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綜述
時間:2022-03-24 03:19:00
導語: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隨著網絡的逐漸普及和大眾化,上網已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讓網絡道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分析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
所謂網絡教育,就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為使人們接受和遵循網絡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并按其價值標準處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的活動。考察和研究網絡道德教育,不僅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我們必須對作為互聯網主力軍的當代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及時在青年大學生的頭腦中樹立網絡道德責任意識。
1、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在我國社會網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深遠影響。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促使大學生健康成材,又可對大學生造成極大的危害。也就是說互聯網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1)互聯網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網絡具有信息共享的特點,網上的信息是全人類所共有的資源,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和擁有。網絡資源的共享,拓寬了大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渠道,使他們既可以共同探討交流,又可以利用電子郵件環境網上交流。互聯網使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大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廣泛地與校內外、國內外進行信息交流,他們大量接受各種途徑傳遞的文化信息,這一切滿足了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積極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去了解更多的新事物,以開闊其視野,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網絡為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自由空間,從而拓展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2)互聯網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第一,學生的道德觀念在網絡社會中易被弱化。信息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內人們的知識、情感、文化和社會制度,信息內容的這種地域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們溝通不便造成的。由于網絡的出現和普及,信息的傳播出現的超地域的特征,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生活方式更加頻繁、更加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大學生作為網絡主體,因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容易受到網上信息內容中隱含的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從而使自身經常性地處于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道德選擇中,道德觀念容易被弱化。第二,網絡虛擬、松散無序,沖擊大學生道德規范。網絡的建立給人們創造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這種生存方式將個人的一切都“符號化”,網民可以完全隱去自己真實的社會身份從事網上活動,在“反正沒有人認識我”的心態下,人們的行為可以擺脫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的制約,而表現出對他人、社會的不負責任,為所欲為。同時,互聯網作為一個自發的信息網絡,很難對人民的行為實施如現實社會那樣的管理和控制。大量網上行為處于不受現有道德規范制約,又無規范可依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大學生由于缺乏道德自律引發的道德失范問題也越來越多,甚至有的大學生將違反道德規范的網上活動視為自己網絡技術高超的表現。如黃色網站的隨意瀏覽,他人隱私和知識產權的隨意侵犯,網上黑客到處亂闖,電腦病毒層出不窮,甚至出現利用網絡嚴重犯罪等等大學生這些道德行為的沖突和失范現象也是網絡設置的“文明陷阱”。第三,“網戀”的流行,影響了大學生的現實人際情感交流。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偽性,在網上,因為不知道彼此是誰,因此往往更愿意向對方傾訴心事。在一個沒有視覺和聽覺的交往過程中,人的情感容易被觸動,從而產生虛擬行為,在網絡交往中,人們往往會根據交往對方的心態與需求而隨意改變自己的本來面目和觀點,以迎合對方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如果把網絡愛情帶到現實交往中,一些大學生仍然沉迷于網上交流獲得的情感,往往會碰到挫折,甚至被欺騙。
2、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1)緩解壓力,寄托感情。大學生從中學繁重的學習中解脫出來,面對與中學截然不同的大學生活,學習又沒有太大的壓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接觸互聯網這一迅猛發展的新事物。首先,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讓他們領略了學習生活之外的精彩,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習的壓力。其次,由于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大學生上網不再受時間、地點、性別、國籍及年齡的約束和限制,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網絡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學生寄托感情的港灣,平時生活中的寂寞與空虛在這里得到宜泄。再次,在網絡上的交流與溝通是以平等的身份自由進行的,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任何國家、個人都難以按其意志對網絡實施監控。而現實生活中擁有較高道德水平的少數大學生,由于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在網絡聊天中“放任自流”,道德行為的水準不斷下降。因此,出現了不少與大學生身份不相符的網上行為和現象,從而反過來影響現實生活中的大學生形象。
