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時間:2022-08-27 11:35:00
導語: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能力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把增強民族的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僅與學校的其他課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鮮明特性。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提高,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體育學科的鮮明特性
體育學科具有極其鮮明、突出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踐性指的是"寓教于動"。體育課需要通過身體實踐活動。
2.整體性指的是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3.社會性體育課程本身具有顯著的社會性。
4.差異性是指個人身體條件、性別、地域、氣候、場地設施條件、學校體育傳統等。
5.復合性指的是體育課程目標非單一性,體育課程融知識、技能、身體、精神及各種能力的培養、教育為一體,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也是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
6.非階梯性指的是體育課程內容、手段的非階梯式排列。
7.非高考性指的是體育學科有全國統一教學大綱,但不列入高考科目。目前學生高中畢業、體育學科的評價是以"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體育課成績"、"平時體育活動出勤"三位一體的"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因此不受高考的限制,教學改革的空間比較大。
8.交叉性體育學科包含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和各門學科的相互滲透。體育學科成為多學科匯集的交叉點,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櫥窗‘。
1.利用體育教材內容價值
創新能力是人腦高級心理機能,其形成和發展都受到人腦生長發育水平及活動特點的影響。說:"體育,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為各種美德、知識、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居里夫人曾說過極富哲理的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因此學生全面良好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以保證發展積極的思維,良好的記憶,豐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體育學科教材內容體現時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著眼于掌握體育技能、技術,更主要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精神文明等方面促進提高,使"生命之樹"長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學高峰。
2.加強左側肢體練習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腦,左、右半腦是有明顯分工的,這是1981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R.w.斯佩里的研究成果。許多較高級的知識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腦,右半腦在創造性思維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據大腦兩半腦對身體兩側交叉支配的特點,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加強左側肢體部位的練習,如左腳各種跳躍、擺動、踢球。左手運球、投籃、打排球、打乒乓球,左側平衡等。實現對全腦的開發尤其右腦機能的促進培育和左、右腦密切配合協調發展,利于人的潛在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3.自行創編成套動作
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易到難系統掌握、復習教學大綱規定技術動作;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如前滾翻可變化為雙手抱膝、手放胸前、兩腿交叉、分腿、直腿、雙人、魚躍前滾等。也可重點介紹一些難度較大動作和體操、武術編排成套動作的簡單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他們自行組合編排成套動作,并讓組合編排有特色的學生出來演示,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充分鼓勵,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4.學生自選技評項目
全日制中學體育教學大綱體育成績考核辦法,規定技評項目必須三項,而其中一項可讓學生任選有興趣、有特長的體育項目進行技評考核。自選技評項目考核,可以使學生根據個體身體素質,揚長避短、滿足興趣和表現欲望、發展特長,促進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逐步形成。教師也可用發展的觀點來因材施教,指導評價這種個體的技術水平和能力。
5.增加體育游戲活動
體育游戲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活動和運動練習方法,體育游戲是由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活動。學生在可行范圍內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組討論取勝對手的方法;充滿公平競爭、冒險獲勝的氣氛。同時也可讓學生自己或分組創編體育游戲,由師生共同評價孰優孰劣。學生一旦參與積極性極高,可以有效地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發展和創新能力提高。
三、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1.發現法
發現法用于體育教學,其突出特點是,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和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較快地掌握所學技術動作和有關知識、方法及原理,例如短跑教學中采用發現法教學步驟:
1)設問:你在50m跑中,用多少步跑完?
2)觀察:讓學生相互數出同伴50m跑的步數;
3)啟發思考:每人多少步數合理?
4)討論揭示:學生經過討論教師用掛圖、錄像結合講解,提示步頻、步幅與跑速關系及霍夫曼提出的步幅/身高=1.20,步頻(s)x身高=8的指數法為依據來衡量步幅與步頻的合理搭配。
5)驗證,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在不減速的前提下,在跑道上按標志點跑,看哪種步長比較適合自己。
6)實踐提高,50m反復跑,摸索改進技術。
2.問題教學法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如體育鍛煉的方法,提高成績途徑,各體育項目的技術、戰術、規則、練習方式、場地器材等,老師要鼓勵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可以解釋性地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持續地進行探究、實踐,逐步養成善思勤問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景教學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種體育節、單項運動會、球類比賽、野營軍訓、郊游,從而激勵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
4.討論法
討論法就是不拘泥于教師"滿堂灌",學生"盲目練",而是創設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著眼于各種不同結論的選擇討論。例如進行籃球三攻二、二防三簡單戰術配合教學,學生在場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從而形成比賽陣型。而比賽陣型受攻守變化規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疊、斜線站位,3人進攻可采用傳切、突分、掩護等基礎配合學生。通過討論、實踐、理解、再討論、再實踐,逐步總結、提高,在練習中掌握規律,并熟練運用。
這是一種團體訓練、集思廣益的方式,使得個體在小組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在討論中達到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開發。
精品范文
10體育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