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治理高校師德建設芻議

時間:2022-01-18 09:53:29

導語:廉潔治理高校師德建設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廉潔治理高校師德建設芻議

師德是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要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在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之下,高校廉潔治理要把高校師德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師德建設也要融合廉潔治理的思路尋找著力點,二者應同向發力、相向而行,促進高校守正創新、引領未來,保障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高校廉潔治理和師德建設的內在統一性

在當前國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各界對高校廉潔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也高度關注。如果說大學治理的本質是高校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大學權力分配和行使的結構和過程,那么高校廉潔治理就是大學各方秉持大學德行、廉潔履行權力義務、依法依章規范運行、共同引領價值取向的綜合呈現,并須籍此推動高校完善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促進內涵發展,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提供風清氣正的環境保障。作為大學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利益相關方,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師德建設在高校廉潔治理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直接影響高校廉潔治理的方向和效果。高校廉潔治理和高校師德建設內在統一,具體表現為:第一,工作內容一致。廉潔要求是師德的重要內容,而強化師德建設也是廉潔治理題中應有之義。例如:北京大學《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實施細則》規定,要加強領導干部教育、師德師風教育和大學生廉潔教育,把培育廉潔價值理念融入國民教育之中,推動校風、學風建設。第二,服務目標一致。校園即是教育,管理也是育人。師德建設的最直接受眾就是學生,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也必然要求高校的廉潔運行和風清氣正,無論是廉潔治理還是師德建設,歸根結底都是服務于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第三,踐履主體一致。大學本質上是由師生組成的學術共同體。大學治理要求相關各方都要為大學的共同理想和價值觀承擔義務,構建“倫理共同體”[1]。高校教師是這個共同體中追尋高尚師德的踐履主體,也必然是高校廉潔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第四,實現路徑一致。2016年,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就加強師德建設強調,要“加強教育管理和紀律約束,引導教師成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踐行者”。良好師德的構建,需要自律修養和他律監督結合,嚴肅懲處和激勵保障并重;與此相似,廉潔治理也主要依托黨委和專責監督機關通過履行教育、監督、懲處等職能得以保障實施,二者在高校的實現路徑高度一致。

廉潔治理語境中的高校師德內涵

1.師德的廉潔意蘊。“師德”,一般被認為是“教師道德”或“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意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要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的總和[2]。現今所說“師德”,源自古代教師德性文化,植根中國傳統文化土壤,融會國內外師德文明,并適應當前教育發展詮釋著新的時代內涵,其范疇既包括底線規約的倫理標準,涵蓋學識才智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包含人格修養、理想信念方面的道德宣揚。“廉”有“正直”“高潔”等引申之意,蘊含傳統文化、道德標準、價值尺度,是對社會和個人的本質要求,與組織和個體的德行息息相關。“廉”之于“師德”,具有傳統和現實方面的豐富意蘊:“廉”秉承中國傳統師德的文化基因,構成維護師道尊嚴的重要基石,體現教師嚴謹治學的根本要求,代表社會對師德價值的更高期許。2.融合廉潔要求的高校師德時代內涵。高校是培養人才、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文化的重要陣地。相比其他職業道德,高校師德更加凸顯其時代性和引領性。高校教師除了要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更為廣闊的視野,同時還要秉承大學精神、廉潔履行權力義務,既成為學生的人格示范,也作為世人的修德楷模,成為引領社會風氣的先行者和推動文明進步的實踐者。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育部于2018年11月8日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對高校教師行為規范和師德底線做出進一步明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融合廉潔意蘊的高校師德應當在以下方面彰顯時代內涵:一是明大德、重廉義,在堅定理想信念和厚植愛國情懷上下功夫。高校教師應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四有教師”的標準,熱愛人民、扎根人民。二是守教德、修廉能,在堅持科學精神和提升人文素養上下功夫。高校教師應貫通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既要做傳授知識、教授本領的“經師”,訓練學生求真務實、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也要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人師”,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審美情趣等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健全品格、學以成人。三是嚴私德、重廉潔,在堅守品德修養和強化廉潔自律上下功夫。高校教師要常懷敬畏之心,恪守學術良知,堅持言行雅正,慎獨、慎微、自省、自警,以清廉正直的高尚人格感染學生,實現言傳和身教相統一。

