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施工現狀及策略研究
時間:2022-08-21 11:10:20
導語:建筑智能化施工現狀及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的不少地區均已經涉足于智能化建筑,而其建設管理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總結起來,主要的問題存在于這樣兩點。首先,從智能化建筑的行業方面來講,由于我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沒能及時跟上智能化建筑的發展以及智能化技術中的核心部分必須從國外引進,這些因素均導致我國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未能達到較高的水平。由于智能化建筑屬于技術的整合,因此對集成商的技術理念和施工經驗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縱觀我國當先的智能建筑技術集成商,其整體素質良莠不齊,對我國智能化建筑的發展造成了掣肘。據統計,我國當前從事智能化建筑的公司有數千家之多。然而這些公司的業績卻乏善可陳,因此集成商的綜合實力也影響了智能化建筑的行業水平。其次,智能化建筑的施工對于現場的調度和管理也是一個挑戰。由于我國不少管理部門對智能化建筑的特點和規律尚不熟悉,因此在管理效率和效果上均不能盡如人意。在不少智能建筑的工程項目中,由于工程在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失誤而導致建筑質量、工期受到影響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了比較負面的影響。
二、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建筑相關政策規范的健全
當前,我國的智能化建筑技術及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行業內的政策和規范無法跟上其發展的步伐。只有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著力進行智能化建筑相關政策及規范的健全,才能使該行業的健康順利發展壯大。首先,政府應該牽頭進行智能化建筑的技術分析與調查。通過組織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的技術專家以及智能化建筑業界的行業人才,進行詳細的軟科學調研,為政策的制定能夠提供客觀詳實的基礎。其次,在積累了充足的行業技術與管理現狀之后,則應加大力氣抓緊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規范。依據筆者的實踐經驗,以下一些方面的規范和標準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統硬件設備,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處理單元、系統監控和采集傳感的前端單元、系統布線的管槽安裝、系統通訊網絡的光纖、電纜以及無線設備等,這些設備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設質量的關鍵所在;二是保證智能建筑之內所有設備的參數指標和測試驗收標準、系統設備的功能齊備,才能保證智能建筑功能的發揮;三是在評估智能建筑系統功能與性能時,一方面要定性測量評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評估。在規定中,對所有的技術指標予以數字化的明確,以此實現建筑技術標準的達標。
2.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的專業素養提升
智能建筑是一個整體化的產品,因此系統集成商的專業素養對于建筑功能的實現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項完整的智能建筑項目,系統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蓋了許多方面,包括系統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統智能實現策略的設計、系統硬件軟件的參數計算以及匹配等。因此,系統集成商的專業素養關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終質量以及用戶滿意度。為了提升其專業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1)應注重集成商人才的專業深度與廣度集成商專業人員必須從業主的使用感受出發,將業主的實際需求以技術參數和設備選型的方式整理出來并最終轉化為施工方案。當前,復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領域依舊稀缺,需要一些一方面熟知技術,另一方面又深諳市場需求的人才。(2)應該以合理的激勵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果集成商的技術人員由于某些原因而離職,很容易造成建設方的設計風格與理念出現斷層,影響工程質量的目標。(3)應重視技術成果的轉化和重復利用,積累經驗,積淀施工者的競爭力對于已經形成系統化的施工方案和技術策略,應以標準化的文檔保存起來。通過轉化和調整,用于其他相似的工程建設中,從而形成建設方獨特的優勢。
3.加強監理制度以保證施工質量
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我國的智能化建筑市場由于專業知識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導致效率低下,一些業主由此蒙受了損失。通過加強監理,來保證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質量是當務之急。當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監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涉及專業較廣,不少監理工程師難以承擔監理任務。例如,一名合格的專業建筑監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電、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設備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智能建筑的監理包含了傳統建筑所不存在的許多方面,如電子傳感、信息網絡部件、各種線纜、弱電設備以及管理信息系統等,均需要監理工程師對其進行量化的測試驗收與評估,這對監理人員的技術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監理工程師往往由于經驗的匱乏,不能具備充分能協調統籌各個專業之間的工作經驗,這同樣影響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質量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薦以專業監理隊伍來進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監理。這種策略的優勢在于,首先能夠對工程建設方有一個合理的監督與約束,對其技術方案和設備選型等均能進行評估和干預,這可以保證智能建筑的最終質量;其次,能夠從過程項目業主的角度出發,對建設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客觀評價,降低業主的風險。
4.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規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復雜的管理模式,只有嚴格依照技術與管理標準進行施工,才能實現目標。筆者結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經驗,推薦以“控制+管理+監理+協調”的綜合化模式進行施工管理的規范化。這里的“控制”,涵蓋了建筑施工的質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項目的投資控制以及具體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進度控制;而所謂的“管理”,則一方面包括對施工合同進行嚴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則應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類信息與數據進行管理;“監理”則指的是應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對工程進行全面的監理;而“協調”則是說,應結合行業規范和合同條文,實現施工進程中各方的協調。
三、結語
當前,城鎮化發展方興未艾,我國的許多地區正在加快建設項目的進度,加大建筑工程的規模。而在這其中,智能化建筑的建設同樣處于井噴時期。工程管理人員面臨的情況,一是智能建筑的建設規模空前龐大,二是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設施工管理的復雜程度空前的高。與之對應的現實情況卻是,由于技術與管理發展沒能跟上智能建筑需求的步伐,導致市場的完善程度遠遠低于預期。而市場主體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管,導致工程質量參差不齊。應該正視的事實是,與歐美等一些建筑管理水平相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建筑智能化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在技術的實現上還是在施工的管理上都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本文基于此現狀,對于研究和闡述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弊端以及解決方法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本文作者:陳建工作單位:重慶俊峰置業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體型在節能設計的作用
- 下一篇:舊工業建筑室內空間改造的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