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分析
時間:2022-09-11 04:05:46
導語: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在社會轉型期,高校教師受多元文化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功利性強,出現了師德失范的情況。選取海南醫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該校的師德建設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合分析,探析師德建設的改進途徑。
[關鍵詞]醫學教師;師德;調查;分析;途徑
醫學高等學校是培養未來具備高尚醫德及精湛醫術的準醫生的主陣地。海南醫學院作為海南省唯一的高等醫學院院校,肩負著培養教育全省醫療衛生事業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的主體———醫學教師除擔負授業、解惑的重任,其師德的好壞潛移默化影響著醫學生的品格。
一、調查方法及基本情況
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海南醫學院部分專任教師和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有效份數189份,有效率100%。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教師整體素質情況;教師為人師表與教書育人情況;敬業精神及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師德師風的措施等。
二、教師師德現狀
(一)教師素質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89.5%的教師認為教師的整體素質良好,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比較滿意。在對“醫學院校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調查結果顯示,95.7%的教師和學生都認為道德素質是一名醫學院校教師的重要素質,其次為專業知識、教學能力。對“影響學生心目中教師應有的形象的因素”調查中,學生認為教學水平、責任心、言行舉止、學識淵博、外形等因素都是影響教師形象的因素,其中,80.5%的學生認為責任心排在首位,其次是言行舉止。
(二)教師師德師風情況
對學校教師師德師風狀況調查中,認為海南醫學院師德師風總體狀況“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各占30.5%和65.5%,另外4%的人選擇“一般”,結果顯示,總體上,海南醫學院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狀況良好,但4%的比例也說明存在問題。對“敬業精神”評價中,選擇“非常敬業”占46%,選擇“很敬業”占48%,但還有6%的人認為“不夠敬業”。
(三)教師師德教育情況
這部分內容專門針對教師進行了調查。“學校經常舉辦師德講座和培訓”的調查中,選擇“經常”的占15.6%,“偶爾”的占75.6%,“不清楚”的占8.8%,可見學校開展系列師德建設的教育培訓不多。認為“提升師德素養途徑”中,56%的人認為可通過“自我培養”來提升自我師德素養,32%%的人認為可通過“制度或管理”來加強,12%的人選了“不了解”。
(四)教師師德考核情況
調查中,74.4%的人認為應將師德列入年終考核和職稱評定體系中,25.3%的人覺得學校師德評價機制不完善,31.4%的人認為評價方法不明確;對于教師師德評價方法的排序上,學生評價,占66.8%,其次是同行評價,占20.5%,最后是領導評價(8.5%)和自評(4.2%);64.5%的人認為必須建立師德檔案。
(五)師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排前三位的主要是育人意識不強(42.2%),功利心強(20.5%),不思進取(20.1%);認為主要原因是師德培訓力度不強(46.3%)、社會負面因素(市場經濟、文化氛圍)(34.5%)、制度不健全(10.2%)、個人道德修養不足(9%)。
(六)改善師德的措施分析
調查表中列舉了改善師德的措施包括:加強學校重視師德建設的程度;強化師德教育,提供師德培訓;構建師德考核評價體系和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師行為準則及相關規范;年終考核建立師德一票否決制;師德優秀典型引領。調查對象對以上措施按重要程度進行選擇,結果顯示,“加強學校重視師德建設的程度”最重要(40.3%),其次是“強化師德教育,提供師德培訓”(25.2%),第三位則是“構建師德考核評價體系和機制”(15.5%),第四位是“優秀典型引領”(10.3%)。
三、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部分教師師德意識不強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和學生認為,育人意識不強的教師占42.2%,教師功利心強的占20.5%,不思進取的占20.1%。這說明部分教師未牢固樹立師以德為本的理念。由于高校管理體制等原因,專任教師與輔導員教師隊伍存在著職責上的差異,這就導致部分專任教師注重教書而偏離育人,為教師帶來思想觀念上的誤區,淡化了育人意識與職責。
(二)學校對師德培訓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25.2%的人認為強化師德教育,提供師德培訓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師德,但在調查中發現,選擇學校經常舉辦師德講座和培訓的僅為15.6%,“偶爾”的比例反而為75.6%,可見學校開展師德建設的系列教育培訓并不多。目前海南醫學院進行的學術、管理類培訓相對較多,但專門的師德建設專題講座或相關教育培訓比較少,這就阻礙了學校整體的教師職業道德的提高,更多教師選擇自我提升的模式進行,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不利于提高師德水平。
