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培養

時間:2022-11-16 06:44:00

導語:論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培養

摘要:本文對我校級、級89名男生自我鍛煉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多數學生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的認識。但認識與具體行動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自我鍛煉的習慣。鑒于上述結果,如何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提出了方法、措施。為今后進一步研究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提供依據。

關鍵詞:自我鍛煉方法措施。

大學時期的體育,是整個人生的關鍵環節,因此,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就應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體育對于人體的巨大作用,才會努力學習體育基本知識、鉆研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自覺主動、積極經常地參加身體鍛煉。就能為將來走向生活,工作和參加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養成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使其終生受益。

在國外許多國家,把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養成終生鍛煉習慣,以及提高環境適應能力做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以國內也有很多學校,在體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把如何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看作一項重要任務。因此,作者通過對我校九0級、九一級89名男生進行了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抽樣調查,觀察和教學實踐,證明對大學生自我鍛煉的培養,應貫穿到整個體育教育中去。通過多種體育手段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個性均得到發展,在自覺主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過程。培養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去,使學生自覺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一、方法:

如何注意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我帶著上述問題,設計了學生自我鍛煉情況調查表,對九0級、九一級89名男生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從六個方面了解學生對自我鍛煉的認識和自我鍛煉的情況調查:

以上選擇答案中,每一題都必須填上你認為最合適的意見。

大學不同中學,學生來自全國各個省和地區。他們上大學之前,在中學所受的體育教育,受地區差別及城鄉差別。各校的體育師資、設施等條件的影響,學生所受的體育教育和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也不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二、結果與討論。

從回收的89份調查表中得知,學生中認為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的73人,占82%:現在每天鍛煉是已成習慣,18人,占20%,不是58人,占65%;鍛煉中最喜愛的項目,球類58分,占65%健身健美21人,占23%,影響堅持鍛煉原因,課程負擔太重36,占40%,場地設備差44人,占49%;其它10%。從上述調查結果發現,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還是有一定的認識。但認識與具體行動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只有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將認識轉化為鍛煉身體的動力。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注意培養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習慣,并作為重點貫穿到體育教學中去。把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術的教學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體育多種手段,逐步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習慣,我們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注意及時消除避免學生運動厭倦心理。

教學手段的新穎,可以提高學生的興奮性和直接興趣,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學生也容易接受,例如,學生對中長跑普遍存在“害伯”的心理。除運動項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們過去練習中,由于不得法,如運動強度密度不適合他們的身體負荷。結果產生了害怕的心理,當提起中長跑就馬上產生了伯的條件反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中長跑教學中,首先向學生介紹耐力的一般常識,重點介紹“極點”的出現及克服的方法,使學生心理上有準備,并懂得“極點”的出現原因及克服方法,從而有意識的調節呼吸和跑速,樹立信心。練習中我們又采用走跑交替練習、追逐練習,并采用“假信息反饋法”,分段計時練習,如,跑一千米以上距離時,采用每跑一圈報一次時,第一圈用其實成績,第二圈采用少報1—2秒、第三圈又少報2—3秒…。并且一邊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信心大增,跑完后雖然疲勞,而感到成績有進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奮性,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體育的各種手段,有助于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的培養。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強調學習興趣,興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培養,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只有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在選擇鍛煉項目時也存在一定的興趣差異、而這種個別差異往往又決定著知覺和選擇性。學生會把不感興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覺的對象之外,而集中感興趣的事情。我們除了搞好傳統的田徑、球類、體操之外。近二年還新開了一些在我校還比較年青的項目,網球、棒壘球、健身健美中心等。投入一定的較先進的設備器材,學生對這些項目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并對此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同時配合各種宣傳欄、廣播站、印發鍛煉知識資料,使學生通過課外讀物又獲得一些鍛煉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的來源。學生通過宣傳、實踐活動感到體育鍛煉對自己身體有益。對工作、學習有益而產生了興趣愛好,并且變成自覺行動。

(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實踐鍛煉機會、促進自我鍛煉習慣的形成。

大學生的體育鍛煉也受一定動機的影響。動機是推動學生課余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這種動力是社會和教育對大學生客觀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大學生上課不同于中學上課,一些學生渴望上一些韻律操的課,有些希望打球等等,并不希望老師滿堂灌,希望自己多實踐,對不合口味的課,不愿付出艱辛的勞動,只求得過且過,因此,我們針對體育課實踐性很強,必須多練的特點,我們采用了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的方法,促使學生加強鍛煉,培養學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例如,可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帶準備活動,起先不限制什么內容,而后自行設計,互換進行實習,提倡學生之間的體育交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在課外由任課老師與授課班學生訂出每周具體輔導時間,學生到時自覺出來鍛煉,老師進行輔導,解答練習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安排一些小型比賽讓學生自己擔任裁判,讓學生從中得到鍛煉。對于少數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中未能解決的技術動作,在課外活動輔導中得到了提高。大大增強了學生自我鍛煉的信心和決心。

三、結論:

在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的同時,第一、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新穎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興奮性,提高學生的鍛煉興趣。第二、要加強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增加體育理論課時數、擴大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體育鍛煉和衛生保健的有關知識。第三、在體育實踐課中,要課內課外結合,加強理論指導下的鍛煉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大膽去實踐,對涉及到有關鍵身的知識和方法要重點講,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第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新運動項目,改善運動條件,全方位廣泛地吸引學生參加鍛煉。第五、利用學校的宣傳工作,如廣播、宣傳窗等,大力宣傳體育鍛煉知識面的來源,使學生耳濡目染。對學生自我鍛煉習慣的形成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綜上述,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始終把對學生自我鍛煉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實踐證明效果顯著。在一九九三年衛生部及湖南省教委對我校的體育課程評估中均以優秀級通過驗收。但這僅僅是個良好開端,我們將繼續探索如何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提供理論依據。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