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數學分層布置作業有效性分析
時間:2022-02-27 02:27:51
導語:農村初中數學分層布置作業有效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業是促進教與學全面開展的關鍵環節。學生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鞏固自身所學知識,還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實踐能力。然而,傳統的單一、機械的作業形式呈現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通過分層布置作業開展相關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從傳統的單一作業形式中解脫出來,依照自己的水平選擇完成對應的練習,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還能促進學生自主開展拓展延伸性的練習,更好地提升學習的自我驅動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作業;教學效果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布置適當的課后作業,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通過不斷思考、創新,觸類旁通,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素養。因此,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課后作業而言,其布置方式和內容質量與學生做作業的效率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教師布置的作業須與當天新授內容相對應,起到鞏固、運用新學知識的目的,做到一課一練、日日清、堂堂清,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第二,教師布置的作業必須有一定的維度和創新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維度的作業,在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作業后還能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規律。傳統的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很難達到上述目標。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是相同的,但因為班級學生存在較大的能力差異,對于相同的題目,學困生做起來可能比較困難,中等生做起來稍顯吃力,而優良生做起來又覺得有些簡單,這使得給學生布置作業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傳統作業內容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大多情況下,初中數學作業是以反復練習為主。由于每個學生的作業題目相同,班級中優先完成的學生的作業就變成了答案,其他學生開始傳閱、抄襲。當教師查閱時全是相同或相似的答案,作業本身的價值就消失了。傳統作業內容具有一定的反復性,教師布置數學作業時常常擔心學生不熟練、容易出錯,反復布置相同的題目,一遍遍地讓學生練習,使學生感覺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該通過分層作業的方式進行。通過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才能全面照顧班級學生,即使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困生,也可通過做較簡單的作業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調動其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設計多種題型,完成梯度也由易到難,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成就感的激勵下,樹立更強的學習自信心。一般情況下,學生自信心的提升是在一點點的累積后形成的。當學困生能長期按時獨自完成作業時,其學習自信心就會有所提升。通過布置不同層次的探究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對應的練習后,會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這時再對應布置適合他的層次、有梯度的題目,能有效調動學生的鉆研精神,更便于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查閱資料、請教他人、自我掌握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合作的意識[1]。
農村數學教學要結合農村生活的實際場景,教學和題目設計上要貼近農村生活。由于學生的差異性大,完成作業的時間、速度和準確性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適合開展分層作業。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相關作業,在具體作業布置過程中,從以下方面入手可以提升作業的有效性。(一)作業形式上削弱分層界限,讓學生依靠自身能力逐級完成。教師應盡量削弱分層作業中的層次感,讓學生從內心認為作業沒有好、中、差的區別對待,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很多學生來說,他們特別在意教師的評價。如果教師長期將學生劃入學困生的范圍,學生就會漸漸地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為了更好地凸顯分層作業的特點,并兼顧學生內心的想法,在布置作業過程中,教師應嘗試削弱作業的明顯分層界限。首先,將作業設計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題,其難度一般低于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第二層次為練習題,其難度與課堂教學內容難度相當;第三層次為拔高題,其難度要在課堂教學內容難度之上。其次,將三個級別的問題放入一套練習題中,讓所有學生按照順序依次答題,要求學生必須依次答題,對于相同級別的題目只有答完95%時才能到下一級別中繼續答題。最后,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給予批閱,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明確他能完成到哪一級別,當學生認真完成或者超預期目標時,教師要給予客觀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布置相關作業,可以讓學生不再有區別感,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努力練習,消除學生對等級劃分的心理陰影,更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意識和探究能力。(二)作業設計上融入實踐內容,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創新完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融入更多的實踐內容,根據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實踐任務,從而鼓勵學生憑借自身生活經驗完成對應的作業。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學生不僅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數學學習中的具體形象,還能在數學學習中找到一些解決生活難題的途徑。為此,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應嘗試將更多實踐性強的作業融入其中,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完成這些作業[2]。教師根據作業主題,設計分層作業時,可以將作業分成以下形式。第一種是情境再現題,一般適用于學困生。對于學困生來說,盡管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其他學生的能力更強一些,為此,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將數學題目還原到生活中,圍繞題干設計真實的問題,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直觀認識。第二種是創新實踐題,一般適用于中等生或優秀生。教師可以將課堂中講授的內容轉換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在課下通過實踐模擬和研究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者通過各種實驗的方式尋找更多的可以解決問題的途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散思維,開拓創新,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三)作業完成上植入合作任務,讓學生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完成。教師可以植入一些合作任務,讓學生共同完成。通過將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給他們統一設計合作任務,讓學生在教師和小組其他學生的合作下完成既定的練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考慮合作任務的層次性。對于學困生,教師設計的合作任務應更多地以培養小組成員的基礎能力為主,通過一些基礎性的訓練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在任務設計過程中植入趣味性強的元素,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中等生,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合作方式提升能力,鼓勵學生盡快進入優秀生的行列;對于優秀生,作業設計應以如何更好地開展創新實踐為主,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完成一些創新性強的題目,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3]。(四)作業評價上多元互動,讓學生借助智慧平臺全面展示。數學作業都是以面批為主,教師指出錯誤,學生進行改正,這樣增加了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對學生的糾錯上,用在研究教材和學生上的時間自然而然就減少了。即便是這樣,也不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隨著數學作業的展示、批改評價方式的變化,要增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帶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中央教育改薄項目“班班通”的推進,為農村教學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一方面,實現了通過數字展臺將作業大屏投影展示,教師可選擇不同層次、有代表性的作業進行投屏展示,糾錯環節由其他學生幫助完成,這樣很容易找到共性問題,讓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明白產生這個錯誤的原因,實現生生互評、師生互評,讓課堂氣氛更加激烈活躍,學生產生智慧的火花,學習能力得到發展,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借助智慧教學平臺,如交互式電子白板、智慧平臺等,通過網絡拍照上傳和隨機點名展示的功能,把學生的作業以拍照提交的形式加以呈現。每個學生都有被點名展示作業成果的機會,課后家長也能看到孩子的作業表現,并可以給予點評、贊許和鼓勵。
總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通過布置分層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下開展相關練習,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學習數學,提升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樹立更強的學習信心,對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讓分層作業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更大的價值,教師應在布置分層作業時通過削弱分層界限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展相關的練習[4]。通過融入實踐內容,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根據家庭情況開展相關創新作業。通過植入合作任務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完成相關作業,從而真正發揮分層作業的價值。通過作業評價的多元互動,借助農村中小學“班班通”項目資源,實現教和學的智能化、智慧化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
[參考文獻]
[1]馮瑩.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探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8.
[2]陳陽.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作業分層布置[J].學周刊,2011(19):185.
[3]詹巧明.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2):46-47.
[4]王喜梅.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和評價的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史學斌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學
- 上一篇:初中數學反思性學習能力研究
- 下一篇:初中德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