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理念做好課程思政思考
時間:2022-05-31 10:13:09
導語:立德樹人理念做好課程思政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思政改革是高校深入貫徹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完善“立德樹人”要求的具體體現。領會其意義建設的必要性,分析其優勢及實施的有效路徑,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思考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時代,推動高等教育朝著建設教育強國的方向持續健康發展是目前面臨的重要任務,這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高等學校是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和職責。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識,培養合格的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教師應該思考如何“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主動作為,開啟新時代課程思政化建設。
一、課程思政的意義及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學過程充分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從而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高校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推動課程思政廣覆蓋,賦予專業課程價值引領的重任,并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種專業學科的育人成效。課程思政構建過程將引導師生共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教育,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提升師生道德素養[3]。這對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實踐意義。我們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也應始終保持清醒,警惕各種思潮、思想的侵襲[4]。通過課程思政可以加強培養學生抵制封建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腐蝕的意識和能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金錢觀、義利觀[5-6]。
二、課程思政在育人中的優勢
(一)課程思政突破了教育主體與教育過程的限制。以往將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思想政治課教師、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主戰場,但卻缺乏其他課程的輔助支撐和其他過程的后援保障。而課程思政是在繼續鞏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的基礎上,推動課程思政廣覆蓋,賦予專業課程價值引領的重任,進一步提升各種專業學科的育人成效。由于專業課教師與學生溝通較多,貫穿于課程、科研、實踐、管理、服務的全過程,教師便于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便于做好各項思想政治、心理疏導工作。同時,課程思政強調專業課教師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入到專業課的講解過程中,從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教師本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教師良好的精神面貌、敬業態度等內在的素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素材。(二)知識產生的過程本身是很好的思政素材。在教育過程中,知識的學習僅僅是教育的一個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知識產生的過程,只有當學生了解了知識產生的過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并運用知識,尤其是當學生在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中被前人追求真理的艱辛付出所影響、并在情感中產生共鳴時。所有課程都蘊含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因子,認真發掘可以讓學生學到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將社會化的話題與學生的成長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等良好的個人素養。(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快捷通道。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影響教與學的效果,更能對學生學會相處、學會尊重、學會合作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當教師能夠親近學生、尊重學生時,學生就自然會親近老師、尊重老師,當教師能夠將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或朋友時,學生自然也會在教師的影響下和老師交流交心,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細心的老師能夠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而選擇最佳的方式、最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
三、課程思政實踐的推進路徑
(一)課程頂層設計是基礎。在做頂層設計時要尊重課程建設的規律,強化課程建設管理,要在課程建設、教學實施、質量評價等環節把“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指標。高校要不斷優化課程建設,充分挖掘并凸顯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保證所有課程都有育人的功能,逐漸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育人格局。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不是在專業課程中撥出幾節課時講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應該引導學生理解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把家國情懷自然滲入課程,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所有課程和教師,必須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建立行之有效的領導管理機制,高校黨政主要領導要深入課程思政第一線,親自授課、聽課,指導課程思政建設。教學主管部門要制定課程建設的規范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標準,鼓勵建設試點課程、示范課程,并積極推廣成熟的課程。學校人事部門要制訂相應的激勵機制,引導教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積極探索、敢于創新,在人才引進、師資培養、職稱評審等方面向實施思政課程的教師傾斜。(二)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課程思政的實施最終要靠教師,建設的關鍵也在教師。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和對課程思政教育的認同感是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條件。只有教師有能力同時認同的情況下才能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育才能力和育德能力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思想引領。教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開展教師回歸本分、潛心教書育人活動,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用“四有”好老師標準提升思政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以身作則地做好思想引導和行為示范,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三)建立評價機制是保障。科學的評價機制是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重要保證,有助于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優化教學手段、規范教學管理、提升教學效果。評價機制要堅持過程評價和價值引領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重視過程,把知識育才和精神育人相結合。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各二級學院要共筑全員育人機制,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鏈條,明確各部門職責,落實責任到人。對課程思政建設中出現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及時總結、提煉推廣,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全社會重視和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體現,課程思政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但無論通過什么樣的路徑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都需要扎扎實實地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或寓教于樂、或身臨其境,或活動滲透、或課堂滲透,只要我們有心用心,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都會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中得到實現,都會在我們的嬉笑怒罵中得到滲透和影響。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
[3]李鳳.給課程思政樹魂: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著力點[J].中國大學教學,2018(11).
[4]史巍.論以“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的關鍵點及有效落實[J].學術論壇,2018(4).
作者:朱新鋒 宋中閑 劉彪 郭一飛 單位:河南城建學院
- 上一篇:傳統文化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研究
- 下一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