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體育教學學生創新培訓

時間:2022-04-25 02:44:00

導語:論體育教學學生創新培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體育教學學生創新培訓

摘要: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是當今中學體育教育創新和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學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需要。

關鍵詞:新課標體育教學創新教育

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是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改進傳統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重要途徑,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是當今中學體育教育創新和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學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需要。

1教育現狀與分析

一直以來,農村中學的體育教學還只是停留在只重視學生體質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教學觀念落后,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方法過死,“滿堂灌”、“注入式”的現象依然存在;對學生的評價單一死板……決不允許學生有“違規”行為,這些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忽視了體育在心理、社會、文化、教育等其它方面的功能,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近期效益上,違背了素質教育應全面發展的思想。為適應未來知識經濟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體育教學對學生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要充分發揮他的多種功能,特別是教育功能,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改進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在全面鍛練學生的同時,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要特別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通過不同的內容、組織、手段和方法,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使每個學生的良好個性得到全面張揚,使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2創新教育的概念、意義與作用

2.1創新教育的概念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

2.2創新教育的意義與作用

創新教育就是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掌握獨立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課程改革、教學不斷創新的今天,體育學科作為體育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跟時代的潮流,在教學中遵循現代教學規律,以創新為主,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征、興趣和水平目標,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努力創設促使學生獨立探索的教學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性情,樹立終生體育的思想,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把增強民族的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創新教育的根本就改變“應試”教學為全面素質教學,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3.1營造良好的創新學習環境

長期以來,我們的師生關系一直維系在“師道尊嚴”的局面上,師生關系實際成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體育教學中存在著統得過多、過死,整個課堂氣氛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的現象,嚴重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的教學思想,努力營造創新的環境,最大限度地創設生動活潑、民主協商、主動探索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氣氛中,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切實有效地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主的教學效果,真正為他們提供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比如:讓學生圍繞每一堂課的主題自由發問,學生相互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并盡可能地做到當場解答和示范,這樣,學生就能以健康的心態、生動活潑地參與學習,他們就能全面、自由、富有個性、生動活潑地發展。

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不斷創設讓學生創新學習的環境,如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等。如在籃球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一些教學情境:情景導入師:“同學們,解放軍在進攻敵人城堡時,遇到躲在碉堡內敵人的反抗,假如你是一名解放軍戰士應該怎么辦?”生:“把敵人的碉堡炸掉!”(學生議論紛紛的回答)2.準備活動──投籃的各種玩法師:“剛才有同學說要把敵人的碉堡炸掉。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炸掉碉堡?”生:“用炸藥包炸它!”(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師:“你真棒!真聰明!要想炸掉碉堡,我們必須進行一定的訓練,誰能百發百中地擊中目標?”生:“我!我!”幾名學生按耐不住跳了起來。教師將學生引領到課前準備好的籃球場地,師:“每位同學可以試一試!哪個同學成功了我們就請他來表演,好不好?”學生聽后,又高興地去活動了。這時,我在四周巡視與他們一起玩。學生玩的非常的開心,投藍動作是五花八門,有的雙手扶球于肩上往外推球,有的并足單手肩上投藍,最多的是雙手由下向上拋……每當我發現有成功學生,及時加以評價。又如我在立定跳遠教學時設計了“青蛙過荷”的情景:開始讓青蛙們利用短繩做游戲(自由發揮),然后讓學生們用跳繩設計、創造出各種圖形的荷葉,接著學青蛙的樣子在荷葉上來回跳動。此類情景教學就能有效激勵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在這種輕松、自然、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就會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欲,產生創新的情感和行動。

3.2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言堂”的教學不是素質教育,更不會有創新。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體育課堂教學已從過去的“要我練”到“我要練”進行轉變,學生的主體作用日益突出,這時,教師要抓住大好時機,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每節課的教學實際中來,及時引導學生向“我要怎么練”的更高層次發展,真正把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華,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

人們常說:好奇、質疑是學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識海洋的搖籃。我們作為施教者,在面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突發奇想產生的問題時要耐心解釋,正確引導;對提出古怪離奇問題的學生不能采取訓斥、嘲笑或不屑一顧的態度,大搞“聽話教育”,要積極保護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并以學生的質疑為突破口,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與靈感,及時給學生以鼓勵和肯定,以此推動學生不斷發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勇于質疑,善于質疑,樹立“不惟書、不惟上”的探究精神。為此,教師要善于設計疑問情景,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在彎道跑技術教學時,先讓學生繞課前準備畫好的半徑為10米的圓圈跑,第一次慢跑熟悉場地,第二次快速跑,然后根據兩次跑的不同感受,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快速繞圈跑時人會有向外脫離的感覺?學生就開始眾說紛紜,各自發表他們的看法,最后終于知道這就是力學的原理——離心力的作用,然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該如何克服離心力的作用也就是快速跑時人才不會向外脫離?此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去體驗實踐彎道跑的技術。又如,在學習蹲踞式起跑時為什么“預備”口令時重心要前移,重心移到什么位置最合理?在學習籃球“急停急起”運球技術時,重心應如何控制?在跳遠時為什么落地時兩手應前伸?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練習。然后讓做的比較好的學生進行演示,學生進行分析、交流、評價,教師則充分鼓勵,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3.3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和思維能力

