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夢想現狀調查研究
時間:2022-10-25 11:17:43
導語:高職學生夢想現狀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以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高職學生的現狀滿意度、夢想狀況,其次對中國夢的認知和實施狀況等進行了調查分析,最后對高職大學生夢想現狀的原因進行了闡釋,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中國夢;現狀滿意度
2012年,首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2013年5月,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和實施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中國夢的實現。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夢想現狀,分析大學生對“中國夢”的態度和行動,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時代需求[1]。
一、調查對象及內容
本次調查以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在2016年11月份,從大一到大三的學生中隨機抽取學生發放200份問卷,收回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調查內容包括高職生對現實滿意現狀、夢想狀況、對中國夢的認知、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中國夢的實施狀況。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高職學生對現實滿意現狀分析。高職學生對現實的滿意度是基于自己對生活學習的標準和目標的一種主觀評價和衡量。這種滿意度直接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情緒、個人發展和追求。了解高職學生對現實的滿意現狀有利于把握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態,為他們人生和職業規劃做好鋪墊。根據調查結果,對于“目前現狀滿意程度”,60.5%的高職生認為很滿意,15.8%的高職學生采取無所謂的態度,24.7%的學生認為不滿意,這部分學生是對自身的專業及學校不滿意。(二)高職學生夢想狀況分析。夢想是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一種希望和向往,是個體為自己設定的奮斗目標,是一種基于現實又超越現實的思維鏡像[2]。對于“你是否有夢想?”,75.1%的學生回答有夢想,希望自己將來的職業是設計師、老板、教師或專升本,23.5%的學生的夢想不明確,1.4%的學生沒有夢想。對于“夢想的實現”,有96.3%的學生認為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夢想,3.7%的學生認為夢想不可能實現。這種調查數據顯示,高職生處于一個做夢的年紀,對未來充滿幻想,對于夢想是積極樂觀的態度。(三)高職生對中國夢認知的分析。了解中國夢的內涵是高職生實現個人價值和中國夢的基本前提。根據調查結果,對于“是否聽說中國夢”,89%的學生聽說過,4.9%的學生沒有聽說過,還有6.1%的學生不確定是否聽說過。中國夢大概包含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三個方面。對于“中國夢的內涵是什么?”,49.2%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出來,有50.8%的學生存在模糊或錯誤認識,僅停留在表象階段。對于“了解中國夢的渠道”,49.3%的學生是通過電視或報紙,30.3%的學生通過互聯網,10.8%的學生是通過宣傳標語,9.6%的學生是通過學校課堂。對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90%的學生沒有深入了解,這表明如今通過新媒體“中國夢”的字樣已經為高職生所熟知,但他們對“中國夢”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四)對“個人夢”與“中國夢”關系的認知分析。對于“個人夢”和“中國夢”的關系,41.2%的學生認為有一定的關系,個人夢會影響中國夢的實現,43.6%的學生認為沒有關系,15.2%的學生不確定是否有關系。社會是一個整體,中國夢并不是少數中國人的夢想,而是凝聚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但是,中國夢并不是個體夢想的簡單相加,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的集合與升華。個人夢想的實現與中國整體發展、富強是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但從調查數據來看,部分學生只是初步感覺到“個人夢”與“中國夢”有著某種關系,卻沒有正確理解個人夢想的實現與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個人夢”與“中國夢”是統一的。每個人在努力實現“個人夢”的過程,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五)高職生對中國夢行為實施狀況分析。對于“是否關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31.2%的學生非常關注,63.7%的學生偶爾關注,5.1%的學生不太關注。這說明高職學生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關注不夠。對于“個人中國夢的實現途徑”,78.9%的學生選擇“努力學習,提高專業技能”,17.6%的學生選擇“早日參加工作,掙錢養家”,15.5%的學生選擇“參加實踐,提高綜合能力和素養”。對于“是否有實現夢想的具體計劃”,43.3%的學生選擇“有夢想有計劃”,36.7%的學生選擇“有夢想但無計劃”,20%的學生選擇“沒有明確夢想”。對于“個人夢想的實施”,49.1%的學生選擇“有計劃未實施”,15.6%的學生選擇“實施中”,36.3%的學生“曾經實施,但沒有繼續”。這說明高職生對中國夢的實施有一定關注,而且大部分同學也認識到需要通過努力實現個人夢想,但是大部分同學卻缺乏實施夢想的持續力,導致夢想計劃與實施相脫節。
三、中國夢視域下高職學生夢想現狀原因及對策探討
從問卷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高職生對現狀是滿意的,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著自己的個人夢想,但是卻沒有具體持續實施計劃,并且對于自己的“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沒有深入認識。這是由以下三個方面造成的:第一,多元化開放的外部環境對高職生的思想形成了沖擊。隨著全球經濟和網絡的快速發展,各種文化思潮沖擊著高職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高職生雖然充滿熱情,但思想不成熟,缺乏持續的耐力和正確認識問題的鑒別力。因此,他們對“中國夢”的了解只是基于表面,沒有認識到內涵,以及“個人夢”與“中國夢”深層次關系。第二,高職生受個人經歷與特點所影響。高職生大多是’90后,從小的成長環境導致高職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雖然,他們認識到夢想的實現需要努力才能完成,但大部分高職生還是缺乏忍耐力和持續力,無法通過艱苦奮斗來達到個人目標,而且高職生缺乏創新和進取的精神,面對挫折,許多高職生未能堅持而選擇退縮。第三,學校缺乏濃厚的“中國夢”的教育氛圍,教學內容乏味,形式單一。大學階段是高職生理想塑造的黃金階段。理想教育對高職生的理想信的引導和深化有著重要作用。但當今高職生接受的理想教育內容卻“泛”而“空”,學校對高職生的思想教育只是限于思政課和班會課堂,而且教學內容是思想政治的知識灌輸和說教,過于強調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平臺,整個教學內容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夢想現狀改變相應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學形式是以課程或者講座等來對學生進行單向灌輸,未能與時俱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夢想教育的積極性和興趣,直接導致了高職思想教育課堂的沉悶。針對以上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提出以下方案。第一,要通過新媒體營造中國夢視域下的高職生理想教育的思想環境,讓高職生可以感受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設計與“中國夢”相關的教學內容。依據時代特點,將“中國夢”內涵融入思政課堂和專業課堂,并根據高職生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弘揚中國精神,發揮個人夢想,實現整體“中國夢”。第三,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及社會實踐等,將夢想與實際相結合,使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和能力。
四、結語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他們的個人夢的實現與整個中國夢實現息息相關。因此,在當前高職教學中,教師要在分析高職生的夢想狀況及原因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積極去實施個人夢想,共同實現“中國夢”。
作者:袁莉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馬靜.大學生對中國夢價值認同度的調查分析[J].山東省團校學報,2014(12):14-15.
[2]溫泉.高職大學生中國夢認知狀況調查分析[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4):45-4
- 上一篇:以“兩學一做”指導思政教育實踐
- 下一篇:初中歷史課生命活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