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30 09:43:39
導語: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憲法教育問題。目前,大學生憲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授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進行憲法教育的重要性,適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課時占比,把憲法教育作為法治部分的教學重點,在講授時間有保障的前提下,對憲法教育的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與此同時,憲法教育的實施路徑和方法也應當進行改革。
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大學生憲法教育;現行憲法
一、“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憲法教育的內容設計
1.關于憲法典的序言。我國現行憲法序言部分講述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以及黨領導下的憲法建設經驗,大學生應當對這些內容形成清晰的認知,即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授課教師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通過為大學生講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憲法建設歷史,可以引導大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總結,明白我國現行憲法是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的;現行憲法是一部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憲法;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并充分發揚民主;黨高度重視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2.關于憲法典的總綱。現行憲法總綱部分規定了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教師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應重點介紹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授課教師首先要理解憲法基本原則的內涵,明晰為何要講授憲法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闡釋我國憲法基本原則的內核。憲法基本原則體現了憲法的基本精神,是整個憲法體系的中樞神經和精髓,是憲法所調整的基本社會關系中的最高準則,它是把憲法條文、憲法規范有機聯結起來的主線,既來自憲法規范和條文但又不同于憲法規范和條文的價值和理念。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憲法基本原則是立憲、行憲、守憲以及憲法監督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準則。由于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傳統的不同,各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存在差異。我國憲法基本原則包括黨的領導原則、人民主權(人民當家作主)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總綱部分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鑒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其他課程對我國的基本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有專門、詳細的介紹,在這門課里可以略講。3.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授課教師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上應當讓大學生了解自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教育其依法行使基本權利與履行基本義務。基本權利是指一國憲法所確認和保障的、公民享有的最重要的權利,它是母體性的權利,它派生普通權利,在公民權利體系中處于核心和基礎的地位,構成公民權利體系的基礎,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隨意限制和剝奪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也要讓大學生明白權利義務的一致性。我國憲法規定了權利義務一致性原則,并根據這一原則規定了公民的基本義務,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和履行基本義務。4.關于國家機構與國家機關。通過學習現行憲法中的國家機構部分,讓大學生知道國家機構是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機關的總稱,它包括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國家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家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國家機關包括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教師要重點介紹中央國家機關組織和活動的原則、相互關系,各機關的性質、地位、產生方式和職權等。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真正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憲法邏輯。5.關于國旗、國歌、國徽、首都。愛國主義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理論根基,是強調個體對自己國家強烈身份認同和責任認同的情感體驗和堅定信念。大學生通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現行憲法中的國旗、國歌、國徽、首都部分,可增強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和責任擔當意識,進而強化愛國主義情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遵循,也全面而深刻地呈現和彰顯了憲法精神及其理念。有鑒于此,憲法與愛國主義教育兩者之間實乃緊密相連、相互映照。”[1]
二、憲法教育的實施路徑與方法
1.構建“綱舉目張”的教學體系。首先,從學校層面健全教學隊伍。一要加強思政課教師憲法、法律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提高思政課教師憲法、法律素養。鼓勵法學專業背景的教師講思政課,思政課教學組織單位也可以邀請法學專業背景的教師教授法治專題。二要運用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將法學院教師、輔導員、學工和團委的工作人員、校外導師等群體納入教師隊伍,促使校內外聯動合作、形成合力,從而形成憲法教育生動局面。其次,從教師層面做好學時安排和內容設計。“思想道德與法治”授課教師要充分認識進行憲法教育的重要性,優化課堂教學,增加法治部分的課時占比,把憲法教育作為法治部分的重點。再次,從學生層面強化受教育自覺。通過憲法教育讓學生掌握我國現行憲法的精神要義、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認識到現行憲法具有顯著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一部符合國情的好憲法,明白“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養成尊重憲法、自覺遵守憲法的習慣,做維護憲法、監督憲法實施的“護憲使者”。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方法論指導。首先,促進理論到實踐的價值外化。以規定的基本理論為依據和指導,積極引導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觀察分析具體社會問題,以此實現理論之于實踐的張力價值。比如,通過憲法案例的研討建構起憲法理論的現實化場景,以達到“身臨其境”的體驗式學習目的。同時,通過多樣性的實踐活動達到理論價值的對象化,激發大學生的實踐參與自覺和動力,從而達到理論指導與實踐自覺的統一。其次,注重實踐到理論的需求內化。充分運用實踐的實景、實境、實情特點達到對理論知識的轉化、消化和內化。比如,通過鼓勵和組織大學生到基層社區開展普法活動,通過對具體社會法治問題的有效解決,實現對憲法理論的深化和固化。同時,通過實踐活動中憲法理論價值的實現和延伸,不斷培育大學生的憲法思維和法治觀念,提升理論知識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從而達到實踐張力需求與理論學習自覺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劉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憲法之維[J].中國教育學刊,2020,(9).
作者:劉廣登 王琦
- 上一篇:基層畜牧獸醫動物疫病診治方法
- 下一篇:建筑工程機電安裝出現問題分析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