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分析
時間:2022-01-09 10:14:33
導語: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降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對橋梁沉降段路基的不同病害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使路基沉陷得到控制;在路面施工過程中,制定了防止沉降的辦法,使路面的沉陷得到保證;指出對于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必須嚴格管理,規范的施工,從而有效的提高工程質量。
關鍵詞:路基,路面,沉降,施工技術
1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陷原因的初步分析
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降是公路工程施工的一個重要通病,它的發生不僅受到路基的地質情況、填筑的材料的影響,而且還受到施工工藝、設計的結構層等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路基的地質狀況為主要因素,施工工藝的控制過程等因素為次要因素。橋梁沉降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橋梁自身的沉降引起的,大多是樁基出現質量問題。樁基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斷樁、縮樁、底部雜質過多都可能導致橋梁沉降。對于此類橋梁的沉降一般采取加固橋梁的辦法。另一部分是在橋頭或者路基橋梁結合處部分出現沉降,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及時處理好地基基礎,也會導致路基路面出現沉陷。
2橋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術研究
2.1橋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術控制。施工過程中路基檢查與處置:在設計的過程中,復核土的類別與設計圖紙是否相符,地質情況有無變化,有變化時及時聯系設計單位進行變更處理。施工過程中保持路基土的填筑厚度是控制的關鍵環節,建立填筑速率與路基沉降的關系圖,便于施工過程中的分析與處理。某條高速公路不同填筑速率與沉降的統計關系表,如表1所示。從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得出路基的填筑厚度控制在30cm之內對沉降控制是有效的。填筑厚度30cm~50cm之間時,施工3個月的沉降變化發生突變。因此控制施工階段填筑速率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施工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以往相似曲線關系圖進行施工控制。通車以后路基檢查與處置:發現路基段出現的工后沉降大于40mm,并且路基頂端出現縱向較長的裂縫,同時彎沉大于設計值的2倍時。檢查原施工路基的基礎處置情況,分析是由于軟基造成的還是路基滑移造成的。當基礎為軟基礎時,采取挖除施工路基,清理到原地面位置,觀察有無地基處理不徹底的位置,確定合理的施工范圍,對原地面進行換填碎石,再重新鋪筑路基。如果是路基滑移造成的,須進行必要的加固或者開挖處理。針對以上問題分析路基沉降的問題,路基沉降大多是地基處理不徹底,在后期的通車過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地基基礎發生形變,導致路基整體下沉,鋪筑的路面出現縱向裂縫。對后期路面的通車安全影響較大,因此加強路基的處理是一項重要的措施。對于路基出現的沉降地基基礎的承載力小于100kPa以下的時候,必須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采用軟基換填的方式或者采用軟基處理的方式進行。2.2橋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術要求。路基沉降要求:路基施工規范要求沉降差為2mm[1],修筑路基的過程中規范要求定期進行沉降觀察,在路基頂施工完畢,檢查路基的彎沉,彎沉的數值不大于設計值。工后沉降設計規范中提到小于40mm[2]。因此重點對路面基層施工前對沉陷大于40mm的位置進行重點調查分析。對于不合格的路段進行挖補或者補強處理。處理的地基必須進行承載力實驗,依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的處理,保證路基的施工質量。地基基礎的承載力大于100kPa以上或者達到設計地基承載力的要求時,出現路基沉降,一般是施工因素影響較大,分析搶工期是否是主要因素,施工厚度符合規范,碾壓是否到位,土質變化是否大等原因。2.3橋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處置方式。針對施工出現的問題,必要時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方式實施處理:1)橋頭回填采取水泥穩定碎石填筑,然后分級碾壓成型,可以有效的保證路基的沉陷,水泥穩定碎石的無側限強度大于2MPa,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2)采取一些密實性較高,透水性強,易于壓實的材料進行換填處理,采用高質量的材料替代填土。3)現在也出現了專門的橋頭回填的液壓夯實設備進行補強處理,填筑效果良好。在路基回填的過程中,一次補強的深度不超過1.7m,不能按照設備的說明書去執行補強深度,夯實的過程離結構邊部等重要部位的距離小于30cm,夯實的注意事項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補強的過程采用梅花樁套打型式進行補強,保證補強的密實性,如果補強的過程中一次下沉厚度大于10cm,應該密切關注路基的壓實度,夯實的標準下沉深度不超過5mm認為合格。在施工過程中我們推薦此種施工方法作為沉降段質量檢測的快速補充手段。施工成本高一些,但是施工工期明顯縮短,確定橋頭回填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質量與成本的關系。4)對于按照正常程序施工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填筑材料的厚度,碾壓的設備可以適當增大一些,增加路基的壓實度。
3橋梁沉降段路面沉降的技術研究
對橋梁沉降段路面沉降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析。3.1路面基層施工前外觀檢查。檢查路面表面有無明顯的沉降。對于路基表面出現明顯下沉的位置,進行路基頂彎沉觀測。彎沉較大的位置采用碎石樁等技術進行加固,橋梁接頭部位采用粉噴樁加固,避免通車以后出現橋頭下沉的現象。如果位置較淺,可以采用水泥穩定碎石進行換填處理。路面基層施工完畢檢查路面的沉陷狀況,路基的沉陷反映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上一般是縱向裂縫或者坑槽。出現坑槽時采取挖補的方式處理病害位置。對于縱向裂縫的出現一般是先采取熱瀝青灌封處理,然后再采取玻纖格柵進行處理。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每千米縱向裂縫的數量判斷路基填筑質量的好壞。路基填筑的質量好,路基出現的縱向裂縫基本為零,質量較差的時候每千米200m左右,每條公路的施工質量不一樣,出現的長度也不一樣,可以采取同地區以往的經驗數據進行比較,得到客觀的評價,從而確定有效的處理方案。3.2面層施工的處置。路面面層施工的過程中,通道和小橋的橋頭搭板設計過程中,下面層頂面標高與橋面的頂標高一致,下面層施工的過程中橋頭搭板都采用瀝青下面層鋪筑平順的坡道,隨著重載車輛的行駛,路基也得到追密,從而消除橋頭局部沉陷。3.3通車以后的處置。一般公路在通車2年內,橋梁的沉降基本暴露出來,橋梁橋頭處沉陷,必須采用注水泥漿的方式進行加固處理。嚴重的地方進行開挖,搭設鋼筋混凝土,再鋪設路面。
4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控制
強化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將通車以后出現的工后沉降造成的影響作為質量的首要因素。加強過程控制的記錄,落實施工段落質量責任人的界限,將壓力傳達到每個人,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加強“三檢制度”,落實“掛牌制度”。在施工過程中控制好施工質量的每一個環節。保證每道工序的質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按照規范的要求保質保量的進行施工是該病害消除的前提。
5結語
本文對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陷原因進行初步分析,橋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術控制從沉降差、沉降、彎沉等指標進行控制,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合理的確定方案。對沉降的實施進行幾種說明,重點推薦液壓夯實機進行補強處理。在工期要求緊張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高等級的路面材料進行填筑。在路面基層和面層施工的過程中采取常規的手段進行修補處理,必要時采用挖補和噴射水泥漿進行加固處理,最后從加強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出發,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JTG/TF10—201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2]楊有輝.高填方路基沉降變形規律及工后沉降控制標準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7:18-19.
作者:張利清 單位:山西遠方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招標投標工程造價控制措施
- 下一篇:框架剪力墻施工技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