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德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6 09:00:04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德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教學德育教學研究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增加對歷史事件的認知,了解歷史發展的潮流,增強對歷史認識程度,從而在評判歷史事件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習歷史,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人文精神。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課程,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要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每一位高中教師在平日教學中加強德育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愛國主義;人文精神;家國情懷

一、注重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思想從古至今都被人類傳頌著,它是一個民族的精髓。愛國主義也是每一代國家領導人重視的情懷,領導人一再強調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性。在《歷史教學大綱》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只重視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將教學重心放在如何教學生歷史答題方法上,這使得學生只會做題,應付考試,在思想上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就要改變這種僵硬的教學手段,要靈活地將愛國主義思想滲透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中,要時時灌輸愛國主義思想,這有助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講《鴉片戰爭》時,教師不僅將這場戰爭大致梳理一遍,要求學生將這場戰爭的時間以及影響記憶下來,而且還應該將重心放在愛國主義教育上。教師引出鴉片戰爭中的小片段“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并告訴學生,當時,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后勿再犯”。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這時候,教師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就能受到情感的波動,被中國人民的壯舉所震撼。此時,學生的愛國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不斷改善學生的生活方式,給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生活理想,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養成。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認可自己,建立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構建和諧社會。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掌握社會生存的技巧,學習正確的處世方式。教師在教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斷在歷史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的人文素材,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與感悟,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教授《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中國政治建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了解祖國統一過程中所遭遇的艱難險阻,從而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注重家國情懷的教育

家國情懷是人的內心一種情感依托。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不僅僅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灌輸,更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西周宗法制”時,教師讓學生先對課本上的內容分析,了解宗法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作用,讓學生明白“家”和“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為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個問題:“為什么西方父母不重視孩子姓什么,而在中國卻相當重視家族、輩分以及血緣關系?”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就會了解到,正是受到了西周宗法制的影響,中華兒女的心中一直有著認祖歸宗、孝敬長輩的道德規范,正是這種獨特的家國關系,產生了中國獨特的“家國同構”關系。目前,許多高中生正處于叛逆的時期,因此,在和父母的交流過程中,難免會說一些傷害到父母的話,而學生往往不自知,在學習了西周宗法制以后,學生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避免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對父母所造成的傷害,從而消除彼此的隔閡。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家國情懷的事例。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宋代張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代強音。也在上學時就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口號。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家國情懷影響下,新中國才站起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面對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全球化趨勢加強時,更應具備家國情懷。認同祖國,為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學習。高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逐漸向成熟、獨立的階段發展。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一門人文科學性較強的課程,歷史學習中包含大量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人類情感較為豐富,非常適合道德教育的滲透。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改革創新,利用多種教學法進行歷史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也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調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健嶺.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途徑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夏樹田.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初探[J].中國科技投資,2013,(26):212.

作者:宋瑞婕 單位:山東省五蓮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