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探究
時間:2022-03-27 02:09:00
導語:職高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對職高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有現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目前,對職高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時主要存在家長、學校、教師三者配合不到位的問題。因此,家長、學校、教師應密切合作,正確對待學生上網現象,學校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論文關健詞:職高生;上網;網絡道德教育
目前,由于諸多原因。職業學校生源的素質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其它途徑求學無望的情況下才進入職中的。他們組織紀律觀念淡薄。經常遲到、曠課。由于學習基礎差,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學習毫無興趣,以致產生厭學情緒。從而過早學會了社會青年的一些不良惡習。尤其是染上“網癮”的人非常多。據上海市的一份調查顯示。有47%的職高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職高生已經成為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一個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對較弱的群體。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戲等不良網絡內容所吸引.過分沉迷網絡形成網癮,不僅影響了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而且給社會帶來巨大危害。因此。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做好這些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轉化工作。如何讓青少年面對網絡文化的挑戰。如何發展和完善他們的網絡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對職高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1、網絡蛤職高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
網絡的豐富性拓寬了職高生求知途徑。互聯網世界是個信息極其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世界。來自各種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數量按幾何級數不斷增長。但過多的信息也易對職高生造成“信息污染”,許多職高生上網最初的目的只是因為追逐時尚與滿足好奇心理.但最終都幾乎被互聯網大信息量的優點所吸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不只是為他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而且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這些職高生以前讀書時由于成績差而受到老師的歧視、家長的責罵,網絡世界給了他們自信和滿足。但因為網絡缺乏有效的監管,網上色情、反動的信息大行其道。職高生的是非判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還不足以抵御這些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的“污染”對象。據調查,有34.6%的職高生網民公開承認自己曾瀏覽過色情網站,4.9%的人承認“經常”去看(實際人數可能大于這個數字)。雖然大多數人表示“看了也就看了。沒什么大不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一發不可收拾,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產生對網絡的過分依賴,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網絡成癮癥”,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2.時代的發展需要職高生掌握網絡信怠技術.具有利用網絡這一工具的能力
作為信息時代標志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是現代青年必須掌握的一門知識,它是學習的工具,求知、創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以培養技能為主的職業教育更要求職高生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工具。在不久的將來,網絡將會和學生手中的筆一樣成為須臾不離的工具。
3.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是適應新型社會條件下道德建設的需要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網絡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年5月份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委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的“全國中小學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活動”正式將網絡道德教育列入思想道德建設之中。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才能減少和避免網絡中不良因素給他們的健康成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二、目前在對職高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1.家長缺乏計算機、網絡知識.造成他們對網絡的恐懼
由于知識的更新換代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家長普遍在知識更新和接受新興技術方面存在著差距。例如在有的家庭中,家長是個“電腦盲”,在這方面就沒有發言權,當教育中遇到這方面的問題時.他們本能的反映就是排斥和反對。于是他們不敢面對網絡。他們對電腦和網絡的排斥、怨恨和恐懼實際上是來源于對電腦、網絡知識的缺乏。因而很多家長對網絡發表的評論.在孩子看來是可笑的、不屑一顧的。是外行話。于是在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就沒有了發言權,沒有了溝通.只能和孩子形成對立。由此又衍生出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家長在這方面要做的應該是了解、學習.接受新的知識,這樣才能加強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
2.教師的網絡道德不健全也是影響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一大弊端
許多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是信息技術教師的事.與其他任課教師關系不大,有的教師甚至在辦公場所玩游戲、聊天、瀏覽一些不健康的網站,這會使我們的網絡道德教育在學生思想中產生模糊認識。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高尚的網絡道德,怎么能對學生的上網行為產生正面的導向作用呢?