(三)教師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調查發現,74.4%的人認為應將師德列入年終考核和職稱評定體系中,25.3%的人覺得學校師德評價機制不完善,31.4%的人認為評價方法不明確;64.5%的人認為必須建立師德檔案。結果提示多數教師和學生對于師德考核評價機制了解不多,認為考核評價機制應進一步完善并和年度考核、職稱等結合,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是診斷學校師德情況的基本手段,也是一種量化指標,有效提升教師的職業榮辱感,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構建健全的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四、改進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學校師德建設的環境建設工作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和文化氛圍對人的思想觀念的熏陶作用是潛移默化的。高校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所沉淀的文化對教師的理想、信念、作風和情操都產生影響。激勵和引導他們形成一種職業自豪感和歸屬感,促進教師加強道德修養、履行道德義務的自覺性,激發著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1.強化學校師德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師德建設是否有成效,首先取決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高校黨委應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強化組織領導機制,建立以學校黨委書記為核心的學校層面的師德建設活動領導小組,主抓學校師德建設,并構建黨政一把手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黨政工團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具體見下圖。2.構建合理、科學、健全的激勵機制。管理學上認為,“激勵是激發人的動機、鼓勵并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產生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它在人們思想、行為的轉化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激勵也可以說是調動積極性的過程”。可見激勵機制有利于達到師德建設的目標,起到正能量的引導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動力形式。因此,構建合理有效的師德激勵機制,就非常重要,在構件時應考慮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師德建設的目標與教師個人目標相融合原則;第二,公平、公正原則;第三,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原則;第四,符合不同年齡人群激勵需求原則。3.構建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構建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其核心是評價指標的界定,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學校制定的制度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指標量化,特征明確,具有科學性的評價指標的制定,同時還要以“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規律,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探求創新;熱愛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基本內容,還要關注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的新發展,在愛崗敬業的精神里融入更多的競爭協作和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理念等。4.構建穩定、有序、科學的師德建設運行機制。穩定、有序、科學的師德建設運行機制,有利于與各種建設機制相互配合,形成實用、程序化的運行體系。師德建設屬于教師質量管理范疇,因此,我們設想可以考慮借鑒全面質量管理中的PDCA循環思想和工作程序,即按照計劃(P)、實施(D)、檢查(C)、處理(A)的程序抓質量管理,不斷循環,周而復始,促進質量的提高。
作者:鄺敏 張開震 陳 磊 單位:海南醫學院人文社科部 海南醫學院人事處
參考文獻:
[1]裴琳,喻永紅.高校師德師風現狀調查分析:以重慶市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4(5):141-145.
[2]張先岐,王樹迎.山東農業大學師風師德建設狀況調查與分析[J].山東農業教育,2002(3-4):37-42.
[3]劉超良,唐東陽.高校教師師德的調查與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6):123-126.
[4]羅政,宋輝.高校教師師德狀況調查研究:以華中地區某高校為個案[J].高等農業教育,2004(5):48-51.
[5]李鳳姝.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J].科學教育,2008(5):9-10.
[6]柯建華.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實踐途徑的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7):20-22.
[7]葉平,李勇,楊波.在師資管理中引入PDCA循環的實踐回顧[J].西南國防醫藥,2009,2(19):67-70.
[8]熊伶俐,高琳,李靜,等.師德建設在營造高校品牌文化中的作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2):15-17.
- 上一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探討
- 下一篇:小學教師師德對學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