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展體育的使命
時間:2022-07-31 03:09:22
導語:學校發展體育的使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展學校體育,并不是簡簡單單字面上理解為在學校里面開展體育課那么表象化,它必然要有一個宗旨。作為稱職的體育工作者不能讓學生害怕體育和討厭體育,這樣的體育課是很失敗的。而“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這樣的體育課也根本不是真正的體育課,更不能稱之為學校體育的一部分。理想的學校體育應該是讓學生都融入到體育中,喜歡體育并且熱愛體育。但是理想與現實總是有一定的差距,種種因素使得我國部分學校體育的開展無法達到“真正的”學校體育,也就是“理想的”學校體育的水準。學生無法從中得到健康、快樂和團結合作、堅持不懈的精神等等。所以,我國目前部分學校體育的開展正面臨著很多問題。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組表示從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對學生進行體質調研,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一直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對這樣嚴重的問題,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家長都有一定責任。如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考名校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學生所有的課余時間全部投入在學習高考文化課上。當前應試教育的評價機制下,對學校來說,升學率仍是社會評價學校的主要依據。如果一旦出現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教學水平一般的話,有可能會出現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來提高學習成績的現象。開展體育活動,費時、費力、費錢,學校還需要注意學生的人身安全,一旦出現受傷事故學校還需承擔責任,對學校和領導老師的名聲肯定有一定的影響。而當前最為普遍的現象就是當學生面臨最后的中高考時,學生考的不好,升入重點高中、名牌高校的升學率不高,就有可能會得不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學校就可能存在種種危機。因此,學校在培養新世紀人才“一切為了學生”升學的情況下,不免會占用學生們健康鍛煉的時間,這樣的方式反而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1]家長們的心愿都是望子成龍,重文輕武的觀念之占主導地位的。大部分家長覺得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就要好好學習,做老板、做高官等等。并且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人的孩子做比較,如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前幾名,升學考試考入了哪所名校,這都是家長出去炫耀的話題,于是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孩子升學上。休息日在家都必須看書背書,不許出去游玩,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結果學生們的體質在直線下降,而眼鏡的度數卻在直線上升。現在,學生身體情況照此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體質健康將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國應該下大決心和力度,打好青少年的身體基礎,從根本上改善我國人民的體質,以應對各種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體育不單是為了改變學生體質而存在的了,同時還肩負著重要的育人工作,已經成為學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學校體育在促進學生成長中重要的作用
學校體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組成的基礎,是能夠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學校體育的發展推動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特殊作用,于是沒有學校體育的教育也就談不上是素質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同時,素質教育同樣也包含學校體育教育。[2]學校體育的任務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教授運動技能和技術,它還對“育人、育心、育體、育智”等方面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2.1育人為本,促進學生智育的發展體育課絕對不單單只是為了讓學生們出出汗那么簡單,在不知不覺中,體育課時刻在促進者學生智育的發展。美國的生理學家對幼鼠的運動實驗研究表明:運動增加了幼鼠的大腦重量,大腦皮層厚度和神經細胞的體積。我國也曾對體育專業學生和師范學院醫學專業、數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智力調查,研究發現:在記憶、注意、思維、知覺、感覺等七項智力能力指標中,體育專業學生大都超過或明顯超過其他專業學生。因此,從生理角度出發可以發現,學校體育對學生的智育發展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學校體育是傳授學生體育技能和衛生保健知識,發揮學生運動特長和培養良好的體育衛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和增強體質的活動。智育是傳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學生的技巧、技能,增強學生智力的教育。體育與智育相互聯系,是辨正統一的關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2生動樸實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體育逐漸用它特殊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為青少年們塑造性格,改變氣質和提高能力,影響著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在個人與集體之間、參與與回避之間、遵守與違規之間的種種矛盾中,培養了他們光明磊落、心胸坦蕩的道德主流。