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體育教育力度加強學生體育素質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07 05:58:00

導語:加大體育教育力度加強學生體育素質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大體育教育力度加強學生體育素質教育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前言、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高職體育教育中各種素質教育的培養、高職體育教育中如何加強素質教育、結語五方面進行論述。其中,包括: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體育教育是學生獲得健康身體素質的基本手段;體育教育是學生獲得“學會生存”各種知識技能的必要途徑;體育教育是塑造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審美藝術素質的培養;勞動素質的培養;改革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改革體育課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不少學生對體育健身的認識越來越欠缺,都市“文明病”逐漸在校園里出現。針對這些情況,高職體育教育應加大教改力度,加強對學生的體育素質教育,最終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健康意識健身意識

一、前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四有新人”。所謂的“素質教育”即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展人的天賦條件,提高人的各種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體育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體育素質教育,就是以體育教學為重要手段,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現代青少年由于受市場經濟的誘惑與影響,社會價值觀念發生了改變,尤其現代大學生自主意識增強,往往脫離現實尋找自我,用傳統的學習模式去追求“考分”,實現自我。通過社會調查發現,有36%的大學生除上體育課外,不參加體育鍛煉,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其身體素質下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青少年營養過剩,加之缺乏系統鍛煉和基本的體育健康常識,有不少人染上“高血壓”、“肥胖癥”、“糖尿病”等都市“文明病”,嚴重地危害其健康和身心發展。在這樣一個現實情況下,加強體育素質教育,增強人們的健身意識,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迫切需要。公務員之家

二、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一)體育教育是學生獲得健康身體素質的基本手段

健康包含身體、精神、社會、情感、倫理諸多方面,獲取健康包括醫療、衛生、防疫、環保、營養和體育等許多手段,其中體育的方法手段對于健康的價值是最積極、最有效、最廉價、最適合青少年學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因此,體育教育對一個人的身體成長而言具有基礎性的功效。

(二)體育教育是學生獲得“學會生存”各種知識技能的必要途徑

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起點和支點,是學生進入現代社會求得生存的基本條件。讓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觀、環境觀、營養觀、生活觀、體育觀、運動觀、休閑觀,以及相應的權利意識,并習得各種相關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養成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將會有利于他們的一生。

(三)體育教育是塑造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體育運動對弘揚民族精神的直觀作用,就在于它樹立了新的民族形象。在體育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拼搏精神,極大地震撼民族的心靈,成為億萬人民社會沖動的結晶。它牢固地維系著民族感情,使每一個成員都能享受到歸屬于它的榮譽感,認同于它的義務感。毫無疑義的,這將對于青少年一代維系于新時代的民族精神具有感性和理性兼有的價值。

三、高職體育教育中各種素質教育的培養

(一)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體育教學靠師生的合作,靠學生之間的合作,只有一個團結合作溫暖的集體,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要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爭榮譽,教會同學之間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與同學友好相處。讓學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體中,才能創造出優異成績。體育課上教師要求體質好的學生幫助體質差的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并教育學生樹立見義勇為、敢于同壞人壞事做斗爭的思想,培養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使學生養成一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

體育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具備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教學中教育學生對自己應做的事要堅持不懈,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學生對失敗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頑強拼搏的優良作風。

(二)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

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術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過程進行智能教育,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創造、務實、求真。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了多種文化的內涵。為此,通過體育教學手段,不但能增強學生體質,更主要的是能教會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原則,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學到體育文化知識。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設計準備活動內容,編排徒手操,設計場地,制做體育器材等,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而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往往要靠教師的啟發與引導。另外,通過上體育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智能水平,如田徑教學的起跑練習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籃球的投籃命中率能培養學生的準確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體操動作能培養學生的時空感覺和運動感覺等等,所有這些素質,在體育課中都得到了發展。

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這些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保證,只有在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規律性,才能使學生的基本技術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發揮。

(三)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通過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身體活動機能,養成衛生習慣,培養學生腦體結合、綜合運用腦力和體力的能力,把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控在最佳狀態。

學習體育動作能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各項身體素質,練就一身強壯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理自控能力。培養學生健身鍛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動作能伴隨人的一生進行活動:如田徑中的中長跑項目;球類運動中籃球、排球、乒乓球;民族傳統項目中的武術、氣功等,都可以進行健身活動。通過講授正確的動作技術和科學健身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心理素質的培養方面主要指通過組織教學比賽、游戲活動及考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及心理的穩定性和適應性,并向學生講述健康人的心理標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經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四)審美藝術素質的培養

體育教學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術,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在動作技術學習中去體會美、創造美、鑒賞美,要求學生每學一個動作都要保持動作美、姿態美、體型美。把美蘊藏在動作之中,培養學生具有審美意識和愛好,讓學生親身體驗動作美與表現美的深刻含義。

(五)勞動素質的培養

體育教學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學生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強壯有力,為以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并且能使學生明白勞動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績就越大這一道理。學習體育動作要有吃苦耐勞精神,要經得起反復磨練。而一項勞動技能的掌握,同樣也需要多次實踐的過程,進而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勞動,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愛崗。

四、高職體育教育中如何加強素質教育

(一)改革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又能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我們要沖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的采用“啟發式教學”、“能動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體育健康課的知識性、趣味性,使學生在心情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技術動作和健身方法,發揮學生的智能,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拓寬學生知識面。另外,我們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時,要做到整體優化、創新與發展,培養具有創造性和廣泛適應性的合格人才。

(二)改革體育課教學的內容與方法

現行的體育教學內容是以競技體系為中心,不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加強體育素質教育必須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課程的任務上,使學生能掌握兩種以上增強體質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改革學校運動會的比賽方法和內容,改革體育課的考核內容,使體育健康課的教學思路更加符合“健康體育”的指導思想。

(三)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教師是教學核心和教改的關鍵,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現有的體育教師是在以競技為中心的教學體系下培養出來的,這種以往的知識結構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必須采取積極措施,有計劃的進行培養與提高,制定自修計劃。另外應注重對他們敬業精神的培養,鼓勵教師積極努力地鉆研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師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深化教師隊伍監控管理機制。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目標,大力加強對學生組織教學、訓練、競賽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及基本技能的傳授,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五、結語

體育素質教育關系到學生能否成為一個全面的人才,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從對教育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態度重視和加強這項工作。特別是體育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實際,重視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自我生存的能力。培養和造就21世紀高質量的新一代,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學校體育素質教育力度,用素質教育的思想對體育健康教育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探索,真正落實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踐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體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06-13

[2]盧元鎮.論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J].體育科研,2002,(23).

[3]張子沙,等.對我國學校體育素質教育內容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0,(1).

[4]鄧飛,等.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課程設置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1,(2).

[5]李滌非,等.從素質教育角度看體育教師素質[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