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思考
時間:2022-08-07 04:46:22
導語:建筑施工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國家反腐敗力度持續加大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反腐敗工作當作一場關系生死存亡的輸不起的斗爭,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腐敗斗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了反腐敗工作的力度,嚴厲整治黨員干部作風和腐敗問題,“打虎拍蠅”,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查處了一大批黨員干部,上至國級,下有村干部。中紀委巡視組輪番進駐各省市區、部委及央企,開展巡視和巡視回頭看工作,緊抓問題整改不放手,個別單位和地區被中央巡視了三次,直到問題整改到位。中紀委副書記張軍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巡視范圍,要加快巡視頻率”,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態勢將會長久地持續下去。
1.2國企不是反腐敗禁區
與以往反腐敗較少波及國企不同,國企、央企反腐敗工作正在走向深水區,敏感如金融業已有53名金融領域官員涉腐被查,其中中管干部達6人,銀行業達到了20人。加上前幾年的中石油“窩案”、中遠、中鋁、南航等等,已經涉及了各個領域,充分體現了“國有企業不是反腐敗禁區”。從上可以看出,中央實施了全方位的反腐行動,反腐敗斗爭不但劍指政府公務員中的腐敗分子,同時也對國企中的害群之馬進行整肅,隨著反腐工作的深入,國企中的腐敗分子也會被一一揪出。2016年10月,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他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從思想深處擰緊螺絲。要突出監督重點,強化對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決策監督機制,嚴格日常管理,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國有企業的黨員干部在黨性修養、廉潔從業、作風建設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1.3建筑行業內部案件呈現多發、高發的態勢
近幾年,貴州、江西、云南、湖南等省份的交通、市政系統相繼被查出多起廳級干部違紀違法問題,鐵路系統也是大案要案頻發,劉志軍事件以后,南昌鐵路局、呼和浩特鐵路局、昆明鐵路局、中鐵物貿的主要領導等相繼被查,給企業造成“地震”。施工企業的電化局、隧道局相繼爆發問題,多名局級干部、幾十名處級干部在接受調查,涉及面越來越廣,層次愈來愈深。
2.企業內部出現的主要廉潔風險及原因
從企業內部來說,這幾年案件和信訪舉報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表現在:一是外部紀檢監察機關調查企業的案件明顯增多;二是涉案的領導人員明顯增多;三是征地拆遷、機電、物資、財務管理人員涉案被調查的案件明顯增多。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廉潔風險成為可能危及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很多施工企業將廉潔風險和安全風險一樣列入企業主要風險加以防控。通過對以上案件的分析,發現目前企業廉潔風險的發生主要呈現大部分由外部舉報、外部調查涉及;少部分內部舉報、內部檢查發現的特點,究其原因有三。
2.1建筑市場方面的原因
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基礎建設高速發展,但是工程建設領域法規制度體系不統一,更新完善進度緩慢,交通、水利、鐵道、民航等行業各自為政,直到2012年2月1日,《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才正式實施,而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政府投資條例、建筑市場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還有待完善,BOT、PPP等新型基礎建設領域合作模式亟待規范。建設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法律法規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導致中介捐客、買賣資質、圍標串標等權力尋租行為的發生。作為國有施工企業,在充分競爭的經營投標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類似不廉潔、不規范的行為,從而使企業在國家反腐敗行動中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調查。
2.2企業管理方面的原因
除了外部調查涉及的外,近幾年地畝、財務、機電、物資管理人員因各種原因被調查的案件也明顯增多,這正是我們制度執行不力、業務流程不規范、管理不到位所導致的。例如,有一個項目的物資部長,因為項目前期物資人員較少,與材料供應商等的聯系溝通、合同談判、合同簽訂和組織材料供應等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其一人完成,供貨商將他作為主要攻關對象進行行賄。在4年時間內,該物資部長利用職務之便,先后收受材料供應商賄賂款近七十萬元,后被檢察院立案調查,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5年。這是一起典型的內部管理原因引發的案件。由于缺乏必要的日常監督,最終導致了腐敗。
2.3從業人員自身的原因
