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路徑

時間:2022-03-14 08:47:33

導語:公共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路徑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文以徐州市3所本科高校,即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和徐州醫科大學的公體體育課程為研究對象,其中中國礦業大學和江蘇師范大學有體育學類專業,徐州醫科大學為公共教育學院體育部。(二)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10余部有關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方面的相關著述。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和有關體育期刊,查閱了高校學生體育參與、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文獻,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依據。同時登陸三所大學的網站查詢相關文件及教學相關內容。2.專家訪談法。深入該三所高校,對體育學院的院長,大學體育教學的主任或體育教學部主任進行深度訪談。了解目前徐州市高校體育課程現狀,改革發展的趨勢,并獲得了關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方面的建議。3.問卷調查法。對高校主管公共體育教學領導發放調查問卷9份,回收9份,有效問卷9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達100%;對體育教師發放60份,回收56份,有效5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達93.3%和92.8%。4.數理統計法。對調查的數據輸入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課程體系多樣性建設。表1為三所高校課程基本情況一覽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徐州市三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開設課程的比較,三所大學的課程目標有所差異性,中國礦業大學和江蘇師范大學的課程目標從理論角度考慮,而徐州醫科大學的課程目標較為具體,但無論是那種教學目標,都體現出了以學生身體鍛煉,健康第一為主,中國礦業大學的課程目標考慮到了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需求,江蘇師范大學的課程目標中體現了增強體質,提高體育素養的目標,而徐州醫科大學突出了“隱性”課程的顯性化表現,突出了課程改革的變化。從開設的課程來看,三所學校的課程也是從寬泛到具體,如中國礦業大學是按照具體的運動項目開設課程,開設的項目多達11項,其中學科項目10項,還同時增加1門體育保健理論課程,課程的多樣性得以體現,同時也與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教學目標相吻合。江蘇師范大學將所有的課程進行歸類,分成了三個項目組,分別是球類項目組、舞蹈類項目組和武術類項目組,這種分法各有利弊,有利的方面課程組更能增加教師的教學研究,同組類課程的教師合一相互整合,豐富本組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方便管理,能夠與課程的目標相吻合,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育素養,但是這種做法不利的方面是課程的多樣性受到了限制,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徐州醫科大學的課程開設不是以課程內容為基礎,而是以目標層次分類,按照運動技術的水平分成了各類課程,從基礎的身體素質訓練課開始,然后到較高曾是的興趣選修課、高級選修課以及俱樂部課,再到水平較高的訓練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可以充分的達到自身的課程目標,即使學生達到5個層次,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三所學校雖然在課程設置和開設課程上具有詳細的內容,但通過訪談發現,在評價方式上還是以傳統的技術考試及身體素質達標為主,沒有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改革的力度較小。(二)發展路徑分析。1.專業發展帶動公體教學。徐州市三所高校中有兩所高校都有體育學類相關專業,并具有體育類碩士相關專業,體育學類的專業實力較強,發展也較好,兩所學校雖然都專業教學和公體教學部,但并未完全分離,即專任教師同時也擔任公共體育的教學工作,專業教學和公共體育教學雖然在教學的形式、內容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但專業的發展必然帶動學科的整體發展,專業教學的教師再擔任公體教學可以更能促進公共體育教學的發展。同時,在徐州市三所高校,兩所學校都具有體育學類專業,也很容易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師交流的氛圍,也可以創造出良性的競爭環境,相互學些交互交流相互促進,這些都有益于公共體育教學的提高,因此以體育類專業發展區帶動整體公共體育教學是一種良好的發展模式,因此在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研究中應突出這一方面的研究。2.高水平運動隊促進公體教學。在高水平運動隊方面,兩所學校即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表2為中國礦業大學與江蘇師范大學高水平運動項目和取得的主要成績一覽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兩所學校的建設力度都較大,中國礦業大學以球類項目為突破,籃球和足球為學校的高水平運動項目,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男女籃都獲得過CUBA的四強,江蘇師范大學的項目發展更具多元化,除了天津和足球外還有田徑、武術及棋牌,并且在競賽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高水平運動的發展帶動了公共體育的教學,使教學質量及教學內容上都有所提高。

三、結語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是每個學校都關注并付諸實際行動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徐州市的三所本科高校中,公共體育改革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課程多樣性建設也較好,但在課程的評價方式上還顯得較為局限,同時徐州市本科高校中公共體育教學發展還得益于專業體育教學和高水平運動隊兩方面發展的帶動,具有發展特色,在徐州市本科高校中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改革氛圍。徐州市三所高校應該合理布局,在高水平運動項目的改革上要更能突出發展戰略,項目的布局要更加合理,這樣才能形成資源的優勢互補,同時以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帶動公共體育教學的效果才能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譚華.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體育學刊,2003,10(2):8-11.

[2]王林.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整合[J].體育學刊,2004,11(6):78-81.

[3]王林.高校體育內容體系的弊端與改革思路.體育與科學[J].2003,24(5):28-31.

[4]張振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進展及誤區[J].體育與科學,2003(3)73-75.

[5]毛蘇林.對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3):70-72.

[6]李順英.山東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現狀調查[J].體育科研,2006,7(2):91-9.

作者:王東禮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