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體育順應群眾期盼論文

時間:2022-06-05 04:01:00

導語:人本體育順應群眾期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本體育順應群眾期盼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新形勢下體育工作的內涵;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優勢;建立新形勢下全民健身的長效機制進行論述。其中,主包括:體育是以人為本的體育、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衛生部門的任務,更與體育有著直接的聯系、體育是全民共享的體育、體育是和諧發展的體育、北京奧運會為群眾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充分認識后奧運歷史機遇,乘勢推進社會體育的跨越發展、大眾體育意識的增強為群體工作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軟環境、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群眾體育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全面小康必須全面健康、強化政府提供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的職責、培育群眾體育健身意識等,具體請詳見。

一、新形勢下體育工作的內涵

體育是以人為本的體育。人的健康素質是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基礎和載體,對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衛生部門的任務,更與體育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體育應當成為基礎性的民生工程,深入到社會各階層,融入到大眾社會生活中,成為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形式。社會各界應注重體育的規范化、科學化、生活化發展,把體育上升到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尺度的高度,大力提倡體育的以人為本發展理念。

體育是全民共享的體育。如同公民的受教育權,體育也是人的基本權利。體育健身權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無論階級、民族、年齡、文化程度、殘疾與否,公民都應當享有體育的權利。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體育是人民共享的體育,不囿于少數人或者是小圈子,使體育真正成為人民自覺自主的實踐活動和文明生活方式,從而惠及全體人民。

體育是和諧發展的體育。體育是人類最廣泛和最具有多樣性的社會實踐之一,除類型、功能具有多樣性之外,形式也具有多樣性。人們出于自身條件和工作生活需要所選擇的體育項目不盡相同,從而使體育活動群體多樣化。開展體育工作不但要注重各種形式體育活動的和諧發展,還要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和諧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科學統籌、和諧發展、綜合平衡,指導體育事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二、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優勢

北京奧運會為群眾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北京奧運會我國取得的優異成績,不僅極大地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更為我國開展全民體育運動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籌備和舉辦奧運會,為全面展示競技體育搭建良好平臺的同時,也為進一步推進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人民群眾把關注奧運、支持奧運的熱情,轉化為積極投身全民健身的自覺行動,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認識后奧運歷史機遇,乘勢推進社會體育的跨越發展,人們會更多地關注運動本身,享受運動和健康的樂趣。這無疑將快速地推動群體體育事業的發展。

大眾體育意識的增強為群體工作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軟環境。觀念決定行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人們的健身習慣是決定因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場地落后的局面可以逐步解決,大眾體育的發展更多地將關注如何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和習慣。體育運動限制于場地等硬件設施無法進行的陳舊觀念將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運動理念而迅速轉變。“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全民崇尚運動,關注健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觀念已悄然形成。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群眾體育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人的需求變化是推動事物發展消亡的根本動力,群眾體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緊密相連,與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息息相關。越來越多的人群參與到各種體育活動中,大眾體育文化潮流即將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力推進,體育進農村成為可能,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將體現得越來越明顯;人們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改變,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大眾對體育的需求也將越來越旺盛。這些都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建立新形勢下全民健身的長效機制

全面小康必須全面健康。體育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關系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以人為本體育的核心是要努力順應群眾的新期盼,更有效地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促進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和諧。

強化政府提供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的職責。提供體育場地和設施,指導群眾健身活動,推動建立群眾體育組織,使體育事業成果惠及全民,是各級體育行政部門的重要公共服務職能。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繼續加大對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引導各地興建親民、便民、利民、小型、多樣、實用的公共體育設施。要提高公共體育設施利用率,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推動學校體育設施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倡導和推動公園體育、廣場體育、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等群眾性體育活動,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培養科學、文明的健身方法。

培育群眾體育健身意識,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群眾積極參與文化體育生活的客觀條件,而目前影響人民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關鍵是缺乏體育健身意識。根據有關調查,在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中,約有1/3是由于對體育鍛煉沒興趣或認為沒必要。加強對群眾健身意識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投身體育鍛煉,是一個重要課題。體育健身意識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體育問題,它與經濟發展水平、歷史發展階段、社會文明程度密切相關。因此,需要付出長期、艱辛的努力。我們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的有利時機,在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普及體育健身知識,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讓體育進入百姓生活,成為促進人們全面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成為科學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