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高中德育與音樂審美教育成效
時間:2022-02-06 10:20:31
導語:農村高中德育與音樂審美教育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藝術教育的愉悅性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情感上愉悅地接受是使教育內容轉化為學生個人內在意識和外在行動的先決條件。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和進入,主客體雙方形成了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只有采取多種學生樂于參加、樂于接受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智,通過具體、生動、真實、形象的音樂藝術活動,進行生動的藝術創造,體驗藝術表現的樂趣,獲得確證自身創造力的自我實現的喜悅和滿足,這樣就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思想教育效果的深刻性。我校于2009年開展了以“興趣”為導向的農村高中音樂課程教學研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共開設了形體與舞蹈、吉他彈唱、歌唱與表演、二胡、播音與主持、等五個興趣選修項目,學生任選一項進行學習,每個項目的人數控制在25人左右,采取“興趣引領,快樂參與”的教學宗旨、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基礎、發揮教師專長、充分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通過研究發現,學生興趣進一步得到提高,課堂教學滿意率達到100%。因教學形式新穎,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樂學,教師樂教蔚然成風,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和兄弟學校的充分肯定。
二、藝術教育可以增強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紀律性
藝術教育是一場立體的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活動,如大合唱、集體舞、器樂演奏等群體藝術要求參與者之間密切協作和配合,這無疑也會增加集體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合作性。集體音樂活動相對于個體音樂活動所顯示出的巨大力量和氣勢,也勢必會使參與者深刻體驗到集體和社會對自身的強大影響,激發其自尊和自愛,使每一個學生進一步確定自身價值及其在集體中的地位,自覺維護集體穩定的秩序。在我校開展的校園藝術節活動中,通過以班為單位申報節目,學生參與熱情和積極性都很高,有的學生表演才藝,有的學生獻計獻策,有的學生跟蹤服務,有的學生還從家里帶來音響設備等等,顯示出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組織紀律性明顯增強。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完善”的良好團隊意識。
三、藝術教育的情感性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在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壓力下,學生的精神負擔大大加重,持續緊張的學習生活和各種消極情緒的積累難免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藝術教育是反映情感、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活動方式。聆聽清新、舒緩、和諧、愉快的旋律,可以使人鎮靜,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了緊張的情緒,獲得心理的平衡。同時,通過參與如果在音樂課上聆聽一首清新、舒緩、和諧、愉快的旋律,則可以使人鎮靜,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了緊張的情緒,獲得心理的平衡。例如,在欣賞歌曲《從頭再來》,讓學生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欣賞民歌《草原之夜》時,那優美的旋律讓人仿佛置身于寧靜的夜晚,享受著草原美麗的夜色,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了。
四、藝術教育的實踐性實現實踐育人
組織學生深入農村生活實際,充分體察民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接觸社會,了解勞動人民的真實勞動,使學生了解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感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切身體會黨的富民政策,增強對未來的信心,激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熱情,有利于學生人生航標的確立。另外,學生通過藝術實踐表演,將美好的情感傳達給觀眾,同時自己在表演過程也受農到教育。這樣,學生通過藝術教育活動,既服務了社會,又為學生提供了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的窗口和走向社會的橋梁。如我校于2012年9月份開展了”綠色華容、美麗家園“為主題的廣場音樂會,其中學生自編自演大型歌伴舞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具有強烈的沖擊力,讓學生感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率領全國各族人民不畏艱難險阻,不斷創新,人民生活幸福,祖國繁榮昌盛的局面,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學生會、團委會表演的小品節目《環保意識不能少》主要講述的是學生甲亂丟香蕉皮導致學生乙踩到香蕉皮摔倒摔傷后同學們實施急救的故事,小品在娛樂中受教育,在故事中受感動,他們不僅感受了音樂的魅力,更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體現了當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音樂是一門兼具自然屬性和人文社會屬性的情感藝術。
五、結語
音樂認知和音樂審美體驗及音樂審美感悟之間,存在一個基于本能、稟賦、意向、情感和信仰等的心理活動區,存在一種依賴于靈感、直覺、頓悟等非理性心理因素在瞬間震撼并蕩滌靈魂的心理過程,并最終導致對前者的升華(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悟)。“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思想深得上述諸說的精髓,切實把握住了音樂藝術和音樂教育的核心本質,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將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我校“以美育人以美輔德”的教育思想理念與我國教育文化傳統一脈相承。實施幾年來,音樂教育通過藝術形象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喚起情感共鳴,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促進我校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對“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作者:吳錫平程霞單位:湖南省華容縣懷鄉中學
- 上一篇:探微高中德育發展的新策略
- 下一篇:高中德育應該怎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