3.對待職高生上網的教育方式單一.缺乏有針對性的引導
由于電腦、網絡知識缺乏.造成家長和一些教育者在對待這個題上的盲目和手足無措.于是便采用了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禁止學生上網。由于家長和教育者本身知識的不足,造成了這種粗暴教育,孩子們認為這是“不合情理”的限制.因而充滿著抵觸情緒.再加上網絡本身的魅力.于是出現了“圍追堵截”和“反圍追堵截”的關系,最終把問題越弄越糟。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家長要審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反思教育方式,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加強學習.做好對孩子的引導、教育工作。
4.職高生上網中存在的問題反映了職業教育的缺陷
職高生在上網上存在著如此多的問題.這實際上也反映了我們對他們的教育存在著缺陷。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沉溺網上聊天,他們想從聊天中得到什么?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呆板,重視原理和結論。缺乏趣味性。課程內容及目的單一地指向某專業、某工種應該達到的職業要求.以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執行.忽略了人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課程的編制注重了文化課知識的掌握。專業課強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課程作為一個信息載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同時職業教育模式僵化、老套。沒有針對職高生的特點,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耐心。
除了這些.我們還應該尊重孩子,多在教育教學上采用一些適合該年齡特點和滿足他們心理需求的方式、方法……如果這樣,相信我們對孩子沉溺于電子游戲的擔心也會慢慢減輕。
三、對“網絡成癮癥”職高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應采取的對策
1.加強網絡健康教育,家庭、學校、社會應密切合作,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網絡
要教育學生懂得色情網站的危害性。讓他們學會自主選擇健康的信息。并對不健康的黃色信息進行反省、批判和處理.增強信息時代現代人必備的自我保護和生存發展的能力.使他們大腦中樹立一道無形的“防疫網”。開設家長網絡培訓班。組織家長學習網絡知識,并專門講解“網上垃圾”的嚴重危害性,增強家長的防范意識,共同做好學生的網絡教育工作。嚴格限制學生到不規范、不健康的網吧上網。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向學生推薦或正確引導學生瀏覽有利于學習、健康的優秀網站。同時,向學生講清網絡的虛擬性、復雜性以及“網上垃圾”的嚴重危害性。使學生對網絡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提高自我抑制能力。
家長應摒棄那種簡單的“禁”的做法。對青少年的上網行為不應靠“堵”,應對他們的上網行為進行疏導。如《十八歲的數據庫專家——一位母親的敘述》一書的作者曲蘭.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遇到怎樣對待孩子與網絡關系這一問題.也有失敗和教訓.但是她對網絡從不畏懼,從不埋怨,她自己就是一個網絡方面的內行,因而她對網絡的正面作用很了解.很會利用.對網絡的負面作用也很了解,善于恰到好處地防范,帶領孩子向積極的方面去努力.所以她把兒子培養成了亞洲最年輕的數據庫專家。
家庭、學校應攜手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加強青少年的網絡道德培養,教給他們上網的“防身術”。學校應將網絡道德教育納入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要利用好網絡交流自由、開放、民主的特點,鼓勵青少年將他們關心和感興趣的問題、存在的疑惑與困擾通過網絡真實反映、直率表達,學校應針對出現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教育策略,讓網絡道德教育貼緊青少年、貼緊現實、落到實效。社會則要將網絡道德教育放在以德治國的大背景下考慮.要逐步形成一種文明上網的社會氛圍,要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加強教育與管理.讓學生自覺抵制不文明的行為及不健康的信息。
2.由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及法律條文規范網吧上網
我國國務院于2002年頒布實施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中有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規定,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監管手段。未成年人堂而皇之進入網吧的身影隨處可見。我們可以借鑒美、日等國的成功經驗,制定有關的政策法規,把游戲分成不同種類,成人化的游戲應適當地加密并醒目標明“未成年人禁止進入”、“不準在未成年人面前玩此游戲”等標記:清理目前的網絡游戲,實行認證制;整頓目前的網吧等場所,嚴格禁止未成年人進入,加大懲罰措施,將不良網吧堅決清除。開通校園網或免費校園網吧。引導青少年瀏覽優秀的教育網站、少年兒童網站,讓他們能理性地對待網絡,正確地使用網絡,從而營造出一個綠色、健康的上網環境。
3.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借助于各種媒體開展網上咨詢熱線.解決學生上網的困毒與疑難
由于中職生正處于青春初期。生理上的變化會使學生的心理失去平衡,失去對非道德誘惑的自控能力,最終成為“網戀”俘虜。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在與異性交往或性教育問題上.要適時因人而異地進行正面疏導、反面警示,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增強個人修養的信心和決心,抑制誘惑。成為網上求知的主人。與心理教師配合,結合“網戀”危害性,加大青春期心理教育,疏導學生的情感障礙。
要利用各種媒體優勢.及時了解和捕捉青少年的思想動向,請科普工作者、專家、名人在線答疑。有選擇地進行疏導。充分利用職業教育的資源優勢,加快校園網絡體系步伐,鼓動、指導他們利用網絡中的免費資源,建立自己的網站、班級的BBS.主動占領網絡陣地,讓他們人人有郵箱,班班有主頁,讓學生穿梭于校園網之中,減少網絡瀏覽的盲目性。同時要指導他們按照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處理網上的各種行為與利益關系.提高他們的自律能力,防患于未然。保證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4.提高全體教育工作者的網絡道德素養。利用網絡陣地卓有成效地開展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都應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正確使用網絡。做學生的表率。教育者只有真正掌握好網絡這一工具.才能與學生共用一個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上網指導。要讓他們清楚網絡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樣.也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不遵守這些道德和法律。同樣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讓他們自覺遵守網絡道德。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5、開展社會實戢活動。滿足取高生自主、成長的心理需要,擺脫網絡的束縛。合理使用網絡
廣泛的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積累社會經驗,提高認知水平和審美能力.促進其思想的成熟.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將傳統的德育活動基地更好地利用起來,讓網絡道德教育與傳統道德教育融為一體,讓學生既能正視網絡這一工具.又能擺脫其束縛,理性地利用網絡。
總之,在網絡時代.隨著各種思想文化之間的碰撞與混合的進程加快,職高生接受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影響的途徑已經拓寬。傳遞的速度已經加快。同時,網絡在教育領域的普及和應用,也給德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條件、效果.乃至教育觀念帶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揚長避短,注重創新,以戰略的眼光審時度勢,構建新的德育體系,真正發揮德育的功能.培養出服務于21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
- 上一篇:小議對人民有序政治參加的探討戰略
- 下一篇:當代網絡道德教育問題與對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