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教育對策研究
時間:2022-02-28 04:04:39
導語:高等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教育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論述高師女大學生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從社會地位變化、文明和諧社會營造、師范教師隊伍培養三個方面論述對高師女大學生專題教育的重要性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師范類學生在未來主要是做育人工作,曾深情的將教師稱之為“筑夢人”。今天的師范教育會直接影響到未來一批教師的能力素質,影響到國家國民素質的提升,影響到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大業。在師范類教育中,更是有一個群體尤為關鍵,可以說,抓住這一群體的教育就抓住了師范教育的主力,抓住了未來教育力量的重點。這就是高等師范院校女生群體。下面我試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對高師院校女大學生進行基于性別意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由星星之火到大片江山,從高師男女生比例變化看女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我國,女性地位自建國后至今發生的變化有目共睹,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女性入學比例從城市到農村得到了顯著提高。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女性大學生的比例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梢哉f,女生在高等院校師范教育版圖中已經從星星之火之勢發展為今天的半壁江山。師范高校女大學生在校比例和人數的增加,不得不讓高校教育者直面這一現實,并根據這一時期女大學生成長發展的特殊要求,改變高校一直以來看似無性別區分實則以男性教育方式為主的教育模式,為高師女大學生定身量做教育方案。
二、由籠統粗放到精細精準,從女大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的多樣性和特殊性看女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步入大學后,女大學生面臨相對寬松的學習生活氛圍,她們的視野不斷開闊,目標從高中階段以考學為主開始變得多元化,如學業規劃、人生目標設定、人際交往能力、個人魅力提升、心理健康發展等,從大學低年級到大學高年級,越來越多的女生考慮職業發展、結交男友乃至未來婚姻等問題。因此,這一時期,在常規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外,還應考慮女性的特殊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針對性,對有不同成長需求的女孩子提供精準服務和幫助,使其順利度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從網絡和報刊媒介經常以女大學生為標題吸引社會眼球來看,女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教育還是較為缺乏或教育力度效果不好。
三、由量變到質變,從女大學生未來的角色
定位和和諧社會目標要求看女生教育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師范院校女大學生在步出校門后有其身份和作用的特殊性,首先作為一名女性,她將會為人妻、為人母。作為妻子來說,一個家庭的和諧和穩定需要她:作為母親來說,一個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她的精心照料和耐心指引。其次,她的社會角色是一名教師,教師工作“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崗位的重要意義又需要她辛苦付出、愛崗敬業。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崗位,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都要求師范院校女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涵養學識、修養氣質、鍛煉品格,做一名品德高、學問好、氣質佳、有愛心的合格社會人。無論從性別比例、成長發展的多樣和性和特殊性還是從女大學生未來的角色定位來看,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無論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還是從高校實際情況來看,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教育的狀況不容樂觀。主要面臨的問題有:1、女大學生沒有意識到師范類教育對個人提出的潛在要求,從而不能根據未來職業特點規范行為舉止。如:艷麗的手腳指甲油、多個耳洞、多層顏色的染發、滿不在乎的臟字脫口而出……這難道是我們未來的“夢之隊”之師嗎?2、很多女大學生讀書少,讀書理念狹隘淺顯,未養成良好讀書習慣。刷屏低頭族處處可見,快餐式的電子閱讀代替了紙質閱讀。我們能讓這樣的老師教育我們花一樣的孩子們嗎?3、戀愛擇友觀念發生偏差,重物質輕精神;在公共場所親昵打鬧,缺少公德意識。這樣的教師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如何對待情感和生活嗎?4、缺乏安全意識,網絡交友不慎、交通安全不謹慎,無自我保護意識,無法處理或錯誤處理應急狀況。……這些發生在師范類高校中的事實或事例,目前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轉化,反而有進一步增大化的趨勢。可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有效的制止,危害到的不僅僅是女大學生職業成長和生活幸福,更對國內教育的有生力量產生削弱,對教育事業產生巨大危害。既知其有弊,當努力改變之。葉瀾教授把教育的內涵概括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對師范院校女大學生進行專題教育的內涵之意,是除課堂專業知識技能的訓練范圍外,還應該通過更廣闊更多樣更貼切的教育方式和內容,讓女生自覺認識到女性作用的豐富和女性使命的意義。我認為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教育可以從生理飲食、氣質提升、禮儀教養、愛情指導、開啟閱讀等5個方面展開,引導師范院校女大學生從愛自己和提升自己出發,以正確方式打開愛情并保護自我,認識女性角色的豐富含義并自覺走上職業提升和正確人生定位的發展之路。以下所做問卷調查及座談均在淄博師專進行。
