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德育可行性分析
時間:2022-07-17 08:22:26
導語:中職學校德育可行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現狀進行簡要分析,以廣西河池某中職院校調查為例,討論信息化滲透中職學校德育教育過程的可行性,并對德育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行探討,借此以助力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院校;德育教育;教育過程
中職院校以培養具有相應職業技術的人才為主要教育目的,中職學生尚處于青春期,是個人發展的關鍵期,另外,職業素養中也包含了個人的道德品質。因此,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除了進行職業能力培養,還要進行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2015年7月27日,國家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二十二條為“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要加強區域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構建全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網絡”。這不僅為中職院校的日常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環境,也使得德育教育進入了嶄新的時期。
一、中職學校德育現狀
培養在校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素養是任何一個學校都在進行的教育工作,但是,中職院校對這種教育工作的重視度明顯不足。很多學校將學生的職業道德等同于學生的品德修養,僅在職業能力發展角度上開展德育工作,這使得班主任以及學校政教處的德育工作顯得可有可無;從學生角度來講,新媒體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更容易受媒體宣傳影響,班主任和學校要進行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相對困難。廣西是我國互聯網環境發展較慢的一個地區,職業院校在廣西的發展比較好,但是,互聯網和新媒體在廣西教育中的應用并不廣泛,因此,研究者以廣西某職業院校為例,結合學生對信息教育方式的態度進行了互聯網教育發展態勢調查,這為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基礎。
二、信息化滲透中職德育教育過程的可行性
1.互聯網成為中職德育教育的主要環境。2000年之后,我國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個人電腦普及,2010年,智能手機成為中國人應用最廣泛的“硬件工具”。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同樣影響了教育改革,2012年,廣西中職教改立項范圍指南專門增加了第四類“信息化建設”選題,推進教學手段多樣化;2016年1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第13條為“改革教學手段,實現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校內外教學資源共享,鼓勵在生產現場開展遠程教學。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這意味著,廣西職業教育的環境已經朝向信息化發展,作為中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也擁有了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的環境,信息化滲透中職德育教育成為可能,并且也具有充分的執行背景。2.中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可和需要。對中職院校學生的“信息教育方式態度調查”顯示,廣西某中職院校5個專業的3000名學生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希望在學習過程中運用科技手段,其中“移動學習”是他們所期待的一種教學模式。中職學生相信,移動學習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能夠充分凸顯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他們更愿意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動性。這樣的調查結果,給中職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引,對于中職德育教育中廣泛存在的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內容刻板等問題,信息技術的參能夠對其加以解決;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中職學生對幾乎所有的技術工具都持積極態度。其中,84%的學生認為智能平板電腦對學習的幫助最大,其次是電子教材和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網頁等。廣西職業教育網絡化發展建設與中職學生的學習需要是相符合的,德育教育的信息化是參與職業教育網絡化建設、豐富職業教育互聯網資料庫的方式,也是滿足中職學生學習方式要求的一種形式,從學生需要角度來看,信息化滲透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是可行的。3.中職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發展。盡管廣西互聯網發展速度較慢,但是,目前的廣西已經形成了基本的互聯網環境,這一代的學生是網絡和信息化的土著民,也是“分享的一代”,他們樂于通過技術手段分享信息,也期待一個能讓他們與同伴通過分享來共同創造教學體驗的學習環境。結合調查和這一代青少年的特點,創造更多開放學習的空間和機會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更容易實現教學目標。這說明,在信息環境下,中職學生具有較為完備的主動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策略也比較先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理解會進一步提升,在互聯網應用過程中,也會更積極地對個人品行和素養發展進行實踐。這種德育教育模式,對中職學生個人素養和道德的培養價值更為廣泛,遠超于傳統的“職業道德培養”。從德育教育發展要求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角度來看,信息化滲透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是可行的。另外,廣西中職院校已經開始大規模進行信息化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盡管這些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教育設備并不完備,教師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尚存在不足,但是,信息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持續的投入,都是符合中職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隨著中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深化,中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還會不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德育教育可以作為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和互聯網的“保護者”,同時也可以作為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監督者。因此,中職德育教育的信息化滲透,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三、信息化滲透中職德育教育的方法
在廣西中職教育的大環境下進行德育教育信息化,需要各院校具備較為全面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例如校內網的建設、德育教育數據庫等,這些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德育教育發展的需求。但是,班主任以及學校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媒體,實現德育教育的信息化。例如,建設自己的個人微博,在“微”平臺上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者和大家共享優秀的文章,這樣滲透的方式更能讓學生們接受,這樣的平臺也能夠很快吸引學生們的目光,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對這些思想表示認同,同時也影響著他們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又如,建設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中分享各種有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且廣開言路,及時回復學生的留言,這樣不僅節省學生“開會”的精力,還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貼近。此外,高職院校輔導員能夠通過廣泛關注學生的微信、微博等,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發展狀態,通過這種方式迅速做好學生的信息疏導和凈化,把學生的的觀點引向正確方向的同時讓謠言停止傳播,使學生的德育教育更有效。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德育教育需要信息化的參與,無論從廣西職業教育發展的大環境來看,還是從中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態度以及應用能力來看,信息化滲透中職學校德育教育都是可行的。在信息化教育環境還未完善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微媒體的應用實現德育教育的信息化,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為德育教育的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忠強.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中職學生德育建設的重要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3):121-122.
[2]周小平.淺析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17,(7):108-109.
[3]紀榮.初探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中的運用和實踐[J].新課程(上旬),2013,(9):108-109.
[4]周曉瑜.信息技術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中的運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8):119-120.
[5]戴娜.運用信息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推進德育教育的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6,(3):112-113.
作者:吳桂梅 單位: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