當學生取得勝利與榮譽時,在面對失敗與挫折時,在受到冷眼與嘲笑時,他們也開始學會了冷靜和理智的判斷。在進行學校體育活動或游戲中,配上特定的勵志或深情的音樂,通過他們各種行為的表現,可以反映出學生內心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等,這是學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3]在體驗運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愉快的情感,享受美的心情,還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改變對周圍人和事物的認識和態度,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在表現或者表演中,他們學會認識美、表現美、鑒賞美。在學習中通過正誤對比,使學生分清美與丑、正與誤,教會他們積極遠離虛度年華的心態,使他們心目中只有健康、真實、富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美。學校體育以其生動而又樸實的方式教會學生們識別真、善、美,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從而以青少年能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為其宗旨。
2.3自強不息鑄造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人生在奮斗的道路上總是曲折的,總會遇到許許多多挫折,而人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這重重困難,完成自己的目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中國近代杰出的體育家、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馬約翰老師在在他所著的《體育的遷移價值》一書中,論述了“體育不但具有良好的教育健身價值,而且其價值還可遷移到受教育者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的觀點,得到國內外很多專家的認同。學校體育中的體育課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不僅僅是生理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經歷、感受、體驗、戰勝失敗,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過程。面對困難越大、挑戰障礙越難,通過努力后的成就感、成功感就更強烈,從一定意義上講,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中最能提供這種場所、情境和體驗的活動。人為的障礙和危險,激烈對抗引起的生理劇變,跨越新的高度和遠度,戰勝炎熱和寒冷等等,這些正是對學生意志品質堅持不懈精神的最好鍛煉。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使學生們成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合格人才。
2.4內外兼修,塑造學生健康心理現今學生們面對來自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壓力過大,出現焦慮、抑郁等狀況已經是習以為常,而體育能幫助他們適度發泄內心的不滿與不安。大部分體育項目都具有對抗性、競爭性與激烈性,團隊項目更是要求學生齊心協力克服困難,通過體育活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課外身體鍛煉的運動量與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正相關關系,大、中運動量具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程度與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關關系,即學生對體育課越喜愛,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良好的學校體育能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產生積極影響。首先,體育運動能改善和穩定人的情緒。它能在人處在消極情緒下提供一個發泄平臺。心情郁悶時去運動一下能有效的宣泄內心消極情緒,特別是在遭受挫折后產生的沖動能夠被運動所轉移。其次,體育運動能培養人的意志。艱苦時要堅持、競爭時要勇敢是體育運動中應時刻保持的心態。在參加體育運動時必然會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養人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的作風,鍛造出集體主義精神與機智靈活、沉著果斷的品質,還有使人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最后,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就是合作與競爭意識要高。學校體育運動是在規則的要求下,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平臺,使其在對等的條件下進行體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較量。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治療與緩解學生們的心理障礙。例如:(1)游泳調節法:伴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游泳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人在水中運動時,各器官都參與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以供給運動器官更多的營養物質。血液速度的加快,會增加心臟的負荷,使其跳動頻率加快,收縮強而有力。人的身體在一張一縮時,不但可以對身體得到放松,從而還可以對心理壓力進行緩解。(2)瑜伽調節法:當個體情緒處于放松滿足情境時,能夠促進體內的酵素、乙酰膽堿和腎上腺素等生化物質分泌的增加,促使體內血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以及內臟器官的代謝活動調節達到最佳狀態。練習瑜伽培養學生聚精會神、冷靜客觀的良好心態,使其達到修身養性,身、心統一的健康狀態。這是其他運動無法企及的一大特點,也是對緩解心理壓力最有效的方法。(3)健美操調節法:它是一種把舞蹈與音樂于一體的健身活動,達到健身、健美、健心目的一種新興體代。健美操具有運作的多變和協調性特征,鮮明的節奏感。在舞蹈與音樂的結合下使人的心理產生一種興奮的狀態,因此可以緩解心理帶來的壓力,促進身心健康。學校體育運動能緩解心理壓力,讓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態。這是因為人們通過參加體育運動,特別是自己喜愛和擅長的運動項目時,隨著運動過程中身體的發熱、血液循環的加快、血管的擴張,使工作和勞動所帶來的神經緊張、腦力疲乏、情緒紊亂等方面得到一個積極的調節作用。同時在與周圍伙伴默契配合、與對手斗智斗勇的競爭中產生一種特別的快感。這種快感不僅會使參加者產生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還能消除憂慮,舒暢心境,使人內心充滿歡喜,產生一種叫腓肽激素的“快樂因子”,讓壓力和不愉快化作煙云而遠離于個體。
