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學畢業實習改革與發展研究
時間:2022-12-18 10:38:55
導語:地理信息科學畢業實習改革與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1世紀的人才需求對地理信息科學行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在制定本專業學科培養目標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本專業一級學科對專業的要求以及現在社會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同的一級學科,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以地理學為背景的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主要側重點是在于GIS的應用方面,具體包括地理數據的處理、地理模型(如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和環境保護等結合)的構建等。對于社會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而言,目前社會對GIS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GIS軟件的開發、GIS數據生產、GIS理論研究、GIS項目組織管理和GIS在地學方面的研究。這些需求中,對于GIS應用方面,以本科生居多;軟件開發方面的以碩士及具有較高水平的本科生為主;而對于科研方面的需求,則一般是GIS專業的博士或者是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碩士。在人才需求方面,各層次的人才需求量呈金字塔形分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且根據行業的發展,在今后的推廣中,GIS的應用型人才需求量會越來越多。綜上所述,結合本校本學科層次和背景以及本專業是以地理學為依托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順應多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格局,對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制定了如下培養目標:在扎實掌握地理學的知識基礎之上,培養能夠全面掌握GIS專業的基礎理論,具備GIS應用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軟件開發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科研和政府相關部門(測繪、規劃、資源、環境、國土、國防、林業、農業、交通等)從事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科研、開發、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或創新型人才。
2.1畢業實綱調整。本專業畢業實綱的調整,主要集中在學時、學分、實習內容和實習方式等方面,具體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實習的學分在增加,實習的周數也在增加,2015級學生的畢業實習比前一年級增加了4周的實習實踐。實習學分和周數的增加,解決了由于時間限制問題,導致實習效果不佳、實習深度不夠等問題。此外,實習周數的增加,意味著實習內容也逐漸的豐富起來,2015級本科生增加了參與學業導師的項目來進行實踐鍛煉,這樣更能全方位的接觸本領域內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更快的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最后在實習方式上,增加了學生的自主聯系方式,這樣可以使學生更便捷的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實習單位和學業導師,且從2015級開始,為了專業的發展,學院積極增加對外聯系,開拓實踐實習基地,增加了校外實習基地;同時,規范了校外實習學生在校外實習單位實習內容方面的要求以及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評價及考核。2.2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通過近年的發展,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已經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密切的聯系,一個具有良好合作關系的“校企合作”紐帶初步形成,這為本專業畢業實習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本專業已于省內外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公司等均已簽訂了校外實習基地合作協議,到2018年底,本專業已經發展到了16個集中式的實習基地,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對于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實習單位在學生實習期內,盡量地為學生安排多個崗位,使其能接觸到GIS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這樣也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生產技能。2.3畢業實習效果分析。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就業統計、實習效果和學生座談等方式對畢業實習進行了初步的評價。我們隊2014、2015級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也召開了座談會,充分了解培養方案中的實習內容、實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等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還存在哪些不足。通過整理后,就校內和校外實習分別闡述,校內實習具體評價效果如下:(1)實習內容多樣,學生和指導教師共同選擇的項目或者課題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整體上能夠體現出主觀能動性,GIS的理論知識在本次實習中得到了鍛煉;(2)對GIS的數據生產、軟件開發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接觸,綜合應用技能得到了提升,對于學生步入社會進行職業的選擇,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3)科學研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學生自主選擇學業指導教師,并參與項目的開展過程,全程對項目進行跟進,為有意在GIS方向進行深造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強大的鍛煉平臺。在校外實習過程中,具體的效果如下:(1)從學校轉變到校外的企業,真正的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具體實習內容,均涉及到了生產的實際過程,是用學過的理論的知識實實在在的解決新問題,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2)在校外實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嘗試不同的實習崗位和實習工作,廣泛接觸到了市場上的各類崗位,這有助于學生將來在擇業的時候準確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幫助學生可以明確擇業;(3)校外實習過程不僅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一個鍛煉和提升,也是對學生人際交往方面的一次鍛煉,在校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更能加快學生心智成熟的速度。此外,經過對問卷調查的統計,GIS專業校內外畢業實習效果見表2。從表2可知,對于GIS綜合技能的提升方面,有9~15%的學生認為提升的作用極大,尤其是2015年的校外實習,認為作用較大及以上的學生占69%,且認為沒有作用的學生占比為0;對于找工作的幫助方面,2015級的實習內容和方案實習效果滿意度遠大于2014級。綜合分析發現,對于校內實習,仍有5~8%的學生認為在GIS綜合技能提升和找工作的幫助上無任何作用,這說明我們的實習內容、實習方式等方面在校內外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仍有較大的提升和優化空間。
3.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學校所制定的畢業實習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專業實習的改革還是勢在必行的,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進行一定的更新和補充。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合適的解決對策。通過近兩年的調查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對于校內實習方面的,跟隨學業指導教師完成項目,學生一般均為自主聯系,一般和較為熟悉的老師一起完成,從適應新環境方面和處理新事物方面可能不利;此外,大部分學生是在畢業實習期才開始尋找和老師一起完成項目,并沒有接觸到項目的開展的整個過程,對于以后獨自開展這方面工作,有一定的影響;(2)部分校外實習單位的業務開展水平和實習崗位不穩定,存在有些時候為學生提供較為充足的崗位,有些時候則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迫使學校暫時調整實習單位;每年實習學生人數的不同也會給實習單位帶來不確定性,且部分學生由于扎堆選擇實習單位,導致崗位安排不足;(3)由于本專業屬于新建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和硬件的配套方面正在逐步建設完善中,對于非常高效的完成項目產生影響,且個別時候無法接觸到最新的技術。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初步擬采取以下對策來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是梳理實習單位、學校、實習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三者之間是協作關系、相互依賴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擬建立一套基于WebGIS專業的實習協同管理平臺,借助該平臺,廣泛收集滿足條件的實習單位和崗位信息,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平臺對學生、實習單位和學校三方開放,便于實施管理和及時溝通等。其次,對于個別實習項目比較長的,學業指導教師可以及時信息,提早招募可以跟進的學生,盡早進入研究組,這樣可以全程參與項目的開展,更有利于將來學生獨立承擔項目。第三,學校目前正在積極謀劃,對實驗室進行改造和新建,加大對硬件儀器設備購置的力度,確保學生可以接觸到最新的儀器和技術。最后,可以建立校內工程項目基地,效仿校外基地或企業的管理機制和具體開展流程,由老師或者校外導師帶領開展模擬典型實際工程流程,用實際的項目來對學生進行專業實習。
參考文獻:
[1]湯國安,龍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9:45-47.
[2]秦其明,董廷旭.中國高校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1,5:34-37.
[3]鄭貴洲,王琪,晁怡,等.GIS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科學,2014,9:148-152.
[4]吳建華,劉佳琪,韋朋杰,等.江西師范大學GIS專業畢業實習改革與發展對策[J].2018,3:138-141.
[5]羅紅霞,鄒揚慶,余天霞,等.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畢業實習的改革實踐與成效[J].2013,10:1-7.
作者:朱新玉 胡云川 梁春玲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測繪與規劃學院
- 上一篇:急診科新畢業護士培訓分析
- 下一篇: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評價機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