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研究生教育探析

時間:2022-07-11 11:25:29

導語:“一帶一路”下研究生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研究生教育探析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提出的國家級頂層戰略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1]國內高校作為國家政策推進的重要力量,為國家不斷輸送人才的同時也應對國內形勢政策做出積極響應。而在“一帶一路”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外語人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應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一帶一路”倡議為國內外語院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趙陽(2017)曾指出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語言鋪路”對發揮我國在沿線國家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語言不僅具有貫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籬,推動文明創新的作用,也是促進人文交流,服務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支撐。[2]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為國內外語人才帶來的機遇是不言而喻的。“一帶一路”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動力。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逐年嚴峻,研究生就業趨勢不再明朗,“一帶一路”的提出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為相關專業畢業生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在同“一帶一路”國家交流過程中,外語人才的橋梁作用亦不容小覷,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自然也成為促進國內外語人才就業的重要動力?!耙粠б宦贰睘橥庹Z人才,尤其外語研究生指引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以往的外語學術研究可能停留在語言本體的單一研究,而“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語言同國際關系、區域國別、交叉學科研究的結合和深入發展。不僅有利于研究人員拓展研究領域,發現新課題,也有利于后文提及的多元智庫建設。“一帶一路”在為外語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丁隆(2017)指出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模式變革的需求?,F存我國培養外語人才存在諸多局限性,例如過于注重或者說僅僅注重語言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培養、知識體系的構建、宏觀視野的培養。[3]因此,眾多學者針對現狀和當前時代背景提出了“多語種+”卓越人才培養,“小語種”特需人才培養,智庫建設等眾多方案。[4]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倡議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多元化。[5]具體來說,“一帶一路”倡議下更需要國際化商務人才。例如,國際化商務人才需要掌握兩門以上的外語,其中英語為必須掌握的語言;外語人才在涉外過程中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相關商務類學科的專業知識。

二、國內外語院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老化。將外語專業學生當作“翻譯機器”的思想依然存在,這種思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外語人才的培養方向。在外語人才培養過程中過于重視甚至是只關注語言能力的培養的思維認知,會影響老師課堂教學依舊“滿堂灌”,學生課下依舊死記硬背,課程改革落實不到位,培養模式老化。研究生階段很有可能受該思想的影響而成為本科階段學習的延續,忽視科研素質的培養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不僅可能會影響研究生今后的就業,也會影響學生在今后科研道路上的發展。(二)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前提下,積極學習自己本專業之外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以開闊視野,活躍思維,自覺提高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高校教師也應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充分認識到外語院校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外語技能,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立足社會、繼續探索的能力。學校也應對現有的組織管理模式進行反思和創新,積極聽取師生及相關領導干部的建議,在認真落實上級指示的同時,積極思考有益于學校和師生的創新發展模式。(三)組織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耙粠б宦贰睂W校組織管理能力的革新方面以及外語人才的組織管理能力培養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在開展對外交流活動過程中,高校既有的組織管理制度可能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新矛盾會日益凸顯,體制革新任務需提上日程。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應重視相關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外語人才今后從事的職業可能不僅涉及外語類,更有可能涉及經貿、外事、行政等領域,這要求外語人才有基本甚至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因此,在學校搭建相關平臺,注重培養的同時,學生也應有意識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在平時鍛煉組織管理能力。

