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的影響綜述
時間:2022-03-30 11:29:00
導語:互聯網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的影響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嚴峻挑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徑需要進一步探索。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了網絡世界,互聯網使高校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受到巨大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因此,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網絡時代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重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機遇
1.網絡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而推動其理論發展的則是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必將為我們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更多新的知識和現實材料,也為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實和豐富新的內容。
過去,我們黨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大量時事類、政策類的內部或公開報刊,成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信息源。而在網絡時代,網上信息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信息源。網絡中提供了兩種有價值的信息:一是時事動態的信息,二是全面深人的數據庫。前者具有高的更新率,后者具有無限的存儲量。目前一個新聞網站每天24小時可以更換上千條信息,可以在重大事件發生后的幾分鐘內將其報道出來。而各種數據庫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各種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及黨和政府的最新政策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2.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陣地。目前,校園網絡系統在高校已經迅速地建立起來,網上一些專門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已成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開展了廣泛、生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些高校利用校園網絡加強理論學習,利用網絡的BBS功能進行輿論宣傳,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正確引導。不少高校建立了網上黨校和網上團校,開展網上黨團活動,并對學生進行網上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服務,深受學生歡迎。一些高校開設了網上“兩課”教學,指定瀏覽內容、網上輔導答疑、熱點討論、網上社會調查等。網絡已經成為高校‘.交流思想的園地,黨建宣傳的窗口”,受到了大學生的喜愛。
3.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和途徑。報告會、演講賽、“兩課”教學和各種寓教于樂的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方式。在網絡環境下,傳統方式存在諸多的局限性。網絡技術的普及,無疑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經常以一對一的形式開展,通過促膝談心,可以很好地解決個人的思想問題。但這種交談的內容無法廣泛傳播,對其他有類似問題和疑惑的人無法產生影響。而在網絡上,一個使用者可以與多個使用者交流,再加上不參與討論的旁觀者,其影響面就更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網絡的這種特點,只要是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在網上都可以討論交流,使正面的聲音迅速而廣泛地傳播,這樣就可以讓工作通過網絡深人人心。
二、互聯網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戰
1.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復雜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傳統的教育方式具有可控性,教師可以經過精心篩選,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材料向學生傳播含有特定內容的信息,促選學生的思想、行為發生轉變。然而,網絡的迅速發展,使信息的傳播逐步擺脫了學校、教師的控制,內容龐雜,良莠不齊,不免引起學生思想上的疑惑以致混亂。以往學生的思想變化,通過其言行比較容易察覺,教師可以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端正認識。但是,當學生日益通過網絡來表達思想時,就給教師的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由于大多數人都通過各自的代號而非真實姓名上網,教師無法知道究竟是誰在發表意見,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正是由于網絡信息的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趨于復雜化。
2、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育的實效。網絡是由人創造和管理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對互聯網的掌握、熟悉和運用以及創造力和想象力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處于一種信息優勢的地位。然而,在網絡時代,教育者信息優勢至少是部分喪失了。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種信息,而教育者有時候卻面臨信息劣勢的境地,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沒有受到系統的計算機和英語教育,面對迅速發展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往往不知所措,上網查詢信息很困難。加上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負擔,不少人很難抽出時間進行系統的學習。所以,教育者的一個尷尬境地是:在教育過程中,他所說的東西學生早就知道,而學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詞和新鮮事卻是教師聞所未聞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熟悉網絡、更新知識、提高素質是迎接網絡時代挑戰的一個重要課題。
3.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網絡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臨著新情況:其一,面對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時間、地點、場合的限制;其二,教育者精心準備的教育內容,一次只能對特定人數的對象發揮作用,在許多情況下,它持續發揮效果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產生‘.劇場效應”。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時間、地點、場合的限制,并使教育效果具有持續性、廣泛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利用網絡傳播手段,突破傳統方式的局限,緊跟科技發展的前沿。
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思考
1.樹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觀念,探索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式。同志指出:“世界各國爭相運用現代技術加強和改進對外傳播手段,我們必須適應這一趨勢,加強信息傳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積極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手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實現觀念上的轉變,要從戰略高度重視互聯網的發展,以開放的心態正視互聯網的挑戰,抓住互聯網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實現我國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目標。
2.在互聯網上唱響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互聯網上信息海量,內容龐雜,各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在網上匯集、碰撞、斗爭,網絡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就會去占領。面對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態勢及其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變化,黨中央給予了高度重視。同志近幾年來多次談到網絡問題,并且一再就信息的導向問題提出意見。2000年8月15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80分鐘”節目主持人麥克·華萊士的專訪時就網絡問題明確指出:我們希望從因特網中接收有益于中國發展的各方面信息,但我們希望盡可能限制一些不利于我們發展的信息。因此,網絡宜傳必須堅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遵循網絡傳播的內在規律,充分發揮自身優點.使黨和政府的聲音,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占領網絡陣地制高點。
3.建立健全校園網絡系統,構建新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陣地。目前,不少高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絡系統。但是.校園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遠沒有發揮,學生上網管理函待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機遇.利用校園網絡系統,構建新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陣地。一是在校園網上開設宜傳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和工作方法的網頁,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灌輸和教育。采取生動活撥、喜聞樂見的形式,精心設計教育內容,開展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制作生動直觀、知識性、趣味性濃的教育軟件,把校園網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人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三是加強對校園網的監控和管理,凈化網絡環境。健全有關高校校園網管理的法律法規.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加強監控和管理,對不健康的內容及時清理沏實增強學生的文明意識,使學生能自覺遵守網絡倫理道德規范,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不文明內容和行為的侵蝕,并能自覺維護網絡秩序。
4.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素質。網絡技術的發展,客觀上要求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較高的網絡素質。一是要增強網絡意識,學習網絡知識,掌握網絡運用規律,成為駕取網絡的行家能手。二是要善于過濾、調控和網絡信息,牢牢掌握網絡信息交流的主動權,打好信息交流的主動仗。三是要積極引導青年學生遵守網絡游戲規則,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理解和利用網絡信息,防止和克服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讓健康的網絡信息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5.加強對高校學生的上網引導和教育,努力消除網絡信息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組織有關專家,開設一些上網引導課,對學生使用網絡信息進行引導。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活動。如開展網絡知識競賽,組織網絡信息咨詢、網上科技知識問答、網上新聞調查等活動,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愛好和興趣,又可通過活動,知道他們在從事什么樣的網上信息活動,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三是營造輿論氛圍,提高大學生識別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對一些重大問題、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真正給學生令人信服的解答,對那些影響較大的網絡信息進行評論.指出其積極意義或消極因素,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明辨是非,增強抵御網絡環境負面影響的能力。
- 上一篇:探索我國廉租房規章中外對比研究
- 下一篇:超市采購工作人員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