人的個性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的個性決定了他們的主體意識,沒有個性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具有不同秉賦和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提供一個開發潛能、勇于創新的機會,培養其創新品質。因此,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其個性,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當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得很明顯、很強烈的時候,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發展學生這些積極的個性與特長。對于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學生,應積極為他們開辟創造性的學習途徑,如組織課外競賽活動,多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此外,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進一步聯系教材,如把生活中的常用技能納入教學,如負重跑、緊急避險、救護技能等,把新興的運動引入教材,如攀巖、街舞等。多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多動腦筋,分析問題,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氣氛中進行練習,從中發展身體,掌握知識、技能,促進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給學生以思維的動機和空間,以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機能,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讓學生由過去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例如:在體育課的準備部分讓學生帶操或組織游戲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具體做法是:首先向學生傳授一些創編徒手操及游戲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項,使學生在大腦中有了一個完整的規范的具有模式化的帶操或組織游戲的形象概念,然后有意識地指導體育能力較強的同學自己編操和領做徒手操或游戲。在潛移默化中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見活力的一個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體育教學具有規范性和技術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可能一次性達到規定標準,因此,教師應借助準確優美的動作示范,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例如:我在教學分腿騰越山羊這一課題時,學生在騰空時出現腿伸不直的錯誤動作。我用這樣的做法:首先,在上課時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已學過哪些壓腿動作,根據所學過的、見到過的,開動腦筋,發揮思維,并根據現有的場地器材條件有創造性地對“腿伸不直”的錯誤動作加以糾正。結果各小組在認真討論后匯集,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了左右大分腿壓腿練習、原地跳起空中分腿、跳人馬等輔助手段。又如:在技巧中“魚躍滾翻”教學時,用“蹬擺如兔躍,臂部比肩高,支撐作退讓,滾動緊束腰”的形象語言描述,同時結合優美的動作進行示范,使學生感悟動作的要領,了解動作的程序、結構,明確動作的時間與空間的關系,建立理念與實踐之間的聯系,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創新思維空間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起點。由于傳統的教學總拘泥于教師“滿堂灌”,學生“盲目練”,導致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學生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為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氣氛,采用啟發、探索和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并注意創設激發學生創新和實踐熱情的教學情境,愛護和引導學生各種大膽的質疑、假設和嘗試。如采用討論法,積極創設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著眼于各種不同結論的選擇討論,促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引進沙灘排球運動作為教學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運動,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我采用軟式排球作教學用球,同時在規則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進行了調整。具體做法:為了練習更有持續性,學生在初學時一人可以連擊兩次球;對陣雙方人數可增至四人、五人甚至六人;網的寬、高也可任意調整。這樣學生通過討論、實踐、理解、再討論、再實踐,逐步總結、提高,在練習中掌握規律,并熟練運用,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動眼、動腦、動手、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敢于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高了他們的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

當然,體育教學中的基本環節和學習內容應由教師把握,而一些具體的學習環節則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練習、去創新,對于不足之處教師予以適當糾正。另外,在介紹技術動作要領時,教師要把握住動作的重點予以提示,而練習的方法和如何運用等細節則由學生通過實踐去領悟,必要時教師可以提出范例,學生再根據教師的范例有所創新,而不拘泥于教師所規定的方法練習。例如:在跳繩運動,教師提示短繩單搖的動作要領,學生根據教師所講的內容,發揮想象,自己決定進行連續多人跳長繩、繩中繩、雙繩、單繩交叉搖等動作。對于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多用鼓勵作為回報,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均能體會到創造的喜悅和成就感,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就會逐漸樹立起來,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就會被激發出來,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就會得到培養。

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空間是必不可少的,它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創設更多的創新思維空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學生在完成課程目標的同時,激發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用與眾不同的方法質疑、解惑,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求新求異的欲望,在自創動作的練習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

總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它是一項系統的長遠的科學的教育工程,它需要教師在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不懈,狠抓不放,注重創設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營造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不斷鼓勵學生去發現、去創造,使學生得到表現自我才華和思想感情的機會,養成認真思考,求異求新的習慣,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黃旭中國教育報[J].《試論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2002.8.29

「3」龍之榮體育函授通訊[D].《試述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2002.956-57

「4」袁振國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