3理想的學校體育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理想”是什么?理想可以是燈,照亮你前進的道路;理想也可以是船,載你通向成功的彼岸。理想或者是目標,又或者是希望。理想總是高于和先于現實而存在的,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憧憬和想像。教育正是牽涉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文化與心理”之間的精神創生。什么又是“理想的學校體育”。之所以在學校體育基礎上追求理想是由于社會因素,升學制度,教師素質等等因素,使得學校體育無法達到理想化。而學校體育不僅僅是為了未來的生活工作,而且也是為了當下的學生生活。它是實現學生體驗、感受豐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園生活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理想的學校體育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成功其中、獲益其中的體育;是在每個學生心中有著更美好,讓體育成為學生階段最深刻、最鮮明、最溫馨的體驗與記憶。只有這樣的學校體育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時代密友、終身的伙伴,讓理想之學校體育惠及學生的一生!什么又是“使命”,是一種任務,是一種責任。那么學校是為什么而存在的呢?不是為地方政府添榮耀的機構,不是為某些領導證明其政績的機構,不是一條組織嚴密的生產流水線,不是為了給學生一張升學“門票”的印刷廠,學校的全部使命是為了促進學習。我國學校體育當前為完成教育發展的總目標,一方面培養體質強健、身心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祖國振興作出貢獻;一方面滿足未來社會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打下良好的體育基礎,并全力完成以下幾個目標:(1)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特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態度和能力。(2)掌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加強體育衛生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3)注重進行良好的品德和社會行為的教育,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4)增強全體學生的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實現終身體育是當前最為主要的任務。實現這些目標是歷史賦予學校體育的一種使命,而完成這個使命必須先要更新觀念,在繼承傳統體育教學思想和實踐的基礎上,樹立現代體育教學觀,即終身體育觀,便于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其次按照體育教學與保健教育和娛樂教育等相結合、實現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一體化的思路,使全國城鄉學校的學生都能獲得系統、科學的體育、保健知識和技能教育;最后,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依靠科學的研究來推動學校體育教育的進程。[5]馬約翰先生認為:“運動場是培養學生品格的極好場所,可以批評錯誤,鼓勵高尚,陶冶性情,激勵品質。刻苦的鍛煉可以培養青年們勇敢的精神,堅強的意志,自信心,進取心和爭取勝利的決心。體育的功效,最重要的在培養人格,補充教育的不足,教你們注意自己,培養一種‘干,干,干!’的精神,負責任,幫助別人。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學校,是最有生命力的一個組織,因為學習是每個人生命的源泉。而學校體育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理想的學校體育,是學校體育面臨的新課題,也賦予了學校體育新的歷史使命。著名的教育家,錢偉長院士說:“六十多年來,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馬約翰老師的教導使我有勇氣承擔風雨,有毅力克服困難。更重要的是使我得到耐力沖刺,奪取勝利的意志的鍛煉。這對我一生在工作上能闖過不幸的困苦年代,能承受壓力克服種種艱辛,而不失爭取勝利信心的斗志奠定了有力的基礎。今天還能堅持為祖國服務,戰斗在教育科研崗位上。緬懷馬老師的教誨,銘心不忘。”
學校體育肩負著的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使命。而我們這一代人更應該做的是將“理想”變為現實。集結中外學校體育之精華,結合當前的國情,開發創造出發一條理想之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堅信這樣一句話“我雖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體育工作者不僅可以改變課堂,同樣可以改變操場,只要下決心抓,中國學校體育必將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加強學校發展,堅持理想教學,定能起到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7]最后,引用錢偉長院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讓學校的學生都懂得去運動,這的確很不容易,而這正是歷史與社會賦予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 上一篇:民族教育接觸理論發展
- 下一篇:住建局建造師管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