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師德的釋解
時間:2022-11-18 03:55:16
導語:略談師德的釋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廣博的文化素養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教師的博學,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建立威信的前提,更是教書育人的保障。教師的文化素質是指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其程度。教師的文化素質包括專業知識、文化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三方面。教師不僅應有本學科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結構,還應有淵博的其他學科的文化知識。因為精湛的知識,廣闊的視野以及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都是教師用以引起學生對知識、科學、學習過程的興趣的條件。教師的知識越精湛,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知識越寬厚,越能博得學生的崇敬和信任,并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能力。學生尊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教書育人在學生的認同中得以順利實現而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教師學問膚淺、孤陋寡聞,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感到失望,那么,教師的教書育人目的是無法實現的。
2.過硬的科研能力
教育工作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工作。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自覺或不自覺的進行教學研究,進行教學方法的嘗試和探討,加強業務進修。教育教學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教師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教材、學生和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豐富專業知識,樹立終身受教育的理念,加強繼續教育,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鉆研,不斷提高治學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還要研究教學、改革教學,使自己由經驗型教書匠轉變為專家型教育家。
3.敏銳的時代意識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現代的高科技沖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一本備課筆記,以口頭講授和板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已很難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時代意識,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信息,要勇于創新,主動探索,跟上時代潮流,并具有操作現代化教育教學媒體的能力。現在網絡資源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和選擇空間,教師要會匯集、整理和利用,跟蹤學科學術新動態,了解新觀點,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同時,教師還要能夠掌握教學軟件的基本制作和編程。如要能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或Flash自己制作課件,從而借助現代化教學媒體,發揮自己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來提高教學質量,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時代感。總之,教師是智慧的化身,是靈魂的塑造者和知識的傳播者。作為教師,既要教書育人,追求高超的教學藝術,更要追求理想的、崇高治學境界,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王梅單位:威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