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17 08:20:12
導語:技工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進行課堂改革之后,技工學校的德育教材已經有不少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了。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的。首先便是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識不足。其次便是德育課堂教育內容還是有些單調,不能從學生的個體命運出發給予規劃。第三便是不少的績效學生生活順利,受挫較少,思想早熟但是缺乏勇氣。第四就是不分學校忽視德育課程,缺少專業教師,德育老師的缺席就讓其他老師照本宣科。誰都能上德育課誰都能講德育課,這個課沒什么重要的。所以學校的態度也讓學生態度輕視了德育課。所以也就造成現在德育課的現狀。
二、德育課中需要轉變的教學方法
不可否認技工學校的學生是缺乏成績鼓勵的。他們在進入技工學校之前都是缺乏學習方法和缺少學習興趣的學生。學習習慣很不好。甚至是上課沒有筆,沒有書,都是常見的現象。對老師的思想工作也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這都是常見的現象。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句佛家禪語解決:“既然山不過來,那么我就過去”。不會有學生在老師不教的情況下主動去學的。那樣的學生說不好聽一點兒也不會到技術學校來。教育不好學生其實老師還沒有找到能夠教育好學生的辦法。所以老師在遇到教學難題的時候可以轉換一下教學思想,讓自己能夠更加適應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三、以生為本和諧育人
1.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抓好學生教育。根基目前的技工學校狀況,學校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而教育工作。從學生的主體出發,從尊重學生的心里出發,呼喚起學生對于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讓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由老師的灌輸變為學生的自有思想的轉化。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控自我,更加好的轉化自身的心理壓力,化解為動力,去面對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環境。技工學校要利用好自己的宣傳工具,進而去影響學生的精神面貌。前邊說過了,來到技工學校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問題。對于他們當中的有些人來說就是破罐破摔,有些人則會在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中痛定思痛,重新開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甚至是極端的情況。學校應該鼓勵什么,反對什么,其實不言而喻。那么學校就要在校園宣傳中加強好的一面規避不好的一面。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成了一種欣欣向榮的狀態,那么教學環境也就和諧了。
四、以生為本和諧育人
1.以職業為目標,貼近崗位。想要做好一個德育老師首先就要做到以生為本的教育。也就是多多想一想學生要聽什么而不是你要說什么。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是在同樣的時間中,空洞的去完成照本宣科的內容,說了該說的話。不但學生在痛苦,教師自己也是痛苦。當然隨著時間的推進,大部分教師最后都會變得麻木不仁。不但沒有德育別人反而自己破罐子破摔了。這就更糟糕了。在教學中一定要先讓自己活動起來,多用靈活的教學手段教育學生。在提高學生認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行為,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2.走進學勝,師生融合。平時老師高臺教化,學生在下學習這是正常的授課方式。但是走出了課堂,下課之后,老師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學生一起。男性教師平時也能夠和學生打打球,進行競技活動。女教師也能夠找學生聊一聊談,聆聽學生現在的情況。這些都會讓學生更加親近老師的。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就是這一種感情的溝通,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感情有時候也是教學是否順利的紐帶。是師生羈絆從此產生,那么就能夠讓學生自發自的開始隨著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從而變成有用的人才。
五、德育工作需要賞識學生
有一句教人的老話叫做好學生都是點贊點出來的。這句話很對。語言是一個有力量的東西,也是老師唯一的工具。語言上的賞識有時候要比物質上的給予更加重要。技工學校的的學生都是有學習問題的學生。和高中生大學生不同的是他們已經為人生的第一次分化而買單了。這種買單讓多數技工學校的學生非常沮喪。這個時候其時就需要一些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無是處的。這次的買單不是一戳子定了一輩子,而是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清算了之前的人生中的錯誤。這個時候的他們是新生的還有大量的時間和機會。老師一定要為學生點出這些多加鼓勵。
六、德育工作應該有好心態
既然學生受挫嚴重,老師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受挫恐怕也不好過。剛剛說過了,這些學習上有一些問題的學生多多少少都在原來的學校被老師們點過批過,都已經是學生“油子”了。一開始總會有任性頑皮的時候。在剛接觸德育老師的時候更是不將老師放在眼中。
從教學實踐上來證明,其實在技工學校老師的德育工作更加重要,也更有成效。君不見,社會上最樸實的還是有一技之長的勞動人民嗎?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就不會有壞心眼,就會樸實厚道。所以職校的的德育老師就更營改在德育教學中放手腳,放開思想,立體化教學。讓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能夠喜歡德育課,在走上社會之后按照德育課上教授內容立身立德。
參考文獻:
[1]譚紹鋒.技工學校德育課的“一體化”教學初探[J].(01).
作者:梁婧 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