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時間:2022-01-22 03:55:44
導語:高校圖書館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字時代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顯得尤為迫切。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文化傳播的陣地,應當注重其作用的發揮,充分發揮好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將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融入圖書館文化建設中去。本文從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切入點,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可以將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深度嵌入到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觀點,著重分析了數字時代下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以及高校圖書館對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優勢,確定了高等院校圖書館文化建設開展傳統文化服務的必要性,最終就高等院校圖書館如何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出了創新性的意見。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傳承;文化保護;圖書館文化建設
數字時代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顯得尤為迫切。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文化傳播的陣地,應當注重其作用的發揮,充分發揮好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將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融于到圖書館文化建設中去。
一、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面臨的危機和挑戰
傳統文化凝結了一個國家和民族普遍認同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是各種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在長期歷史實踐中所積淀的精神遺產,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獨有思維方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延續五千年,經過世代的積淀、流傳,是中國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結晶。在當今社會下,隨著新舊思想的不斷碰撞和沖擊,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促使社會的價值觀和社會道德呈現日益多元化的趨勢,文明傳承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傳統的優秀美德逐漸被淡忘,文化傳承面臨著嚴峻考驗,新舊思想的不斷碰撞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巨大挑戰。因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曾明確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這說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中,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宣傳更是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而高校圖書館的屬性則決定了其在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占據了主導位置。
二、數字時代下圖書館承擔著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優勢
《圖書館學百科全書》將圖書館定義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機構”。由此可見,圖書館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機構。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具有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圖書館的職能屬性決定的,也是圖書館的意義所在。(一)傳承是圖書館的使命。圖書館因傳承而誕生,圖書館存在就有了文化傳承的意義,文化同時也因圖書館這一載體而得以延續。因此,在文化的傳承中圖書館承擔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人類知識需求的穩定性取決于圖書館文化傳承功能的穩定性。(二)高校圖書館對傳承傳統文化具有天然優勢。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高校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人類的科技進步、人才培養與文化傳承。而高等院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對文化傳承尤其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1.天然的職能優勢。圖書館職能就是保存人類文化的遺產,這其中必然包括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高校圖書館在這一方面天然傳承著保護傳統文化的職能特點。2.豐富的文獻資源建設優勢。高校圖書館是為了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在這個前提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會更全面。同時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普及,數字資源建設的不斷完善使得高校圖書館得以借助大數據作為載體,以傳統文化作為內容,以更數字化的傳播方式作為手段,來進行傳統文化的發展。這種科技優勢是公共圖書館不可比擬的。這種科技優勢也使得館藏圖書文獻資料的方式會更加多元化,面向讀者開展的子服務種類更加先進。3.高等院校的人員優勢。高校圖書館的人員有專業的具備豐富圖書館知識的人員組成。這些高度配合、分工明確,并且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信息素養的專業工作人員,是開展傳統文化服務和傳承的基本條件。同時,圖書館是服務于人的。高校圖書館面向的人員結構往往以高校師生為主。這些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他們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圖書館借助新媒體手段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學習活動,吸引高校師生的參與。這些活動可以幫助那些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學生,讓他們可以快速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會運用前人智慧創造性的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且推陳出新。這些文化服務活動凝練了圖書館獨有的文化氛圍,并且積極地融合進校園文化建設中去。
三、傳統文化服務深度嵌入到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必要性
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圖書館文化建設。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應該以傳統文化傳承為切入點嵌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積極發揮圖書館是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的功用,有效的引導讀者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繼而發揮傳統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輻射力。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著名學者吳宓提出,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養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生,諳悉世事,表現國民性,增長愛國心,確定政策,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高校圖書館存在目的之一就是為學生種植心靈的文化大樹,構建靈魂居所。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化中心,其文化建設必須緊密圍繞著讀者即廣大師生,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提升自己。在與時俱進中將傳統文化納入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采取在“求同存異”的態度。用“和”的科學態度將傳統文化進行吸收再創造,并挖掘出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中的新內容。圖書館文化建設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傳統文化也需要扎根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中才可以煥發出新的活力。傳統文化的納入對圖書館文化建設是一種積極的補充。比如我國傳統文化《弟子規》中早有記載,“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就是說,要有一顆關懷愛護的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詩詞,韻味悠長,有李白的豪情萬丈,“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也有李清照的哀怨,“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更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就是傳統文化中文學的魅力,它伴隨著文字跨越千年而來,將古人的思想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美好的理想、道德與智慧,需要在高校的青年一代中扎根傳承。將傳統文化納入到圖書館文化建設中,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這些傳統魅力將隨著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深入到讀者的思想中去,如同一場及時的甘霖,安撫讀者在數字時代中的浮躁,滋潤干涸的心田。
四、高校圖書館的具體舉措
高校圖書館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陣地,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構建讀書環境對讀者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通過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平臺傳播傳統文化理念和觀點。通過舉辦講座、舉辦讀書會等各種活動突出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高校圖書館結合自身發展規律和方式開展傳統文化服務,將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在讀者面前。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為讀者營造更加典雅的閱讀環境,讓讀者置身于傳統文化的厚重中,提升館員的專業化水平,有效引導讀者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建立健全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體系,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讀者。例如:安徽工業大學圖書館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創建“你好晨讀”“拾遺補缺”等項目,將閱讀推廣與提升大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充分結合,有效豐富了校園文化內涵;武漢學院圖書館舉辦了“《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批十部典籍推介圖文展”,舉辦了《<詩經>的文化精神》等系列專題講座,定期開展傾聽讀書會,激發了讀者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同濟大學圖書館成立了“聞學堂”,集傳統文獻借閱、展示、研討三項功能于一體,通過展覽、互動、體驗并結合傳統的閱讀、交流、講座等形式,在圖書館內搭建傳統文化教育平臺,為學生營造傳統文化學習與美學熏陶的空間;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線上推送與線下體驗互為結合的“非遺進校園”年度主題系列活動,讓讀者在近距離欣賞非遺作品的同時,領略到了傳統的生活方式、思想觀點和人文精神。
五、結語
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將傳統文化巧妙的置于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全面發展中去,科學規劃,靜心布局,不但有利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同時也有利于圖書館自身的全面發展,更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這個社會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圖書館利用自身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圖書館變成一個傳統文化發展交流傳承的場所。不僅僅讓讀者在思想、精神上接受傳統文化,更是要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新青年的思想文化進行碰撞交流,引導讀者進行深入思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揚創新不斷傳承。
參考文獻:
[1]殷利艷.現代移動圖書館建設影響要素與構建策略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5):137-139.
[2]劉凱.試論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角色與作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11):104-105.
[3]李玉娟.發揮傳統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輻射力[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14):147-148.
[4]許強.圖書館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6):73-74.
[5]張欽恩.傳統文化與圖書館關系辨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4(2):3-10.
[6]楊生宏.圖書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實踐與思考[J].漢字文化,2020(11):189-190.
作者:郭佳 單位:唐山師范學院圖書館
- 上一篇:基于環境心理學的交通景觀設計探析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科技文獻服務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