(2)獵奇好勝,尋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選修課程中,大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比較感興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電腦知識后,喜好自我表現,顯露才能,因而在網絡世界遨游的過程中充當網絡“黑客”,他們沖擊和破壞網絡系統,惡意更改一些網頁。另外,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使他們無所適從,只能通過網上發泄心中的苦悶。
(3)學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滯后。網絡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由一維向多維、由收斂型向發散型轉變,變革了人們的價值觀、信息觀、時空觀、實體觀、并產生了新的認知模式。學校教育管理對比情況的認知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面對網絡的有效手段和辦法。
(4)家庭管理的缺失。據了解,大學生宿舍中的電腦,真正用于學習的并不多,絕大多數電腦的主要用途是打網絡游戲、聊夭、看網絡電影等娛樂活動。家長為大學生購買電腦,以為孩子上網是為了學習或復習計算機課程,但大學生的實際行為與父母的愿望嚴重不一致,這與缺少來自家長的必要約束不無關系。
3、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
孫中山先生早在上個世紀初就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網絡化是當今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潮流,上網是二十一世紀公民的“必修課”。但眾所周知,網絡是把“雙刃劍”,集禍福利害于一“網”。盡管網絡是現代計算機通訊技術進步的產物,但科技本身不可能解決社會的一切問題,許多網絡問題往往超出技術范圍之外而成了“社會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是當務之急二
同志一再告誡我們“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他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起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
(1)加強依法治網。法國現代著名物理學家約居里說:“科學是不會有罪過的,有罪過的只是那些濫用科學的人們”。作為網絡德育的受教育主題大學生是接觸網絡最廣泛的群體,是高科技網絡技術的擁有者,如果違背道德準則,其危害性往往更大。在網絡道德規范體系構建中,必須堅持德法互助原則,加強網絡道德的法制化,推進網絡道德規范的法津化進程,以提高網絡道德規范的權威性,完善網絡道德建設的他律機制,使網絡道德規范真正起到有效地約束廣大學生的行為的作用。通過依法治網,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意識,使其自覺地遵守網絡道德,從而避免網絡活動中的不道德行為,以外在的力量促使其內在行為的逐步轉化,從而建構系統而完善的網絡道德規范體系。當然,網絡道德規范的法制化雖然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適度性,只有努力找到網絡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最佳結合點和滲透度,才能使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在網絡社會秩序的維護中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2)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是這樣,對于道德主體的人也是這樣。網絡道德需要培養的主觀因素就在于網絡主體的自覺學習與自我修養,也就是說,在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有意識的教育條件下,網絡主體努力學習,按照網絡道德原則與規范的要求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養,不斷地提高道德境界的層次。荀子在《修身》篇里,第一句話就是:‘’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必以自惡也。”意思是說,見善就要認真學習,見不善就要警惕地反省自己,要樂于行善,厭于作惡。這都是講通過內心的反省,以培養和陶冶自己的道德品質。通過潛心修身養性,做到以“修己義安人”、“修己以安國”的高尚品德情操對待他人和社會。這些對于當代大學生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努力培養健康、高尚的道德修養,仍有著借鑒意義,這就需要每個大學生“從我做起”,潛心修養。當代大學生也只有通過實踐、學習、思考,把握了自己的真實道德需要,明確了自己的道德權利、責任和義務,才能做一個真正的網絡道德人。
(3)構筑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教育機制。做好網絡時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基礎上,推進社會、學校、家庭的整合,把社會、學校、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的力量緊密結合起來。社會要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給予充分的關心,學校在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同時,要積極創建校園內的“學生安全放心的網絡環境”。和家長一起加強對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的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娛樂觀念和娛樂方式,培養大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的良好興趣,使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學習知識、交流信息的“伙伴”。
增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我們要結合我們國情和高校實際,采取相應措施,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溶入各種網絡活動中,從而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使互聯網在培養大學生的教育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我們高興地看到,一些高校校園網上創辦的“學子在線”、“聊夭室”、“網上黨校”、“網上論壇”、“博客日記”等欄目,以及網上的革命故事、革命電影、革命歌曲等,內容豐富多彩,吸引的大批網民登陸,訪問量與日俱增。這些,都能使大學生網民在寓教于樂中章顯個性、展示才華,收到了凈化思想、陶冶情操、增長才干的功效。這些已經成為網絡道德教育中新的風景線。
- 上一篇:青少年家庭網絡道德教育缺失芻議
- 下一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培養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