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1-08 05:09:00
導語:新時期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途徑,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工程。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能否把學生真正培養成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有用之才,師德在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加強新時期師德建設,不僅對于提高廣大教師的道德水平,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辦好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于轉變社會風氣,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知識經濟時代師德的新內涵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1.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廣大教師要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有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培育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樂于奉獻,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努力成為為人民服務的踐履篤行的典范。
2.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品德形成的引導者、心靈發展的疏導者、生活選擇的參謀者、學生成長的指導者。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在新形勢下,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既教書又育人,在教學創新和不斷進取中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3.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傳統意義的傳道、授業、解惑是對為師者業務職能的概括,今天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從“傳道”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廣大教師要更新觀念,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是這樣的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青年個人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宣言、任何獎懲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加里寧也曾指出,教師的世界觀、品行、生活以及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帶動和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5.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知識越精湛,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科學知識越寬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位教育者。”在當今時代知識層出不窮的條件下,要成為合格教育者,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廣大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養成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模范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努力發揚優良學風,潛心鉆研,實事求是,嚴謹篤學,成為熱愛學習、終身學習和銳意創新的楷模。
三、加強新時期師德建設的途徑
加強新時期師德建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其中以下幾方面應特別注意:
1.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創造師德建設宏觀環境
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維護教師合法權益;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教師待遇,依法保障教師收入水平,完善教師醫療、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特別要千方百計幫助農村教師排憂解難;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為教師教書育人創造良好環境。
2.深化教育改革,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
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優秀人才當教師,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建功立業;要高度重視教師培養和培訓,加大對師范教育支持力度,積極推進教師教育創新,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要改革和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健全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合理配置教師資源。
3.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
教師是神圣的職業,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具體體現。要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讓全社會廣泛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受尊敬的職業,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4.全社會尊重教師,廣大教師更應該自尊自勵
廣大教師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做學生發展的“知心人”、創造知識的“學術人”、創新進取的“引導人”、道德行為的“示范人”,努力成為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意義之后,探討了知識經濟時代師德的新內涵,提出了加強新時期師德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新時期師德建設
參考文獻:
[1]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材的編寫過程以及對廣大任課教師的幾點希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