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2-28 03:34:37

導語: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主義事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肩負著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神圣使命。2016年9月11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指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對教師師德師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只有自身具備崇高的師德師風,才有資格做學生的“引路人”。如果教師師德敗壞,師風不濟,必然會把學生引上歪路。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特殊力量,民辦高職院校如何打造一支師德師風高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對其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1.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和離退休老教師,年齡結構呈現中間小兩頭大的分布,中年骨干教師缺乏,結構不盡合理。另外,民辦高職院校教師主要為校內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校外兼職教師。校外兼職教師大多未受過正規的高等師范教育,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相對缺乏,師德師風水平亟待提高。

1.2職業使命感不強,政治素養薄弱

不少教師把在民辦高職院校工作看成“打工”或作為跳板,政治理論學習不夠,政治觀念淡薄,教師責任感缺失。在教學中只注重“教書”,忽視了“育人”;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德育教育;重視專業技能發展,忽視了政治素養的提升;在課堂上講話口無遮攔,影響了學生良好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的形成。此外,與公辦教師相比,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地位和待遇較低,流動性大,穩定性差,不利于師德師風建設良好氛圍的營造。

1.3功利思想嚴重,缺乏敬業精神在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群體中,一些教師利益至上,一心向錢看,追求大量的課時,重復使用教案,課堂上填鴨式滿堂灌,照本宣科粗制濫造缺乏創新,疲于完成課時量獲得高課酬,敬業精神嚴重缺乏,責任不到位,師德師風不健康,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要求背道而馳。

1.4師德意識不強,自身素質不夠。為人師表是社會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優良的師德師風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思想動力與精神資源。作為一名合格的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才能在學生中行為世范。大部分教師努力踐行職業道德,言談得體,舉止優雅,堪為師表。還有一少部分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如上課遲到、早退;課上接打手機,私自調課;學術造假,誠信缺失;接受學生請客送禮、吃拿卡要;把不良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牢騷滿腹,有失分寸,全然不顧對學生的不良影響等。

2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原因

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轉型,多元文化沖擊,價值取向紛繁交織,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利己主義思潮盛行,讓地位待遇偏低的民辦高職院校教師思想的天平發生傾斜。他們迷失了自我,原本清晰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考慮問題功利化,在價值標準和行為選擇上更加注重利益。另外,社會公眾普遍戴“有色眼鏡”看待民辦高校,也由此波及到民辦高校的教師,一定程度上對教師師德師風帶來負面影響。

2.2學生的原因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質量較差,學習基礎薄弱,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在教授這類層次的學生時,即便付出很多,學生成績提升仍較為緩慢,讓教師難以獲得成就感,缺乏認同感和安全感之外,更增加了一份失落感和挫敗感,教師從教之初的激情和立下的豪言壯語逐漸消失殆盡,在個人在師德師風上也漸漸放松了要求。2.3教師自身的原因有些教師對師德師風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認識,覺得師德師風是虛的,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用硬性指標去量化考核。因此,他們只注重教學科研而不注重育人,只是單純的備課上課、做課題、發論文、出成果,對自身思想道德忽視的同時也忽略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4學校自身的原因

民辦高職院校對教師大多實行聘任制,在教師使用上普遍重使用、輕培養,師資培訓投入較少,在師德師風建設上也是搞“一陣風”,搞一搞,停一停,再搞一搞,沒有形成師德師風建設的良好氛圍。另外,在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考核上,未制定一套相對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致使師德標準空泛化,抓師德師風成為口號,難以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3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對策

3.1加強培訓,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氛圍是一種導向,良好的氛圍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民辦高職院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每年從新招聘的教師入手,通過報告會、理論宣講、觀看專題片等方式,引導教師加強對師德師風制度、文件的學習,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樹立既要教書,又要育人的理念。同時,學校每年可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月”活動,通過座談研討、簽訂師德承諾書、師德考核等,增強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另外,要通過網絡、報紙、廣播、微信、宣傳欄等廣泛宣傳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營造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對師德師風不良的教師絕不姑息。

3.2高度重視,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民辦高職院校領導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來抓。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師德師風衡量指標并嚴格落實,讓教師把師德師風規范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建立師德考核激勵機制,重視師德師風考核結果的使用,強化師德師風在教師成長發展中的地位,把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先樹優、職務評聘、提薪晉職、培訓深造、績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3.3加大投入,提高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的福利待遇。薪酬待遇是一所學校教師管理的重要環節。合理、可觀的福利待遇有助于學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民辦高職院校要加大投入,充分了解教師的訴求,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努力做到讓教師們安心、舒心,從而對工作熱心、忠心。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旅游、紅白喜事慰問、節日禮品發放等福利提高教師對學校的忠誠度和歸屬感,進而達到穩定人才的目的。另外,政府層面要出臺政策措施確立民辦高校的法律地位和社會地位,在科研項目申報數量、成果評審、師資培訓等方面,對公辦、民辦高校一碗水端平,竭盡所能提高民辦高校在公眾中的地

3.4與時俱進,教師自身要提升職業素養。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為人師,先有德。善為師者,既需信其道、美其道,又要謹其言、慎其行。教師自身首先要把師德放到重要位置,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摒棄把教書作為謀生的手段的想法。要苦煉內功,嚴于律己,甘于奉獻,熱愛教育事業并致力于教育事業,真正做到“敬業”“樂業”。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和繼續教育,完善知識體系,掌握前沿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面對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淡泊名利,嚴謹篤學,對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責任,多一份理解,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堅持教書育人相統一、言傳身教相統一,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全方位“引路人”與人生導師,讓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修養都有所提高。4結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一些省份也出臺非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教師可享受公辦院校同等待遇的政策。師德師風建設是加強民辦高職院校內涵建設,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要長抓不懈。要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與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結合起來,與教育教學管理結合起來,與內涵水平提升結合起來,與建章立制結合起來,并輔以一系列舉措來施行,做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只有如此,方可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才能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申平平 杜琳 單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瑩.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芻議[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0(07):2.

[2]都興隆.新時期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對策研究[J].才智,2014(07).

[3]梁艷.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研究[J].考試周刊,2016(11).

[4]朱艷芹.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