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6 10:19:00
導語:高校畢業生就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就業市場中的各類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1.均衡狀態模型的建立
均衡狀態,是指經濟中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于一種力量相當、相對穩定、不再變動的狀態。靜態均衡分析抽象掉時間因素,變量的調整是瞬間完成的,其調整時間為零。勞動力市場靜態均衡的形成決定均衡工資和均衡就業量,是通過勞動力需求雙方在競爭中自發形成的,不受外力影響干擾。
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公報有關數據表明,全國高校本專科畢業生數量從2002年的134萬人增長到2007年的448萬人,同時期研究生教育畢業生從8.1萬人增長到31萬人。畢業生數量在5年間增長了三倍多。而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對畢業生的需求則保持相對平穩或略有增長。畢業生數量增幅明顯高于社會需求的增幅,這點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
(1)基本狀態描述
由于影響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市場因素極為復雜,完全揭示它們對供求的影響并不容易,在此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僅設定市場工資率是影響供求的唯一因素,則供給S和需求D都是工資率的函數。
圖中,橫軸代表就業L,縱軸代表工資率W,D為企業需求畢業生曲線,S為畢業生供給曲線。當工資率為We時,以We作為供給價格的勞動力供給的決策主體能夠實現就業,以We作為需求價格的企業能夠雇用到所需勞動力,此時,供給的決策主體獲得最大效用;需求方滿足勞動的邊際產品價值等于工資,形成一種相對靜止、穩定的狀態。此時,E為均衡點,由此形成的We和L為均衡工資率和均衡就業量。
(2)彈性大小的確定
勞動力需求量(供給量)變動對工資率變動的反應靈敏程度稱為需求(供給)的工資彈性,簡稱需求(供給)彈性。勞動力需求量與工資率呈反向關系,因此需求彈性為負。勞動力供給量與工資率呈正向關系,其為正值。由于勞動力需求曲線都是在同一市場上無數企業需求曲線的疊加,有的企業對畢業生需求多,有的需求少,因此疊加后其曲線較為平緩。2.經濟學分析
(1)起薪點下降
勞動力需求D與勞動力供給S共同決定均衡工資We,均衡就業量為L。在工資率不變條件下,其他因素的制約變化會引起勞動力供給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移。
現假定當前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是基本均衡的。由于受到高校連年擴招的影響,使得畢業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勞動力供給曲線向右發生移動。但由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并無大幅度增加,表現為基本穩定,因此,假定需求不發生變化。此時,均衡工資We已經不再是均衡的了,在We水平下,勞動力供給大于勞動力需求,在需求和供給的作用下,特別是對就業機會的競爭條件下,會導致工資率W從We開始下降,在D和S1相交的E1點供求重新處于均衡,A點沿曲線S1向左下,E點沿需求曲線向右下運動,供求的運動趨向于均衡點E1形成新的均衡。由此,新的工資W1小于We,表現為起薪點的下降。
(2)就業率基本穩定下的就業量增加
在均衡工資率下降過程中,均衡就業量也從L變動到L1,均衡就業量得到了增加。顯然,勞動力需求曲線不變,供給曲線右移,均衡工資率下降,均衡就業量增加。雖然面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和擴招帶來畢業生人數大增的雙重挑戰,“十五”期間,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仍穩定在70%以上。2005年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72.6%。應該看到,在畢業生數量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畢業生就業數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3)畢業生就業供給曲線彈性的變化
隨著高校的逐年擴招,各類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近幾年,各高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畢業生們也在逐步調整心態,重新認識并定位自己,對初次就業的薪酬期望值已經表現出明顯下降趨勢。另外,隨著博士、碩士畢業生數量的增加,近幾年也出現了博士生擠壓碩士生、碩士生擠壓本科生的就業現象。因此,由于畢業生自身內部原因以及外部等原因的綜合作用,整個畢業生就業供給曲線必將表現的平緩,如圖所示,S移動到S2。
(4)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對校別、地域、性別、文憑或證書等方面的歧視現象,究其原因是存在利益考慮。比如女性畢業生在婚育期間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工作。而企業在此期間不能降低她們的工資待遇標準,而且不能以此為由解除勞動關系,為此不得不進行暫時性的調整。相比之下,招用男性畢業生就會省去時間和資金成本。
(5)政府作用的體現
出于對各自收益成本的考慮,畢業生對預期薪酬的降低速度要遲緩于企業起薪點的降低速度,二者之間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如圖所示,此時We是畢業生調整后的薪酬期望值,在畢業生就業供給曲線彈性發生變化的同時,由于受到人力資本投資作用的影響,畢業生預期薪酬的期望值基本維持在We不變,此時畢業生供給量為L3,而企業需求不發生變化時,企業需求量為L,兩者之間就會造成L—L3的就業缺口,使得畢業生大量出現失業。因此,需要政府通過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調整就業調整,使企業擴大需求量,使企業需求曲線從D移動到D1,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幾點建議
1.加大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研究工作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當加強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使畢業生正確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做好自我定位。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信息需求、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完整的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加大對影響畢業生就業因素的分析研究工作。
2.政府部門應該做好政策的貫徹、修訂與完善工作
(1)就業政策的貫徹與完善。在進一步落實完善當前畢業生有關就業政策的同時認真貫徹《就業促進法》,為畢業生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政府部門以及各級管理部門還應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有關畢業生就業規定進行修訂完善。
(2)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安全閥。對暫未就業的畢業生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險服務以及提供必要的就業援助,幫助他們盡早實現就業。
【摘要】高校畢業生是富于創造性的群體,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但現實情況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畢業生不得不面對日益競爭殘酷的就業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大學生的價值。本文從經濟學角度當今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經濟學分析
參考文獻:
[1]楊河清.勞動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趙耀.對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上歧視現象的思考.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3]國家統計局2002-2007年統計公報.
- 上一篇: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工作意見
- 下一篇:經濟發展模式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