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時間:2022-09-03 09:12:14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采用發掘趣味元素、布設問題情境、強化方法指導、豐富活動載體、關注反思引領等方式,激發農村留守兒童的數學學習興趣,強化其數學學習的內驅動力。引導這些學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明確學習目標,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穩步提高數學成績的同時,形塑留守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關鍵詞】留守兒童;自主學習;培養
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主學習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數學學科教學中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由于遠離父母,臨時監護人的監護力度又不夠,使得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觀念淡薄,未能從數學的學習中找到樂趣,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和學習能力提高。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重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利用好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穩步提高數學成績。
一、發掘趣味元素,激發自主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強大的內驅動力。借助興趣指引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學習活動,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充滿探究的欲望。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元素,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使其產生數學學習的意愿。這有助于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在缺少監管的課余時間,依然愿意自主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注意挖掘教材內容中的趣味元素,激發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主學習能力。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都是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常見圖形,他們在生活中積累了很多對于這些圖形的認識和測量經驗。教師將教學內容與這些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引導學生從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親自動手實踐,進行數、剪、拼、擺等操作活動。在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探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在推理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學習趣味的推動下,轉變學生的思維認知,增強數學學習的意愿,在課余時間自己主動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提高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挖掘“多邊形的面積”中的趣味元素,從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理過程入手。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帶領他們親自動手實踐,進行數、剪、拼、擺等操作活動。以此來探究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充分發揮興趣的指引作用,驅動農村留守兒童在缺乏父母監管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在課余時間積極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二、布設問題情境,啟動自主學習思維
農村留守兒童在課余時間進行數學的自主學習時,常常會因為缺少學習的目標而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漫無目的地翻閱教材,這不利于學生集中數學課堂學習注意力,深刻理解教材內容的含義,難以達成數學自主學習的目標。使得自主學習的活動流于形式,卻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教師要注意為這些學生布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確立學習目標。形成自主學習的思維,指引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教師在教學“小數乘法”的相關內容時,布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指引,啟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的教學順序,采用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的方式,科學合理的設計幾個思考題。“如何計算小數乘整數?”“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和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通過設問指引學生首先從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學習開始,認識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然后學習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探究小數點位移的相關知識。最后根據前兩個問題,總結歸納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掌握。教師應用設問的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小數乘法”的相關知識指明了學習的方向。教師借助幾個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的問題,層層遞進,為學生梳理自主學習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建立對小數乘法的整體認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漸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這對于缺少監管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有助于農村留守兒童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的獲得感,形成自主學習的正向循環。
三、強化方法指導,改善自主學習策略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等臨時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有限。當他們在課余時間進行數學學習時,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缺少監護人對其進行必要的數學學習指導,必然導致他們自主進行數學學習的活動受阻。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就會嚴重挫傷這些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要關注方法指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學“簡易方程”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主學習需求。針對這些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缺少學習方法指導的問題,強化方法指導,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通讀教材內容,對本單元的知識形成整體印象。明確簡易方程的主要內容,分為“用字母表示數”和“解簡易方程”兩部分,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用筆畫出來。然后細讀內容,學習簡易方程中的主要數學知識點,理解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以及如何解方程等重難點知識。最后標注出難點、疑點知識,反復閱讀教材內容并查閱資料,嘗試獨立解決。實在無法解決的,標記下來,與同學討論或者在課堂教學時解決。教師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簡易方程的過程中,強化方法指導,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使學生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學習任務,學會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更為有效的開展學習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讓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遇到疑難問題是正常的,只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主動的解決即可,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豐富活動載體,增強自主學習體驗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合作與競爭這兩種機制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教師在培養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將這些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引導他們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學習,相互監督、相互幫助。同時,教師在小組間根據小組內成員自主學習的不同效果,形成競爭關系。借助這種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關系,激勵學生積極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確保學習質量,提升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數與倍數”的知識屬于“數論”的初步知識,概念比較多,有些概念比較抽象,概念的前后聯系又很緊密,這使得農村留守兒童這個普遍學習基礎較差的群體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時,豐富活動載體,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將不同學習成績的農村留守兒童合理分組,引導成員間互幫互助,尤其是優秀生要注意幫助學困生。同時相互監督,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理解并掌握因數和倍數兩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小組成員間通過相互提問等方式,提升學習效果。此外,教師借助小組間的競爭關系,引導小組間形成良性競爭。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激勵他們在課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上面,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教師在“因數與倍數”的教學過程中,豐富活動載體,借助科學的分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數學知識。利用小組成員間的合作監督,為學生順利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保障,確保學生自主學習因數與倍數的相關知識的成效。同時利用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保持高昂的狀態,專注于數學知識的學習。
五、關注反思引領,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反思性學習,就是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來進行學習。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它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農村留守兒童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錯誤,也會發現各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注意引導他們經常反思自己自主學習的過程,不停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相關內容時,因為該單元的內容較多,所以在教學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也很多。教師引導農村留守兒童注意反思自己在自主學習分數的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優點和不足,以便強化優勢,彌補不足。在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學生借助生活中切蛋糕的經驗,來理解單位“1”、分數單位等概念,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注意總結經驗,得出了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的學習相對接有助于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經驗。而在進行約分和通分的學習時,學生遇到了困難。約分的時候找不到最大公因數,通分的時候找不到最小公倍數。學生尋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發現是因為對約分和通分的相關知識掌握不熟練,不能將約分、通分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熟練結合。教師引導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時候,注意總結反思,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有助于數學的學習。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需要注意回顧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點,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教師關注反思引領,有助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綜合素養。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隨時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幫助他們形塑數學學習的意識,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使這些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時,能夠在數學的學習中發現樂趣,明確數學學習目標,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推動數學學習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程千娣.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力培養策略探析[J].新教育,2020(35).
[2]張建華.多措并舉,開辟數學自主學習新天地[J].山西教育(教學),2021(04).
[3]崔易.問診,展現自主學習過程的利器[J].數學教學通訊,2021(10).
作者:孫秀平 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溱東鎮學校
- 上一篇: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選項心理探討
- 下一篇:班主任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