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心理來分析高校教工群體的策略
時間:2022-04-10 11:08:00
導語:運用心理來分析高校教工群體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工群體的心理特點是影響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教育論文高校教工群體按職業類別可分為教學群體、管理群體、服務群體,按文化層次可分為高層群體和一般層次群體。每個群體均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造成不同群體心理特點的因素有市場經濟觀念的沖擊、知識信息飛速發展的沖擊、文化變遷及高校內部管理機制存在弊端等。高校管理者必須針對不同的群體心理,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和選拔機制,才能使高校管理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高等教育群體心理心理特征
群體通常是指人們為實現某種特定目標,通過交往和活動而結合起來的共同體。高校教工群體是由大多數知識分子組合起來的知識群體,尤其是經過后勤社會化改革后,高校知識分子比重進一步提高。無論是從學歷、知識水平還是從思想觀念、能力素質角度分析,高校教工群體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對高校教工群體心理進行分析,把握知識分子群體心理的本質、規律及其特點,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一、高校教工群體結構及心理特點
高校教工群體結構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劃分。一種是以職業結構劃分,即以職工從事的工作種類劃分,可以分為教學群體、管理群體、服務群體。另一種是從文化層次劃分,可以分為高學歷層次和一般學歷層次。不同的群體,心理特點各不相同,但不同群體又相互交叉,心理活動復雜,充滿矛盾。正確地分析研究不同類別和層次群體的心理特點,會使高校管理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從職業類別劃分
1.教學群體心理特點
高校以教學為中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是其重要目標。教學群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基本的群體,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學群體,何談大學。因此,教學群體心理研究尤為重要。由于高校教師備課、科研、講課等都處于相對獨立的封閉環境中,教學群體結構基本上是松散型、獨立型。從個體角度看,這一群體的成員獨立工作能力強,善于獨立思考,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但他們的心理特征也存在消極的一面,如凝聚力不強,歸屬感和參與意識不強,集體觀念淡薄,團結協作精神較弱,人際關系冷淡,尤其是對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政治學習等興趣不大,重科研輕政治傾向明顯。
2.管理群體心理特點
管理群體主要是指高等學校的行政人員群體。這一群體直接擔負著學校的管理決策、組織、指揮協調、監督、檢查等具體工作,有一定的人權、事權、財權。從總體上來說,這一群體成員政治責任感、政策觀念較強,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較強,參加學校各種活動較積極主動,集體主義觀念和參與意識較強,但又容易出現特權意識、驕傲情緒等不良心理現象。有的人憑借手中的權力大搞不正之風,直接導致高校腐敗。
3.服務群體心理特點
服務群體包括高校后勤保障系統中的基層組織人員,如總務部門、財務部門、設備管理部門、教材管理部門、圖書館、資料室的人員。由于該群體個體構成復雜,心理特點不一,優越感極強,但自卑心理很重,對知識分子容易產生偏見,認為知識分子難侍候。與教學群體和管理群體容易產生矛盾,嚴重者直接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
(二)從文化層次劃分
1.高層次群體
高層次群體包括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他們是高校的佼佼者,心理素質好,樂群性、持續性、興奮性、果斷性、穩定性較強。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均表現得較為輕松、果斷、好強、更具事業心,有較強的優越感和成就感,精神壓力相對較小,自我感覺良好。研究表明,人的學歷越高,知識越豐富,其心理承受能力越強。但是這一群體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個性,部分人恃才傲物,文人相輕,人際關系中往往表現出彼此不合作、不服氣、相互排斥,但表面又總是溫文爾雅。高層群體的心理結構和特點往往影響彼此的合作、進步和成長。
2.一般層次群體
一般層次群體主要包括擁有大學及以下學歷、中級以下職稱的一般干部和教師。這一群體在高校所占比重很大,年齡結構不同。對中年干部和教師來說,與高層次群體相比,表現出緊張、焦慮,更具敏感性;在日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既想獨當一面,又面臨社會、學校、家庭、生活和職稱、學歷、職位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接受新鮮事物和適應形勢變化能力強,敢說、敢干,思想活躍開放,但由于社會經歷不豐富,缺乏遭受挫折和失敗的切身感受,思想容易波動。對于年齡較大的一般教師和職工來說,他們心態已較穩定,由于社會經驗和閱歷較深,為人處事性格溫和,不易激動,辦事穩重、老練,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處于優勢,但由于年齡等原因,工作創新性不高,往往存在觀望的思想。
二、高校教工群體心理成因分析
市場經濟觀念的沖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在市場競爭中也同時引入了競爭機制,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衡量人的價值觀念。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高校教工群體的心理。高校中不論哪一群體,其心理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知識信息飛速發展的沖擊??茖W知識總量的增加,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加速了傳統高等教育觀念的變革。變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生產對科學知識和人才的需求標準越來越高。高校要適應這種變革并求得發展,各類群體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最新的知識成果。在這種沖擊下,不同的群體必然出現不同的心理特征。文化變遷的沖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價值觀、道德觀不斷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高校教工群體的心理也必然受到各種影響。高校內部管理機制存在弊端。在目前的高校管理中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管理群體中干部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壞一個樣;過分重學歷,學歷層次不能和科研水平相符,高學歷層次中也存在著濫竽充數的現象。
三、啟示與對策
為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必須全面分析高校各群體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尤其是對高層次群體來說,如果個性得不到尊重,再好的待遇和環境也留不住人。對教師科研群體來說,職位再高,激勵機制再好,但不能提供較好的科研環境和條件,也不能使其達到心理滿足。因此,必須充分尊重高校各群體的合理需求,創造適合的工作條件。
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如果一個高校派性紛爭,小團體群立,為名為利紛爭不斷,任何人也不會有好心情去做好工作,同時也容易滋生腐敗。因此,高校決策者必須堅持原則,不能任人唯親,也不能論資排輩,要給優秀的年青人充分發展的機會。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勵機制。在高校,由于專業不同、學歷不同,每個層次和年齡的人都有不同的價值。因此,高校管理中不能一味強調高學歷,厚此薄彼。必須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勵機制,從高校各群體的心理需求和工作實際出發,激發各群體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滿足各群體合理的要求,這樣高校管理才會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 上一篇:簡析股指期貨在中國的發展障礙和風險管控對策
- 下一篇:會計電算化的加強和改進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