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2-18 09:20:52
導語:“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進入青春期,心理生理發育得還不成熟,此時,班主任的管理極為重要,其中“會診式”對于班主任德育工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強化“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是關鍵。
關鍵詞“:會診式”;德育;集體
一“、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內涵及基本原則
(一)“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內涵
何為“會診式”教學法?中國有句古話叫“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而這后一句正好體現出“會診式”德育工作的精髓。傳統的班主任工作以班主任個人為主體,而“會診式”德育工作模式中的班主任則是在其他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共同協助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并不只是要求班主任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而是班主任必須將自己融入集體,熱愛與關心班集體,培養班集體意識和為班集體服務的能力,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當班主任遇到很棘手,且自身不能解決的學生問題時,就可以聯合班主任集體或該年級其他任課教師一起解決。
(二)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作為班主任,在管理班集體時,特別是處理“問題學生”時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成長環境等重要信息,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根據他們自身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班主任不能盲目地評定一個學生,要實事求是。
2.集體主義原則。“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不同于其他班主任工作模式,它要求堅持集體主義原則。以往的班主任工作往往只需處理本班學生的問題,對于別的班級的問題不會插手去管理,而“會診式”工作模式則是要求各班班主任共同協商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一起出謀劃策。再者,集體主義原則要求班主任將自身融入到班集體中去,走進班級,走進學生,關心熱愛班集體,這樣有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與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
3.尊重學生原則。新課改之后,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就是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高年級學生處于青春期的萌芽階段,特別是那些叛逆行為嚴重的學生,雖然他們會給班主任工作帶來麻煩,但是,班主任還是要給予他們必要的尊重,保證他們的身心不受到傷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案例分析
筆者在H小學實習期間擔任某班班主任的工作,H小學正好開展了“會診式”教學活動,筆者所在的班級有一名學生,學習成績差,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不做作業,愛捉弄同學,甚至影響到其他人的學習,因此,他原來的班主任將他的座位安排在跟講臺平齊的一排,這樣既能好好看著他,又不至于讓他影響別的同學上課。為此,筆者對于該學生進行了了解,并嘗試采用“會診式”教學法幫助該學生。
(一)各科教師聯合會診
由于各科教師對所帶班級學生的情況最為清楚,所以,“會診式”教學法首選是各科教師聯合會診,各科教師由于自身的經歷、學識各不相同,對每一位學生的看法也不相同,如果把每一位教師的意見綜合起來,那么問題就會集中顯現出來,更有利于我們對癥下藥。因此,筆者通過該同學所在班級的任課教師了解他的情況,得知:該學生從小父母感情不和,父母離異后將其判給了父親,他的父親基本不管,由爺爺奶奶帶大,所有的事都順著他的心意,而且由于他學習成績差,經常成為教師辦公室的“座上客”,而同學們也會因為他叛逆的性格而疏遠他,他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自己的行為得不到改善,從而產生了自卑心理。
(二)師生共同會診
由于他一直受到教師的批評、同學的疏遠,自己的行為、學習成績都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便產生了自卑心理。為了使他擺脫這種自卑心理,在學習、生活上,筆者通過對他的多加關心愛護,讓他感覺到教師的溫暖,從而慢慢走近他,與他聊生活聊學習。一開始該生是抵觸的,但是,時間長了也就愿意跟教師談心。平時在課堂上,鼓勵他發言,答對了全班同學給他鼓掌,答錯了跟他說沒關系,慢慢地該生上課開始積極發言,并認真聽講。對于他的努力,筆者一方面,給予一定的肯定;另一方面,不斷給他提出新的目標,循序漸進,這樣激發了他內在潛力和斗志,樹立了自信心。在筆者和各科教師的相互協助下,該學生漸漸改掉了學習上的壞毛病,跟同學之間的關系有了改善,自信心也有所提高。綜上所述,“會診式”班主任工作的推進對于學校與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和完善,班主任自身的德育水平也逐漸提高,對于學生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非.基于“會診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安順學院學報,2015(1):33-34.
[2]周洪偉.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7):238.
作者:李慧珺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幼教專業聲樂教學的策略探討
- 下一篇:社會實踐活動在德育生活化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