廉潔治理邏輯下高校師德建設著力點

廉潔治理常講要把握“樹木”和“森林”的關系,在研究腐敗問題時既考慮個體原因,也關注群體特征和時代背景,分析問題滋生“土壤”,開展全過程反思。同樣,在應對師德困境時,既要看到教師作為個體的行為失范、角色沖突,又要深入分析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原因。2014年,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指出,當前高校師德建設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結合前人研究[3][4],在廉潔治理視角下歸納分析,有以下因素值得重視:一是教育者未先受教,理想信念動搖,缺乏“四個自信”,以致重知識傳授輕思想引導,有的甚至違反紀律觸犯紅線。二是個人修養境界不足,缺乏師德認知,疏于道德實踐,自律精神缺失,以致行為庸俗、言行失范甚至道德敗壞。三是受多元化思潮沖擊,個體角色沖突和價值選擇失衡,以致學風浮躁、誠信缺失、學術權力濫用甚至權學交易。四是監督體系和懲處機制不完善,道德規范剛性約束不足,廉潔失范成本不高,以致師德問題屢有發生。五是保障體制不健全,考核評價體制滯后,教師主體地位不被重視,積極性和創新活力受到影響,無心追求教師理想和教育目標,以致教學敷衍,敬業精神下滑。針對上述困境,師德建設可借鑒廉潔治理“教育、監督、懲處、保護”的邏輯思路,在提升自律、完善他律、嚴明紀律、制度保障方面發力,確保高校教師堅守職業理想、擔當時代責任、引領價值取向。1.教育引導,提升自律。師德自律既是師德建設的邏輯起點,也是師德管理的歸宿點。第一層次是要提升道德認知,加強思政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廉潔教育,引導高校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提升修養,廉潔從教,提升對教師理想、責任、紀律、技能、良心、公正、榮譽等師德要素[5]的認同。第二層次是要強化道德實踐,鼓勵教師通過投身教學科研,體會師生道德關系,修正道德行為,升華道德情感,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第三層次是要磨煉道德意志,引導教師淡泊心境、久久為功,將道德認識、道德情感交融積淀為穩定的教師良心,從而在復雜多元的價值沖突中抵制誘惑,保持定力,堅守陣地。2.監督約束,強化他律。強化他律是師德規范外在約束力和限定性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完善師德監督體系,構建同行、學生、高校管理者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師德監督網絡。二是要暢通師德監督渠道,健全高校師德委員會工作機制,加強組織、人事、宣傳、紀檢監察等部門協同配合,完善師德舉報受理、調查處置、輿情應對、失德懲處等銜接配套。三是積極推動構建師德倫理共同體,在高校教師群體中培育崇德敬廉、嚴謹求真的氛圍,共同約定穩定道德價值取向,共同承擔責任相互監督,并為之不懈追求。3.剛性懲處,嚴肅紀律。嚴肅紀律是強化師德建設的治本之道。一是要態度堅決,堅持師德失范零容忍。高校要著眼自身高要求和社會高期許,著力提升師德建設自我凈化能力,同時要建立問責機制,對嚴重違反師德行為處置不力的,要追究有關負責人責任。二是要保持定力,堅持長抓不懈強震懾。師德建設有如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要保持定力,確保師德素質始終保持高標準,推動師德建設切實取得真成效。三是要結合實際,堅持嚴明規矩和把握界限相結合。在師德問題調查處置中,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程序合法,區分道德問題和方式方法問題,區分急功近利和勇于擔當,區分故意為之和無心之過,既嚴肅紀律、及時糾錯糾編,也把握政策、維護合法權益,提高師德懲戒綜合效果。4.完善機制,健全保障。構建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工作機制是師德建設的根本保障。一是要做好師德建設頂層設計。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師德評價考核機制,細化“一票否決”標準,強化結果運用,宣傳榜樣、褒獎先進、懲處不法。二是注意把握“高尚理想”和“底線規約”的平衡。要避免師德規范大而化之、流于空泛,以致實際執行力和約束力被消解。例如:在制度設計時可借鑒有關經驗,一方面,細化明確底線規定和禁行條例文本,強化可操作性,告知“不可為”;另一方面,提供道德困境解決策略,強化實踐指導,告知“如何為”[6]。三是要強化服務保障,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要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教學科研規律,減少行政過分干預,讓教師們從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對教師的正當權益、履職行為等給予充分保障和發展激勵,激發和調動積極性,實現“近者悅、遠者來”,使得教師在尊嚴體面的教學科研過程中持續仰望教育理想,自覺追求教師德性,實現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的統一。北京教育

參考文獻:

[1]許燁.當代高校教師職業倫理:從德性到共同體構建[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224-257.

[2]安云鳳,吳來蘇.高校師德教育與修養[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9.

[3]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等.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湖北省H高校的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53-59.

[4]李榮華,陳錦宣.近十年(2004-2013年)我國高校師德問題研究述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6):9-11.

[5]安云鳳.高校師德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90-99.

[6]康秀云,郗厚軍.國外高校師德建設的實踐特質、內在邏輯及經驗借鑒[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195-200.

作者:戚國偉 江卓 單位:北京大學紀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