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現代統計學進行課堂發展性評價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07 05:06:00

導語:應用現代統計學進行課堂發展性評價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現代統計學進行課堂發展性評價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多值估量法”適用于多元評價、“程度分析法”確定影響因素、質性評定與量化評定相結合三方面進行論述。其中,包括:傳統的評價觀的重心在于獲得結果;多元評價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思想、多值估量法屬于程度進行評判的方法、多值估量則有了較好的改進,同樣是判定“很好”,卻可以表達出屬于程度;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鑒別和選拔為主要功能;統計學上可利用多值估量法計算出的結果,再使用綜合模糊評價矩陣,獲得各因素的程度分析;分析問題原因和制定改進方案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區別于傳統評價的關鍵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關鍵詞:教學評價統計學

傳統的評價觀的重心在于獲得結果。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常常采用這樣一種做法:確定一個評價指標體系,制定一套評價用表,由特定的人或群體對某堂課進行打分,然后綜合統計,計算出總分,取得一個評價結果,以量化分數定質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以評價對象的發展為目標,更強調解釋評定分數的內涵,尋找和分析評價對象的發展優勢及阻礙其發展的問題所在,要求開展多元評價,以質性評價整合量化評定,這就是所謂的發展性評價。但如何進行發展性評價,一直是校長最關心的問題。領到了新的任務而又一時找不到完成任務的方法,的確是使人焦慮的事。盡管如何進行發展性評價,目前還處于探索之中,筆者還是愿意將自己的探索貢獻給校長們。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應引入現代統計學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一、“多值估量法”適用于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思想,評價者是多元的,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乃至被評價的任課教師本人都可以參與評價。多值估量法是對多元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一種較好的統計方法。多值估量法是由多位評價者對同一評價對象的各個因素在各個等級上的屬于程度進行評判的方法,它可以避免評價者因所站的角度不同而給評價帶來的誤差。已往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多采用二值判斷,如就學生課堂的情緒狀況進行評判,我們設定幾個等級——很好、較好、一般、不好,評價者就某一個等級的判斷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屬于(自信度是10),要么不屬于(自信度是0)。而事實上,當該評價者認為其屬于“很好”的等級時,可能并不認為完全“很好”(感覺不夠完美),但又不屬于“較好”的等級,所以只有劃在“很好”的等級里。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利用二值判斷易導致某些判斷結果不十分準確。多值估量則有了較好的改進,同樣是判定“很好”,卻可以表達出屬于程度,如從0到10,這樣就可以使評價更準確。試舉一例,說明使用多值估量法的操作程序。為了計算簡便,我們選取兩類評價者(實際評價中可能會有多類)。這兩類評價者是5位教師和7位專家。他們對某教師的3種因素進行評價。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處理數據。上表是評價時評價者的評價結果:由上表可知,該評價者認為:“Ⅰ”因素處于較好等級且自信度分數為10,故評為“較好”;“Ⅱ”因素處于差的等級且自信度分數為5,其認為比差還要低一點或高一點,故評為“差”;“Ⅲ”因素處于很好等級且自信度分數為9,故評為“很好”。計算時,分這樣幾步走:1.計算某一個評價者的評價結果,用自信度矩陣Ci表示,計算的結果是這個人的評價結果。之后,將每一個評價者的評價結果用自信度矩陣表示出來。2.同類評價者的自信度矩陣求和,以獲取同類評判者綜合的模糊評價矩陣。3.將多類評判者求模糊矩陣,求得各類人員的綜合評價結果。這一運算過程可以由計算機統計軟件完成,將每個評價者的評判數據輸入,編制程序,輸入表達式,則可獲得結果。

二、“程度分析法”確定影響因素公務員之家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鑒別和選拔為主要功能,所以不論通過何種方法,只要按照預先制定的評價標準,由評價者按評價因素打分,最后取得一個最終結果,能使被評課堂區分出優劣就可以了。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強調改進和發展的功能,需要發現被評價者存在的問題,以便提出改進意見;也需要了解被評價者的優勢,以便發揚光大。這樣就需要采取程度分析的方法,了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對此,統計學上可利用多值估量法計算出的結果,再使用綜合模糊評價矩陣,獲得各因素的程度分析。這一過程同樣也可以通過輸入表達式由計算機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再以這位教師的教學評價結果為例說明:通過運算我們可以求得評價后各因素的程度系數,對照等級賦值表,獲取的評價結果信息為:“Ⅰ”因素處于較好的程度,“Ⅱ”因素屬于一般,甚至偏差,“Ⅲ”因素很好。“Ⅱ”因素存在問題,也可以說這就是該教師課堂教學的薄弱點,也是我們找尋的關鍵因素。發現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在“Ⅱ”因素上,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按照學科特點及學生情況等將“Ⅱ”因素進行分解,再發現更具體的問題。

三、質性評定與量化評定相結合

分析問題原因和制定改進方案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區別于傳統評價的關鍵點,這一過程也是發展性評價以質性評價整合量化評定的重要體現。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應較多地運用定量處理方法;在分析問題和制定改進方案時,則需要更多地采取質性方法,如觀察、面談、頭腦風暴等。綜上所述,在評價中引入統計學概念,是教育評價的一個很好的思路。我們引入多值估量法,貫徹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評價思想;進行程度分析,找出被評價對象的問題及優勢所在;繼而更深入地探討導致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方案,確定發展目標。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過程,使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當然,由于評判因素的確定及評判過程需要經驗判斷,因素確定的合理性、評判的準確性都將影響到評價質量,所以諸多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