除以上兩點,也有一些單純的由于干部自我約束不嚴導致的案件。如2010年至2012年底期間,杜某利用其辦事處主任職務之便,在懷化市政府征收辦事處房屋的過程中,與當時辦事處部分房屋承租方朱某共謀,以補償承租方解除租賃合同損失為由,騙取當地政府征收補償款1200萬元。既遂600萬元,未遂600萬元,杜某從中獲利300萬元。法院判決:杜某因犯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杜某所在單位的紀檢監察組織對其予以“雙開”。這類案件就是因為自我要求不高,不能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僥幸地認為,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發筆橫財,最后導致違法犯罪。
3.加大企業廉潔風險防控的建議
3.1規范企業經營行為
隨著工程建設領域越來越規范,我們應該順應市場發展方向,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提高經營的層次。首先是依法合規經營,將經營決策、經營過程逐步納入法律合規性審查,從源頭把控風險。其次是用心經營,用心結交各方面的朋友,減少利益交換,才能維護企業,保護自己、保護朋友。第三是要規范經營工作費用的使用、管理,在目前的形勢下,研究、探討經營工作費用的措施,對工作費用進行界定、過程進行控制尤為重要,這也是維護企業利益,保護干部的重要手段。
3.2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
制度不執行或者不能有效地執行,必將導致管理出現漏洞,引發各種問題,甚至是違法犯罪。因此,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是防控廉潔風險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加強法律法規制度教育,做到人人知曉,使法律規章制度成為沒人敢碰的“高壓線”,使人對法律、對制度有敬畏之心。組織全體干部職工經常性地學習,以防有些制度在剛制訂時能認真執行,而時間一長久,出現疲軟的傾向。通過經常性地教育,提高大家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其次要規范業務流程,做到全流程監控。廉潔風險的防控關鍵就是要堅持規范化、流程化、集中化的管理,只有不斷深化“資金、物資、設備、勞務資源”的不同層級的集中管控,才能推動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不斷改進。再者要加強內控體系建設,開展分層級、分職能、分部門的專項評審,完善內控體系建設。同時以規范權力運行為核心,綜合運用教育、監督、約束、考核等措施,建立以崗位為點,以程序為線、以制度為面、以強化預防和監督為重點的廉潔風險防控長效工作機制,有效防止和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
3.3嚴格清理小金庫
“小金庫”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不僅擾亂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損害了企業和職工群眾的利益,而且助長了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的不正之風,甚至成為消極腐敗現象滋生的溫床。從近期一些企業和工程項目暴露出的問題看,由“小金庫”所引發的案件越來越多,危害越來越大,如電化局、隧道局就是因為“小金庫”的問題導致大批干部接受調查,因此,堅決整頓、清理“小金庫”成為我們目前的迫切需要。對“小金庫”問題既要嚴查更要嚴懲,堅持經濟處罰、紀律處罰與責任追究并重,要按照中紀委、國家相關部委的規定嚴肅進行處理。同時,要在分析原因,查找漏洞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內控和監督機制,強化源頭治理,把遏制“小金庫”問題納入各級班子年度考核內容,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規范資產管理。
3.4加大監督和懲處的力度
加大監督和懲處力度,是加強企業廉潔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加強監督是落實廉潔風險防控的保證。首先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組織的作用,確保廉潔風險防控措施的執行到位。在落實監督的過程中,對違反有關規定人員的處理,要公開、透明,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其次要充分發揮監事會、紀檢組織,職工代表、監督員的作用,讓監督在貫徹落實制度中發揮重要作用。還要發揮職工群眾的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監督,建立全員參與的廉潔風險大防控格局,讓每一位干部職工切身感受到群眾監督無所不在。懲處是震懾腐敗、加強廉潔風險防范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目前商業賄賂幾乎存在于每個行業,泛濫于市場的各個角落,成了很多領域的“潛規則”。“吃、拿、卡、要”的現象在項目管理中很常見,甚至曾經有過管庫員找民工老板報銷電話費的行為,不少違法違紀問題就出在日常小事,由此引發的廉潔風險也成多發趨勢。對此類違紀違法行為,我們要做到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決不姑息。要真正關心愛護干部,要糾正重任用輕管理、重保護輕懲處、重感情輕原則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堅持“動則責咎”的原則,及時處理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違法違紀事件,構筑法紀威懾防線,使我們的干部少犯錯誤、不犯錯誤,切實防控企業廉潔風險。
作者:易星佑 單位: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網易新聞.十八大后金融領域落馬53名官員職級最高者是誰?[EB/OL].news.163.com/17/0507/02/CJQ5B0MU0001899N.html
[2]人民網.圖解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總書記提了哪些要求[EB/OL].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014/c117092-28778403.html
- 上一篇:建筑施工特殊過程控制分析
- 下一篇:水利水庫施工質量控制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