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模式 (new)
時間:2022-05-23 10:18:00
導語:英語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模式 (new)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互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發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成功的英語教學要致力于形成一種新的教學雙邊關系,使得兩個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揮。教師抓住時機善于引導、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引人入勝;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善于思考、積極參與,并善于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使其能力不斷發展,這使得"互動"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創造教育成為可能。
英語教學有極強的實踐性、交際性,它同樣具備創造性教學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完美性。以學生作為創造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誘導下形成交際能力是該學科的目的。因此教師與學生必須處理好互動關系、即導演與演員的關系。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教師畫龍點睛,學生舉一反三。在實踐中學生不斷獲取語言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特別是創造力,這便是形成"互動"教學模式的意圖。依據九年義務教育大綱要求,應用天津教科院創造學模式的教學方式,本著在情景中掌握勻型結構,啟發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材料歸納語法規則,進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養言語交際能力和發展創造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嘗試了如下教學五環節:
激趣→創景→啟發→探求→交際
一、課堂教學模式過程
Ⅰ.激趣
激發興趣之目的,是變逼為導,變苦學為樂學。把求知變成學生最大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們用"愛"促進教育,用"趣"構建教育模式,用"玩"組織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師生的互動作用。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創景階段埋下伏筆。
1.新奇引趣法
1.1以唱歌形式使學生順利通過英語入門階段。
如在教學第一冊第四十三課時,教學的重點是名詞的詞性物主代詞的使用。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學生對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的掌握必須準確熟練,才能區分開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詞性物主代詞的異同點。首先我將事先準備好的代詞再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問、答、譯、比等方式的交際原則,使學生明白了各類代詞的正確使用,然后用舊詞填新曲的方式將代詞表格編成一首歌,兩分鐘內,背誦表格人人過關,接著我走下講臺隨手拿來各種衣物進行師生間的對話。最后將對話編成歌,對名詞性物主代詞進行小結:
T——Thisrulerismyruler.
S1——Thisrulerismine.
T——Thatrulerisyourruler.
S2——Thatrulerisyours.
T——Whoserulerarethere?
S3——Theyarehisandhers.
T——Whosearethererulers?
S4——Theyareoursandthiers.
1.2利用口訣簡化難點,使學生順利攻克難關。當學生對可數名詞的記憶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而生畏時,在師生的交際練習完成后,我要求學生利用口訣四人一組小結不可數名詞及some,any的用法,于是出現了:不可數名詞這樣記,一日三餐要調劑,早餐面包泡茶水,午餐紙包魚肉雞,晚餐米飯加奶汁,飯后再做作業題。以上名詞不可數,要數別忘加量詞。some用于肯定詞,肯定回答也用此。any用于疑否句,不可數名詞thisis。
1.3利用簡筆畫、圖表、設問引答,鼓勵學生開口說話。
1.4借助游戲解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2.競賽激勵法
實踐證明,將帶有競賽性質的練習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但對學生產生一種教學魅力,把他們牢牢吸引在教學磁場里,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及喜歡競賽的心理,還訓練了他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2.1差異訓練。如平時測驗根據學生的現狀,我總是印2~3套題,一套面向全班,好學生做題速度快,再發給他們難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題,這樣做,不同程度的學生既有統一的學習內容,根據個人的差異又有不同的奮斗目標。既激發了全班同學的興趣,又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好風氣。
2.2小組比賽。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參加機會,而且還能為學生創造一個獨立自信的交流場所,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小組賽。如學了情態動詞can,啟發學生用can造出六個句子。然后三大組參賽,其余的組評判。粉筆如同小小的接力棒從后到前,比賽內容是將句子變成否定句、一般問句、選擇問句、特殊問句,大家對此興趣盎然,課堂上個個躍躍欲試。
2.3男女比賽。通過男女比賽方式進行一個單元和綜合復習。首先布置復習范圍,為了取勝,好生主動幫助各自的差生,課堂上有問有答有爭論,比賽包括情景對話、聽力搶答、自由問答等。他們彼此互抓弱點,千方百計不使自己丟分,使復習達到一種欲罷不能的境地。
Ⅱ.創景
學生的興趣神經一旦被觸發,他們自然會在逼真的情境中觸景生情,見情思意。再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直觀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變換各種人物角色,把許多具體事物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盡量做到可見、可觸、可嘗、可聞,充分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作用,鼓勵學生的首創精神。
例如:為了創設情景,學會句型IswatchingTVtoomuchbadorgoodforyourhealth?鈴聲過后,教師一邊捂著肚子一邊吃面包,滿臉痛苦的樣子,走上講臺自言自語道"Iseatingtoomuchbadorgoodformyhealth?Ithinskit''''sbad."然后我提出了"Whatisgood(bad)foryourhealth?"四人一組的討論開始了,很快答案產生了。
Doingmorningexercisesisgoodforyourhealth.Keepingtheclassroomcleanisgoodforyourhealth.WatchingTVtoomuchisbadforyoureyes.Playinggamestoomuchisbadforyourstudy……
接著教師在動詞下面劃了線,問"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動詞加了ing才能充當主語。交際的目的達到了,語言難點突破了。
又如,第二冊第45課是有關月份的內容。師生以問答方式引出了對話。(帶方括號的詞表示寫在黑板上)
T——Whichisyour[favourite]month,doyouthink?
S——IthinkOctoberisthe[best].
T——Andtheworst?
S——December.
T——No.1thinkJanuaryisthe[worst]thanDecember.
教師建議學生編一個相似的對話,要利用黑板上的劃線詞。他們很快編出了——
S1——Whichisyourfavouritefood?
S2——Ithinkmeatisthebest.
S1——Why.
S2——Becauseit''''sthemostdeliciousofall.
S1——Whichistheworst?
S2——noodles.
S1——Why.
S2——becauseIwillbehungrysoon.
以及你最喜歡顏色(運動、城市、動物、學校、老師等)。其中because與Why的引入又為下一單元重點做了超前學習。這樣以舊引新,用新帶舊,使對話變得更豐富、更充足,再通過教師的講評,使學生對自己的首創精神產生一種向往之情。從而培養了學生擴散性思維,幫助他們掌握求知創新的技巧。
Ⅲ.啟發
實踐證明無論記憶多少語法規則,對于語言習得來說,并沒有實質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能夠提高語言實踐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因此創設情景學語法,即學了語言又學了語法,一箭雙雕,符合用英語來學英語的原則。但學生還須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歸納出規則,使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因為認識規則的監控作用不僅能有意識地利用語言規則,促進理解語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規則進行言語交際的能力。啟發得出規則的具體過程為:
積累材料——套用句型——點破規則——練習運用——系統歸納如第二冊第34課中難點與要點既多又集中,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可采取分散教學各個擊破的方式。首先要掌握need與hadbetter的使用。教師可以用桌上沒有粉筆這一實際現象,生氣地說:"Whoisondutytoday?Thereisnotanychalkinthebox,WhatshallIwritewith?Ineedsomechack.Xixi,you''''dbettergoandbringquickly."等Xixi取回粉筆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這個句子,并在need與hadbetter下面劃了線,問答在師生之間展開了:
T——Ineedtowriteontheblackboard.
S1——You''''dbetteruseapieceofchalk.
Ineedtosit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