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探討
時間:2022-09-11 04:03:04
導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是當前最貼近老百姓的服務組織,實現優質化服務就必須進行標準化的改革,確保在標準化的改革帶動下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活動的開展能夠為百姓提供優質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文化氛圍,構建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突破常規人力資源與社保服務體系模式的局限。本文提出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內標準化服務的概念,就具體的服務工作內容進行了探討。
2標準化服務組織
標準化服務是指在標準化思想的指導下,服務企業或服務機構通過規范化的服務管理制度、統一的服務技術標準、服務工作崗位和預定目標的設計與培訓,來使得受眾更好地得到服務享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要實現標準化服務就要先構建具體的組織體系,從根本上實現落實政府部門人力資源保障工作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各鄉鎮區域農民向政府反映社會保障實行的實施問題意見。具體做法:一是要明確標準化服務的內涵。一直以來我們宣揚的親情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害了中國企業的標準化管理,尤其是服標準化管理。每個人的服務標準化意識的真空,成為人力資源標準化服務實現的致命傷,要做到標準化,必須摒棄過度的親情關心與人際關系處理問題的特殊性問題,要嚴格嚴重服務標準來執行項目服務任務。二是要將服務標準化的內容傳遞到服務末節。實現服務保障標準分體系為支撐,涵蓋全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業務,貫通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服務終端。然后,明確各級政府組織部門的工作職責,例如: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重點應該是落實省級工作任務,同時對基礎工作進行監督考評;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工作;街道或村級工作則需要及時反饋受眾的建議,實現合理規劃,落實具體工作任務。
3網絡化服務建設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政府“互聯網+”發展的目標包括益民服務、便捷交通、普惠金融、協同制造等11項重點行動。這其中,互聯網與公共服務的結合,成為“互聯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公共服務創新的重要平臺和“抓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要構建網絡化服務,以數據集中的網絡化、信息共享功能為標準,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建設,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實現。通過實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平臺網絡的傾斜基層處理,能夠優先保證進行基礎設施的公共服務、軟件開發、網絡建設投資等工作,拓寬業務范圍,強化網點建設,著力推行智慧服務、自助服務;加強協調指導,做到規范化、實效化、常態化。這樣一來,讓廣大群眾享受到優質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務就變為可能。具體的做法要立足有效履職,需要認真思考“互聯網+政務”的服務對象、群體特征、個性化需求、提供服務的途徑和手段等方面的特點,通過服務創新,它拓寬了已有服務的觸達渠道,創新了諸多緊貼民生需求的便民服務,實現了與用戶的快速連接。同時,找到其自身的內在屬性和主要特征,簡政放權,將辦事大廳搬上網的交通公共服務平臺,簡化辦事手續,取消業務申請等紙質材料,推行網上網下綜合服務,從而為公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4標準化因地制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要實現標準化改革也要考慮到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實現因地制宜的改革轉化。一是注重實際,不搞“一刀切”。由市政府通過“帶市通辦”到“通”。各地因地制宜,按照“先急先解決,突出重點”的標準互工作原則,一步一步地率先解決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等工作,然后再逐步擴展到其他公共服務事項;最后實現所有業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二是注重部門聯動,上下互動。每季度深入各鎮組織召開服務群眾工作分析現場會,匯總人力資源政府部門、民政辦、社保站、合管辦、村建辦、勞動扶持組織、綜治辦、司法所等職能部門意見,查看限時辦結、全程、服務承諾制度等執行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縣、鎮、村、組的信息溝通。三是基層反饋,及時收集。建立網絡與信訪等意見反饋渠道,重視對不標準服務內容的認真傾聽,詳細記錄,對大家反映的問題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要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基層服務人員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對基層群眾遇到的困難進行研究,反映人民群眾呼聲。四是注重鼓勵創新,全面培訓。鼓勵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同步,促進就業、社會保險、人事、收入分配、勞動關系等業務的先期工作積累,然后這些積累的優質化經驗可以通過省級的審核監督,然后向各個地區推廣。
5結語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內標準化服務工作應該是具有較強的服務效果的,能夠借助網絡開展工作,搭建起行政與組織平臺,重新定位服務領域之中的職能,因地制宜地靈活運用自身權利服務群眾,最終實現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優勢創新。
作者:張羽 單位:鹽城市亭湖區考試培訓中心
參考文獻
[1]包鑫,劉志強.淺談信息技術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11).
[2]吳丹.政府在社會保障領域中職能的重新定位[J].改革與開放,2011(22).
- 上一篇:社會保障體系短板探索與啟示
- 下一篇: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