四、“健康即是美”,引導女大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飲食習慣
通過工作實踐,筆者觀察到近幾年來因每月例假而上課請假的學生越來越多,排除掉故意以身體為借口請假的學生,因痛經或內分泌不調而請假休息或治療的學生確實在逐年增多。在面對面調查和問卷調查中,筆者了解到女大學生面臨的經期問題大都具有相似性,即身體不適、腿酸背疼,課堂上無力集中精力。進一步分析原因,這與學生體質有關系,但關系不大。較為明顯的關聯項為大部分女生沒有體育運動習慣,高中階段體育活動較少,進入大學后沒有進行定期的體育鍛煉,因此體質較差。加之在平時的飲食中,不太注意營養搭配、合理進餐,或者快餐解決沒有營養,或者借同學聚會暴飲暴食,更有少部分女生因減肥喝各種減肥茶吃減肥藥導致飲食紊亂,食欲不振。以上種種都與學生錯誤的生活觀點或有偏頗的思想狀況有關聯,只有做通學生的思想工作,從正確生活習慣的培養入手,幫助其樹立“健康即是美”的生活觀念和合理的運動、飲食習慣,引導其自覺重視身體狀態,關注身體變化細節,杜絕小病變大病。
五、“積小流而成大河”,引導女大學生注重氣質提升,做“三真”女生
氣質是一個人的個性心理特質。進入大學后,女大學生個人提升的任務除了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涵養個人氣質。為什么在大學期間就要開始呢?因為氣質不是一蹴而就便可形成的,而是有一個緩慢積累、厚積薄發的階段。我們希望女大學生從進入大學后的第一天起就不再將自己視為一名單純的學生,而是希望她們能時時以一名成熟穩定的女教師的身份來錘煉自己。這種錘煉首要的就是要學習教育理論、練習教育教學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教育所要求的嚴謹科學的態度內化為個人的舉止和言行、將教育的崇高意義內化為個人人生追求。在教學課堂的見習實習中,引導他們將指導教師的示范效果和成為合格老師的職業期待融匯為對自我更高的要求,才能自信大方的站立在講臺上而不被受教育者嗤笑為“生手”。此外,還應該在大學不同年級根據學生氣質形成的不同階段開設專題講座,為女大學生示范指導氣質的不同類型及自然氣質與矯揉造作氣質的區別與取舍,引導女大學生注重日常生活中氣質的培養和錘煉,做真實、真誠、真情的優秀女生。
六、“不學禮,無以立”,禮儀修養學則成,是女大學生重要必修課
禮儀,不同于氣質,它在表現律己而敬人方面有約定俗成的方式,一般表現為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儀表端莊等,禮儀是一門學問,因此是可以通過學習而掌握運用的。女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及畢業后交際范圍擴大,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場合,不恰當的禮儀方式不僅會讓自己形象失色,更會被別人嗤笑,有時還會被別人誤解為不敬。禮儀的內在品質是高貴的修養,既通過恰當的禮儀表達對別人的尊重,也同時表達著自尊自愛。因此禮儀學習不是女大學生的選修課,而應該成為向現代女性邁進的女大學生的大學必修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女大學生禮儀修養可著重從女性在不同場合中的穿著注意事項、與人交往時的站立坐行姿態、以及在各類溝通談話中敏銳把握他人情緒變化合理調節溝通節奏的情商提升等方面的內容。
七、“在愛中堅持真實和自由”,駁斥錯誤
戀愛觀,為女大學生戀愛提供正確指導愛情是大學生必談的話題,女大學生正處于18-22歲期間,對待愛情也有自己的幻想,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嘗試開展戀情。高校戀情目前不被鼓勵也不被制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對學生戀愛的指導,社會婚戀觀的現代和開放,多方面原因導致當前很多女大學生抱有不正確的婚戀觀。有的學生視大學戀情為“練手”,確定戀情不嚴肅,分手更是“毫發無損”,浪費雙方感情;有的是為了逢場作戲,為自己長面子;有的是為了在大學期間有一張“飯票”……面對大學校園各種戀愛亂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應該從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公德、品德角度出發,做好女大學生愛情指導。首先,不要因為無聊或者孤單而盲目開始一段愛情,這樣的愛情有太強的依賴性,是不成熟的感情;其次慎重對待每一份感情,不沉溺于感情耽誤學業,也不因愛情的離去而自暴自棄,在愛情中保持一分清醒;再次,愛情應是兩個人性情、興趣、志向的一致產生的真摯情感,不應將愛情建立在物質金錢的基礎上,尤其是女大學生,不隨意與對方發生經濟往來,以免造成個人名譽或經濟損失。
八、“美好女性,細嗅書香”,大力倡導女大學生養成讀書習慣
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放在人生更大的范圍來看,她們不僅是女學生,更是一個在未來為人師、為人妻、為人母,有著更廣闊人生半徑的完整的女性。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在家庭教育家庭閱讀的作用尤為突出。閱讀的根和源在女性閱讀上。女性閱讀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和自己,更會影響到未來的家庭和兒童。因此,女性閱讀得到全社會的大力提倡和肯定。愛讀書的母親往往更能帶動下一代的閱讀,而家庭閱讀同時能夠帶動社會閱讀。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當在高校大力倡導女性閱讀,將女性閱讀的意義和重要性進行廣泛的宣傳,使之深入女大學生中間入腦并走心。
作者:張麗萍 單位: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受傷的太陽》,主編吳薇莉,高等教育出版社
[2]《女孩二十青春女性的人生平衡攻略》,[美]克里斯廷哈斯勒著,青島出版社
[3]《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孫云曉張引墨著,漓江出版社
[4]安雋,楊光淺議高校對女大學生愛情觀的教育與引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2)
[5]王喜苗.淺談女性教育的改革思考[J].成功(教育).2011(10)
- 上一篇: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網絡語言特點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