)下坡時危及安全的地方設置。
3.7全線無視線誘導設施
由于本段公路是事故多發(fā)區(qū),特別是對不熟悉路況的外地車輛有更大的安全隱患。為了保證司機安全地駕駛汽車,應使司機能判斷計算視距以外的道路方向,行車時,司機的視線在汽車前方尋視。以路旁地帶、具有良好識別線的道路表面和與平行于車行道的各種線(路緣或路面邊緣,路旁整齊的樹木、護欄和視線誘導設施)來判定道路的行進方向。特別是在夜間、雨天、大霧、路上有積雪等不良氣候條件時,路面標線可能不清楚,司機對視線誘導的需求就迫切。因此應該在對司機行車有潛在危險的路段設置視線誘導設施。
3.8事故多發(fā)區(qū)無避險車道
通過對16起事故的綜合剖析、對比,有14起發(fā)生在二期開關站混凝土擋墻的左轉彎處。由于該段前是連續(xù)長陡坡加小半徑曲線,發(fā)生交通事故大多數是因為剎車失靈造成的,如果該處平面線形得不到調整,那么在此必須設置避險車道。
4運行速度協調性評價是對相鄰路段的運行速度的差值進行評價。
相鄰路段是指平面、縱斷面、橫斷面指標或設計速度不同的相接路段,一般是指平曲線的起點、曲中點、終點,縱斷面變坡點及橫斷面寬度變化的前后路段。
4.1評價方法
根據運行速度預測方法對各相鄰路段的線形特征點(直線起、終點,平曲線起、終點及曲中點,豎曲線變坡點等)進行雙向運行速度預測并計算相鄰路段運行速度的差值。
4.1.1運行速度是指在特定路段上,在干凈、潮濕條件下,在自由流的情況下,85%的駕駛員行車不會超過的行駛速度,簡稱V85。
4.1.2運行速度的計算方法
(1)運行速度分析路段劃分根據曲線半徑和縱坡坡度的大小將整條路線劃分為直線段、縱坡短、平曲線段和彎坡組合段等若干個分析單元,每個單元的起、終點為預測運行速度線形特征點。其中,縱坡坡度小于3%的直線段和半徑大于1000m的大半徑曲線自成一段,其余小半徑曲線段和縱坡坡度大于3%、坡長大于300m的縱坡路段以及彎坡組合段,作為獨立單元分別進行運行速度測算。當直線段位于兩個小半徑曲線段之間,且長度小于臨界值200m時,則該直線視為短直線,車輛在此路段上的運行速度保持不變。
(2)運行速度V85的測算在任選一個方向進行第一次的運行速度V85測算時,首先要推算與設計路段銜接的相鄰路段速度,作為本路段的初始運行速度V0,然后根據所劃分的路段類型,按直線段、平曲線段和長大縱坡路段等分別進行運行速度V85的測算。
4.2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采用相鄰路段運行速度的差值△V85,具體標準如下:
4.2.1|△V85|<10km/h:運行速度協調性好。
4.2.2|△V85|為10~20km/h:運行速度協調性較好。條件允許時宜適當調整相鄰路段技術指標,使運行速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km/h。
4.2.3|△V85|>20km/h:運行速度協調性不良。相鄰路段需重新調整平、縱面設計。
5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的評價
5.1標志
(1)標志設置的必要性正確地使用和合理設置交通標志,可以極大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調整運行秩序,減少交通事故,便利交通運輸,提高交通速度,改善交通狀況,節(jié)省能源,保護環(huán)境,降低公害,它是人們進行道路交通管理的最有效工具。
(2)標志位置的正確性檢驗標志高度、距公路路肩邊緣的橫向距離以及警告標志距危險點的距離等。同時評價警告標志距危險點的距離應按運行速度計算值進行評價。
(3)標志尺寸和字高標志尺寸和標志版面上的字高應根據標志的功能類型,按運行速度計算值對應的尺寸標準進行評價。當設計標志尺寸和字高對應的設計速度小于運行速度計算值20km/h時,應增大標志尺寸和標志版面上的字高。
(4)電廠路標志的評價電廠路的標志設置基本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標志的高度,距路肩的橫向距離也滿足要求。警告標志距離危險點的距離也滿足20~50m的要求。全線設置了11個警告標志。主是是在事故多發(fā)地,急彎,限速等位置設置。總的感覺是標志的設置不完善,特別是在事故頻發(fā)路段效果不明顯,同時標志與標線沒有很好的結合。
5.2標線
由于全線無標線設置,所以只考慮標線的設置問題。
(1)路面標線車道中心線:用來分隔對向行駛的交通流,設在車行道中線上。材料要求:路中心線為黃色,采用熱熔型涂料,涂料中的樹脂必須是熱塑性的,標線涂料含添加劑,并在涂料中預混玻璃微珠,用量每1.5m2250g玻璃微珠。施工要求:嚴格按照熱熔型標線要求的施工環(huán)境進行。溫度應在15度以上。相對濕度小于90%,保證路面干燥,禁止在陰雨期及低溫條件下施工。
(2)減速標線路段橫向減速標線:設置在減速路段的起點前,提醒駕駛員前方需要減速行駛。設置在連續(xù)下坡路段即將進入彎道前。具體的樁號是:K0+433.386~K0+490.686,K0+579.826~K0+637.126,K0+911.315~K0+968.615,K1+051.431~K1+108.771,K2+356.293~K2+412.593,K2+624.689~K2+681.989,K2+727.026~K2+784.326,K3+017.472~K3+074.772線寬45cm,雙線的間距50cm。
6結束語
為了提高公路行車安全,應以綜合運用交通工程技術為主要處治手段,在全面分析交通安全隱患的基礎上,合理的確定技術方案,注重環(huán)境保護和綜合處治措施。
- 上一篇:數據通信及其運用研討
- 下一篇:區(qū)委征地情況清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