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水平研究

時間:2022-10-26 08:55:22

導語: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水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水平研究

【摘要】長期以來,德育工作都是各學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亦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與前提。由于教育資源、文化水平以及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影響,民族地區德育教育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嚴重的失衡。對此,以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結合實踐經驗與管理趨勢,提出了相關改善思路,以期為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德育教育;問題;思路

一、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對德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很多教育學者逐漸認識到學生德育的重要性。然而,民族地區大多地處邊陲,信息閉塞、經濟落后,對德育教學普遍缺乏重視,存在較多認知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甚至還有部分學校持有德育工作“無用論”的觀點,認為德育工作并不能讓學生學會什么技能或者知識。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大部分民族地區德育工作并沒有遵循規范化、科學化的目標開展,也沒有制定相應的考評標準,教育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二)對德育教學的投入力度不足。除了重視程度不夠,民族地區德育工作還普遍存在著經費不足、教育項目局限等問題。因此,德育工作仍然停留在簡單機械的說教層面,德育活動局限在課堂和學校范圍,缺乏具體、生動、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這就使得原本實踐性強的德育工作成為了理論灌輸和道德說教平臺,以致學生很難從中領悟到德育的真正意義和作用。如此,不僅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客觀上也加重了學生心理負擔。(三)德育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實踐中,很多民族地區的德育工作教師多數是由代課老師擔任,還有部分退休教師或是年輕教師。這些教師整體專業性不強,既不能夠采用與德育教育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也不懂得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輔助工作及實踐活動的開展。另外,民族地區學校教師隊伍編制不足,使得這部分地區的專業教師數量日漸減少,這就嚴重影響了民族地區學生整體品德素養的提升,以及德育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二、提高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水平的可行思路

(一)提高對民族地區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構建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的德育教學管理工作體系。具體地說,就是要將民族地區德育教育納入區域整體基礎教育規劃之中,確保民族地區的德育教學管理工作能夠與其他學段的教育工作協調、并進。同時,還要將相關民族地區德育教育建設進行統籌化安排,適當、合理地給予財政支持,縮短城鄉教育差距,充分尊重德育工作特點和規律,確保教育資源分布合理,促進德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均衡化發展。(二)結合民族地區當地需求和發展目標,有目的性地壯大德育師資隊伍。從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需求出發,制定符合當地生產生活標準的教師工資制度,進一步完善當地社會保障體系,廣泛采取一系列教育專業人才吸引計劃。同時,積極學習和借鑒科學的師資隊伍管理理念,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德育教學管理隊伍培訓機制,逐步改善德育代課教師為主導的現象,切實解決德育教育專業教師的編制問題,有效提高德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三)加大對德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資源輔助和資金投入。這就要求民族地區政府既要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將德育工作經費進行統籌管理,一并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切實改善民族地區德育教學管理工作條件。同時,還要在當地加大對德育工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在民族地區德育事業中的基礎性作用,以確保民族地區德育工作實現有序、持續開展。(四)建立健全民族地區德育工作規范機制。根據民族地區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制定與之相契合的德育目標,遵循目標指向設計德育工作內容、方法和活動主題,并逐步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橫縱貫通的德育管理體系,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聯系起來,發揮三者合力,共同推進德育工作有序進行。此外,還要重視對德育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定符合學校具體情況和工作目標的考評督導制度,將其結果與德育教師的業務考核相掛鉤,使之深刻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德育教學管理意識。

三、結語

提高民族地區德育教育工作水平與效率,對于民族團結、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皆具重要意義。因此,民族地區學校應積極開展德育教學管理工作探討與教研活動,督促專業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轉化為教育行為,助力我國民族地區德育工作,實現民族文化素質和國家精神文明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曉通,張成勝,寸亞玲.邊疆民族地區中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思路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9):56.

[2]郝萬喜.基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德育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貴州民族研究,2017,(6):154.

[3]王關壽.論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教育與德育的關系[J].文學教育,2017,(12):152.

作者:毛運蘭 單位:四川省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