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28 04:02:04

導語: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教育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事實證實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對于高等院校來說,以往的心理學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要求,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適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工作的發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是一項急迫開展的工作。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經驗,提出一些探索創新的新模式,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探索研究

中國教育改革已經進行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高等院校的各項改革措施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尤其要進行理念的更新與行動,如果行動不及時,很有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頻繁發生,而且還會以上升的趨勢呈現。因此,有些學者和專家已經著手進行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與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里,本文作者也把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的一些方法措施提出來,與同行們共同探索研究。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過分關注大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

現在各大學基本上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只不過存在著課程類型的方式不同,有的學校作為必修課開設的,有的學校只是流于形式開設少量的學時授課,教材采用大眾化的課本,忽視有針對性的培養,關注的視野放在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矯治及癥狀的解除上,關注心理問題的診斷、治療和預后上,使大學生們產生了按照癥狀“對號入座”的情況,陷入更加恐懼、焦慮的心理狀態中。記得有人曾做了一個精辟的比喻: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比喻成是“消防員”,只關注學生出現問題后的“救火”,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多數學生的心理“防火”層面上,重“診治”輕“預防”往往會使心理健康工作陷入被動的局面中。

2、不能從多角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上對于普及宣傳心理學知識,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除了課堂教學外,還要多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項活動中寓于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能開展好此項工作。但就目前來看,由于課程、班型差異和授課時間段的不同,造成了心理健康教師不能有效地針對實際情況,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些學校在某些方面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工作漏洞。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工作的具體措施與策略

1、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授課計劃

新生入學通過有目的地進行心理調查或者走訪等活動,來進行了解和調查出學生的心理問題存在的方式,針對具體問題制定授課計劃,合理分配學時,突出教學重難點和實踐訓練課程的設計。通過培養教育保證學生對常見的心理問題能自我調節;對于剛入學的新生能順利度過了大學的困惑期;學會處理學業與成才、人際與交往、戀愛與情感困惑和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對于要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我們要幫助大學生做好畢業心理和職業規劃等方面工作;緩解大學生出現的擇業就業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

2、以心理健康課程為平臺,把拓展訓練引入課堂教學

根據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我們知道大學生要注重培養創新和主動性,要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步進行培養和訓練,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要求。所以,我們要把心理拓展訓練課引進課堂教學中,把富于啟發性、能激活課堂的團體訓練開展起來,要把能夠引發思想內涵的團體訓練活動,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不同授課內容展現給學生們,讓他們在團體活動中體驗、感受和反思,這樣既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心理拓展訓練方式給學生們以啟迪和思考,促進了心理健康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3、抓住各種活動的契機,積極宣傳心理咨詢知識

我們除了注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外,還要在平時的各項工作中大力宣傳心理學知識,讓學生們知道網絡咨詢和個體咨詢的重要意義,及時解決出現的心理問題,把問題有效地消滅在萌芽之中。通過建立多方位心理教育工作平臺。比如:QQ心理交流群、微信心理交流群、微博和電子信箱等平臺,來鼓勵大學生們及時傾訴不良的心理情緒,學會求助同學或者心理老師,使學校的朋輩咨詢和心理咨詢室真正發揮作用,保證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作者:劉恕華 陳冠宇 單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徐炳謙,張能云.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途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7,(3):57-59.

[3]陳啟山,溫忠麟.高職大學畢業生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2):92-97.

[4]劉旭剛,徐杏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1(2)

[5]代祖良,李小薇.大學生心理健康實用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