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困難與策略

時間:2022-02-27 02:45:16

導語: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困難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困難與策略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之核

師德師風是一個古老而又常說常新的話題。從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文王世子》中記載的“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到漢朝董仲舒提出的“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再到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一直都被視為社會道德的模范和表率。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對教師的職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并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底線在“法”,關鍵在“德”,落腳在“風”。底線在“法”?!胺ā笔莿傂缘姆煞ㄒ?,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必須遵守憲法和國家相關法律,尤其是要遵守專門用于規范教師行為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法”也是規矩,是對教師日常行為的一種規范。教師作為教育行業從業人員,必須自覺規范從業行為。關鍵在“德”。“德”是基于社會道德及行業道德對教師更高的要求。師德既有政治之德、學術之德,也有人格之德。政治之德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過硬政治素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術之德要求教師敬畏學術、敬畏知識,樹立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誠信踏實的科學作風,遵循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人格之德要求教師具備嚴謹治學、誠實守信,追求卓越、愛國榮校的優秀品格,還要有仁愛之心,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落腳在“風”?!帮L”是教師舉手投足之間彰顯的精神,相對于“法”和“德”而言,師風與日常教育活動的關系最為緊密。師風,不是庸俗之風,而為科學之風、獻身之風、作為之風??茖W之風要求教師引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風氣;獻身之風則倡導甘于寂寞、甘守清貧、甘當人梯,引導教師無私付出、無悔奉獻;作為之風要求教師肩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與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之困

近年來,政府部門和各高校出臺了不少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規定,但仍有少數教師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認真履職盡責,頻頻曝出發表不當言論、違反政治紀律、學術不端、性騷擾學生等行為,違背了職業道德,破壞了教師隊伍整體形象。師德師風失范事件屢禁不止的原因在于:一是態度昧。師德師風建設是硬任務,部分學校制定的卻是軟指標,將師德師風建設看作隊伍建設的面子工程,仍舊重科學素養、輕人文精神,重業務能力提高、輕職業道德培養,滿足于應付了事。部分學校抓師德師風建設力度也很不夠,考核機制不完善、管理機構不健全、激勵機制不科學、師德建設文件缺乏針對性,導致執行無力、評價無力、監督無力、獎勵無力。二是手段軟。部分學校存在報喜不報憂的心態,不愿意也不敢于“自曝家丑”。一些師德師風失范事件發生后,考慮到形象和面子問題,很多學校往往會選擇軟處理,遮遮掩掩、息事寧人;或者采取冷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很多事件被媒體曝光后,相關學校仍然沒有依規依紀進行嚴肅處理。面對師德師風失范事件,部分學校有意識地選擇回避、拖延甚至掩飾,殊不知權宜之策只會助長不正之風,帶來更大的隱患。三是借口多。國家相關文件對師德師風失范有明確的表述和界定。但在實際查處過程中,有些學??偸且愿鞣N借口和名目淡化處理甚至混淆概念。如“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已經成為各高校在師德禁行“紅線”中的標準用語,但當相關事件被曝光后,某些高校及涉事教師常以戀愛甚至結婚等理由來開脫。即使有受害學生出現了抑郁甚至自殺等情況,侵犯者也會用“戀愛關系”“學生主動追求自己”等理由來辯解。這些原則上的模糊降低了教師對問題嚴重性的認識,也使事件發生后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導致政策的約束功能進一步弱化。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之策

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當前,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建立長效機制防患未然是當務之急。樹清正之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創設風清氣正的環境,讓教師成為道德的示范者、誠信的引領者、正義的維護者。一是要教化育風?!皞鞯勒呦让鞯?、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币粩嗉訌娎硐胄拍罱逃龑Ы處熒钊雽W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模范遵守職業操守,做到心中有愛、心中有戒。二是要明責樹風。教育主管部門要履行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責任,堅持“管行業必須管行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層層傳導壓力,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各學?!耙话咽帧鄙砩?。學校要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推動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良性發展,形成學風端正、校風良好、學術行為規范的教學氛圍和制度環境。三是要制度固風。要將師德師風建設的實踐成果固化為制度,將師德師風要求融入教師日常管理各環節,在招聘引進、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建立健全考核工作機制,完善師德考核評價辦法,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立高尚之德。要堅持弘揚高尚師德,以自律的精神提升道德境界、以他律的要求引導道德養成、以榜樣的力量鼓舞更高的道德追求。一是以自律養德。教師要自覺守好講臺主陣地,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并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同時,學校要建設一批師德教育涵養基地,為加強教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提供相關平臺。二是以他律育德。要強化師德師風監督,積極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師個人信用檔案,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教育、宣傳、考核、獎懲與監督相結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要加強警示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師德底線。三是以榜樣樹德。要加強模范引領,積極開展師德師風標兵評選和師德師風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引導對標爭先,筑牢師德之魂。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及網站、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形式,宣傳新時代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光輝形象,講好師德故事、弘揚高尚精神,將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教師的生動實踐。守公共之法。推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要善用法治思維,不斷完善法治保障機制。一要廣普法。前段時間,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強調要提高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規則意識,提升依法執教、規范執教能力。因此,要進一步強化法治教育,在教師群體中普及憲法、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法律法規,讓廣大教師知敬畏,從內心深處把法律當作信仰、當作紅線、當作底線,尊法敬法,不去觸碰、不去逾越。二要用好法。要推動師德師風建設與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著重規范教師教書育人、師生關系、學術誠信,做到要義明確、簡明易懂、便于執行,逐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同時,要制定相關激勵辦法,對主動曝光師德師風處理結果的學校加以支持和鼓勵。三要嚴執法。拿出“零容忍”的態度,不姑息、不遷就、不縱容各種師德師風失范行為,嚴重失范的撤銷其教師資格,清除出教師隊伍,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應有代價;建立師德失范曝光平臺,健全師德違規通報制度,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學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師德師風建設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隊伍的道德素質和精神風貌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師德師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作者:熊思東 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