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對社會體育的指導意義

時間:2022-09-26 10:18:13

導語:社會實踐對社會體育的指導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實踐對社會體育的指導意義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分析社會實踐對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專業實踐對于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所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提高高校對體育生培養和該專業教學改革中社會實踐部分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社會實踐

一、前言

在當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處在轉型期,部分大學畢業生收到就業壓力增大這一社會問題困擾,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畢業即失業”成為我們當前必須解決的社會問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屬于體育類專業,與其它專業相比較,學生大學四年所學內容較為固定,由于學生的就業面相對較窄,就業問題更為嚴重。這就要求該專業在進行教學改革時,必須注意從就業的角度來進行反思和改革。筆者以樂山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例,試圖通過分析社會實踐對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展現社會實踐對于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所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提高高校對體育生培養和該專業教學改革中社會實踐部分的重視程度。

二、社體專業社會實踐基本情況

樂山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誠信、敬業良好職業素質,熟悉國家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發展法律法規,系統掌握體育專項指導技能的基礎上,掌握與體育專項有關的管理、營銷、服務及項目推廣等基礎核心知識,能在各級各類健身俱樂部或社會體育活動中從事健身咨詢、技術指導、組織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業能力“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共有網球、羽毛球、健身韻律、康體運動、跆拳道五個培養方向,近三年每年畢業生約110人[1]。樂山師范學院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有利于學生成長、能夠增加學生社會經驗的社會實踐中。經調查,社體專業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區域,覆蓋樂山市,輻射四川省大部分縣市。社會實踐方式主要為在健身俱樂部、體育運動項目培訓機構和跆拳道館任教練。

三、社會實踐對就業的積極影響

眾所周知,實踐經驗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大作用。據調查,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社體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往往更受歡迎,招聘單位更加青睞具有實踐經驗、能夠即招即用的畢業生。這就說明了社會實踐對社體專業畢業生有非常大的積極影響。1、提升能力。社會實踐可以幫助該專業學生學習并提高體育運動項目健身指導能力和分析解決俱樂部健身活動中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人體運動理論知識和健身運動技能反復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使學生熟練掌握體育運動項目健身指導能力。從實際效果來看,該專業各方向參加國際國內專業競賽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均在各俱樂部和培訓機構參加社會實踐。例如樂山師范學院FLY啦啦操代表隊大部分成員在全市各健身俱樂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2]。2、豐富經驗。社體專業要求畢業生能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研從事健身俱樂部指導與管理活動中簡單的俱樂部的市場調研、項目確立、融資、管理隊伍、營銷、售后服務、運作模式、效益評估等工作。要實現該培養要求,畢業生必然需要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據調查,在健身俱樂部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大一階段主要參與俱樂部的市場調研、營銷工作,大二階段主要參與健身指導、售后服務工作,大三階段主要參與項目確立、管理隊伍工作,大四階段可以參與運作模式、效益評估工作。在這四年中,能夠全程參與這種社會實踐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完整的獲得一整套俱樂部指導與管理經驗,在就業市場中非常受歡迎,甚至有部分畢業生經過融資后,選擇了自主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健身俱樂部并獲得成功。3、開拓眼界。2014年2月26日由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審議通過《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草案)》,會議中提出要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國務院的此次部署抓住了當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學業與社會就業脫節。體育類專業與其它專業相比較,由于學生的就業面相對較窄,面臨的問題更為嚴重[3]。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程度,能夠開拓社體專業學生的眼界,可以有效解決畢業生素質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完整的俱樂部運營體系和形形色色的市場需求,還能夠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更高層次的升華。

四、社會實踐對就業的消極影響

社會實踐對于社體專業學生具有多種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首先,在長達幾年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社體專業學生不能簽訂勞動合同,而是以兼職學生或臨時工身份參與社會實踐,久而久之容易產生慣性思維,不懂得就業協議、勞動合同的重要性,也不懂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難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其次,各種運動健身俱樂部以及培訓機構尚不規范,無法與學校正式建立社體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合作關系。良莠不齊的社會實踐單位難以有效使全體社體專業學生得到良好體系下的社會實踐鍛煉。最后,大學期間社體專業課程設置緊湊,學生需要在四年內修滿176個學分,學業壓力很大,而如果無法協調學業與社會實踐,勢必會對社體學生的學校學習造成不利影響[4]。

五、結論

總體而言,社會實踐對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具有重大的影響,其可以使畢業生具有更貼近俱樂部和培訓機構需要的經驗能力,更可以使畢業生具有對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全局眼光和戰略視野。然而社會實踐過程中也存在著部分不足,需要學校與社會為社體專業學生搭建更加完善的社會實踐平臺,從而滿足更高的培養要求,實現基本的“六會”技能:會健身技術指導、會組織管理、會項目咨詢、會賽事策劃、會器材維護、會市場調查。

參考文獻

[1]張翠玲,李金龍.就業導向與職業發展:體育類本科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1):106-111+116.

[2]吳國民.論體育院校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途徑與策略:以首都體育學院為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7(02):130-133.

[3]劉偉.體育院系大學生專業性有償社會實踐的價值取向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4.

[4]許海濤.山東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參與寒暑假社會實踐的優化分析[D].揚州大學,2014

作者:孟凡帥 鐘大勇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