三、多角度分析

“一帶一路”倡議下外語人才培養有關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本文主要從高校、社會、學生三個角度進行分析。(一)針對相關語種進行課程體制改革。從學校角度看,學??梢葬槍ο嚓P語種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培養復合型人才。例如,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務英語本科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為例,其商務英語本科課程分為:語言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文素養四大方面。而作為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可以依據本科的課程體系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深化和拓展。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開設更具實用性,可操作性的課程,例如開設商務、旅游、經貿等相關課程;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開設相關語種的語言、文學、文化、跨文化交際研究等相關課程。[3]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可分為直接復合和間接復合、深度復合和淺層復合兩大類。具體包括外語與專業分別講授的間接復合、由教師用外語講授專業的直接復合、初級階段外語+專業的淺層復合、從課程體系、教材內容、授課過程處處體現專業與外語結合的深層復合型。由于外語院校學科專業設置的限制,可能沒有充足的專業資源開設復合式、雙學位等科目。外語類學??梢酝C合類大學開展合作,開設相關課程,為學生搭建資源平臺。另外,在“一帶一路”倡議的下,有相關資源條件的綜合類大學可以推動阿拉伯語、孟加拉語等“一帶一路”沿線非通用語種學科建設,實現雙向互動,共同發展。(二)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創新鏈條??偫碓髦匾荆訌姰a學研合作是打通創新鏈條、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6]“產學研”的合作鏈條有利于高校、科研所、企業三方充分利用現有知識、人才、資金資源,加強合作,合理分工,實現科研技術創新各環節的對接,實現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另外,“產學研”模式同樣適用于外語人才的培養。例如,相關院校與用人單位建立實踐基地,聯合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全方位人才,這樣既有利于人才培養,也有利于就業實習單位及時將學生工作情況反饋給高校,高校也可根據情況及時積極調整或改革相關課程方案體系。(三)開展多元智庫建設。開展多元智庫建設,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國別研究,為國家戰略實施和企業“走出去”服務。外語高校要立足學科特色和優勢,緊扣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建立沿線國家區域問題研究基地,為企業走向世界出謀劃策,提供服務。[7]例如,2015年由西安交通大學發起,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大學先后加入了“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該聯盟作為一個開放性、國際化高等教育合作平臺,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間的校際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8]文化溝通,增進多方友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歐亞地區建設發展。[9]外國語院校作為多語種語言教育教學基地,首當其沖成為了輸送語言人才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向國家輸送國際型語言人才的責任與義務。外語院校應當加強團結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外語院校校長聯盟等平臺,以校際間對話為基點,以創新合作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將戰略推動這只“無形的手”與教育改革這只“有形的手”充分結合,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包容合作。[10](四)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生角度來看,需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應在扎實掌握語言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其他專業例如法學、經濟、國際貿易等,或進行外語和其他專業的跨學科、學科交叉的研究。這有利于幫助專業型碩士開拓就業范圍,適應社會就業形勢和需求;也有利于學術型碩士拓寬學術視野,深化研究內容。同時,作為外語院校的研究生,需及時了解國家形勢政策,“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方式逐漸不再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耙粠б宦贰薄⒅楦郯捻椖?、京津冀一體化等國家大布局的部署,引領著大學生未來的就業導向,影響著學科發展前沿。因此,作為高校研究生,有必要在了解國家政策、就業形勢、學科前沿的基礎上有效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

四、結束語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重要頂層設計,對國內外語高校研究生教育帶來新機遇,提出新要求。本文分析了“一帶一路”為國內外語院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指出了國內外語院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從學校、社會、學生方面具體分析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得出了如下結論:復合型外語人才同“一帶一路”具有眾多契合點,國內外語院校應積極抓住這一機遇,不斷完善推進課程體制改革,加強產學研結合,開展多元智庫建設,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曾加,陳婉姝.“一帶一路”倡議下意思自治原則在涉外合同法律關系中的適用[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7(06):36-44.

[2]趙陽,“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多語種人才培養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23-25.

[3]丁隆.“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商務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R].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座),2017.

[4]趙陽,“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多語種人才培養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37,103.

[5]尹悅.“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河南省高校外語教育規劃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03):114-117.

[6]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創新鏈條促進創新發展[N].人民日報,2017-11-13(003).

[7]石堅.語言能力與人文素養———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內涵思考[R].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座),2017.

[8]張學強,張軍歷.論“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語言政策動力[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38(08):179-184.

[9]張艷賓.基于“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與企業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17(09):101-102.

[10]馮志軍.中外46所高校成立“一帶一路”高校聯盟[EB/OL].www.chinanews.com/gn/2015/10-17/7574778.shtml,2018-04-22.

作者:胡翠月 單清叢 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