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學生數學運用主觀意識培養措施
時間:2022-02-22 05:12:00
導語:議學生數學運用主觀意識培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編《全日制普通高中數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本)對數學作了如下的解釋:“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數據、觀測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可提供自然現象和社會系統的數學模型。”這就決定了數學不僅是從事生產、生活、學習、研究的基礎,而且是一門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高中數學的學習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會提出、分析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或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進行交流,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重視數學應用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需要。加強應用意識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世界范圍內,數學教育改革正在深入發展,加強數學的應用是這場改革的一個明顯特點。數學是現實的數學,它屬于客觀世界,屬于社會,數學教育應該是現實的數學教育,應該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數學教育應該通過具體的問題來傳授抽象的數學內容,應該從學習者所經歷、所接觸的客觀實際中提出問題,然后升華為數學概念、運算法則或數學思想。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加強應用意識,才能顯露數學教育的本色。
(3)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是時代的需要。過去我們的高中課程內容陳舊,理論要求偏高,知識面窄,必學內容中除集合思想有所滲透外,其他的基本上是以前的代數、幾何內容。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帶動了信息時代的到來。在這樣一個時代,數學出現了技術化的傾向,它的全方位滲透,正日益轉化為人們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技術手段和工具,社會對數學應用的需求和數學的社會化功能,是當今時代的一個突出的特點。站在新世紀的數學教育的角度討論高中的應用題,可以更加深化我們的認識,更自覺地指導我們的行動。
二、引起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差的原因
1.對數學的價值認識不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基礎是應用科學,而應用科學的基礎是數學”。這一論述揭示了數學在生產力中的巨大作用。數學作為從量的方面處理現實世界中各種關系的科學,當然也要處理有關生產關系的問題。這就是數學的價值。
2.學生缺少用數學的意識
用數學的意識,簡言之就是用數學的眼光,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闡釋現象、分析問題。意識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也是一種心理傾向,其重在自覺性、自主選擇性,它需要在較長時間中通過一定量的實踐才能形成。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拓寬對數學的認識,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能否對數學產生興趣,主要依賴于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密切相關。首先,教師必須在教法和學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從數學應用的角度處理數學、闡釋數學、呈現數學,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加強數學的應用實踐環節,注重用數學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注重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開數學教學,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重視在應用數學中傳授數學思想和方法,把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內容的主線,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體系,多角度、多層次地編排數學應用的內容,以使自己的教學藝術達到引人入勝,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功能。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組織、科學安排,把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拓展為生動、有趣的典故、發現史,或適當、合理地運用圖片、模型、多媒體教學等手段,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思維達到“興奮點”(即“臨界點”),才可能帶著愉悅、激昂的情緒去面對和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去比較、分析、探索認識對象的發展規律,展現自己的智能和才干。這無疑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重要舉措,這無疑是提高學生數學興趣的有效途徑。當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了一個一個的實際問題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必將被更進一步地激發起來,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內驅力。
- 上一篇:闡述貧困山區普高教師管理思考
- 下一篇:農村完善教育教學發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