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心理學的新視角分析
時間:2022-03-16 09:40:45
導語:社區心理學的新視角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區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新興領域。其目標強調預防、強調環境與個體的協調、講究生態學觀點、尊重個人和社區的差異、促進個體能力發展。社區心理學對于大陸社區建設和社區居民心理健康建設具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社區心理學;生態學分析;新視角
1西方社區心理學的誕生
社區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美國,當時美國正在興起的社區心理衛生運動和民權運動對社區心理學誕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社區心理學是由臨床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交叉而成的一個新興領域。多數西方心理學家認為,1965年在美國的Massachusetts的Swampscott舉行的社區心理學會議標志著社區心理學的誕生。當時的會議明確提出了“社區心理學”這一名稱,并把“參與者-理論家”角色定為社區心理學家的工作指南,會議同意將社區心理衛生的功能從治療干預擴展到預防領域,并在工作中采用生態學的觀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西方社區心理學初步確立了學科的基本價值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即關注個體與社區、社會的關系,強調個體和社區的多樣性,在生態學水平分析上,通過行動研究和合作研究,挖掘個體和社區的力量和資源,提高個體、社區和社會的生活質量。
2西方社區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社區心理學關注個體、社區和社會的關系,是在社區背景中對社會系統與個體福祉之間關系的研究。它代表了對于人以其生活于其中的社區環境和社會系統為背景的行為和幸福的一種新的思考方式。
2.1社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標
社區心理學是一門大力倡導參與社區變革與發展、應用性很強的新興學科。在西方的心理學體系中,社區心理學關心的是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的理解以及應用基于這種理解的知識來改善和增進人的生活質量,其目的是理解人和幫助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社區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分支科學之一,又是一種助人的職業。社區心理學是力圖在人們的真實背景和社會系統中理解和幫助人的學科及其實踐。它的對象是人與社會背景的交界面,人和社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把人置于社區背景和社會系統之中,是西方社區心理學最為突出的標志。社區心理學的主要目標是:(1)預防重于治療:在社區心理援助體系的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階段便是初級階段,對可能發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初步預防;(2)強調環境與個體協調的重要性:調整環境可以讓一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同時需要在早期就加強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3)講究生態學觀點:人和環境是互動的,所以需要調整個人,也需要調整環境;(4)尊重社區每一個人和團體的差異性:每一個人有權利和其他人表現得不同,表現不同并不意味著異常或是較為次等。社區心理學的研究當中,約有一成是強調少數群體,因為社區心理衛生重點關注的是較弱勢的、不被重視的群體;(5)促進能力:促進個體能夠更主動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2.2社區的生態學水平分析
社區心理學采用了Bronfenbrenner的生態分析水平的概念,即描述社會情境的水平。用生態學水平的概念來分析社區,而不僅僅是發展中的個體,有助于澄清和說明一個單獨的問題或事件。用生態學水平去思考,可以幫助我們用多重維度解釋社區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什么是社區?現在社區這個術語不僅僅是地域,已經逐漸演變為多層次多方面的人際關系。因此、教室、聯誼會、網絡虛擬社區或文化社團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社區。以生態學分析水平對社區進行分類。在社區這個關系網絡中,個體的最近端是微觀系統,它與個體最接近,包括面對面的溝通;系統的最遠端是間接的接觸個人,離得越遠對個體行為就有越廣泛的影響。以對個體的影響從近到遠的系統依次是微觀系統、組織、地域、宏觀系統。微觀系統主要是那些與個體最接近的,人與人之間能面對面進行的人際間的交往的環境,如家庭、學校、朋友、居住區、工作組、自助團體、合唱團、運動隊等,在微觀系統中,個體形成人際關系、承擔社會角色、共享活動。微觀系統是很重要的支持來源、同時也是成員沖突和負擔產生的根源。組織比微觀系統大,擁有正式的結構,有頭銜、細則、政策、會議和工作時間、管理關系等。組織通常由微觀系統的集合構成。如班級、院系、管理者、職員組成一個學校。地域可被理解為一系列的組織或者微觀系統。個體通過社區組織和機構,參與、共享地域的生活。一個鄰里居民協會就是一個組織,而整個鄰里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地域。宏觀系統包括社會、文化、政治團體、社會運動、公司、工會、各級政府、國際組織、政治經濟力量和觀念體系。通過政策和特殊決定(如立法和法庭判決),通過意識形態和社會規范,宏觀系統發揮著影響力。
2.3社區心理學的價值觀
社區心理學是7種核心價值為基礎,分別是:1)個體和家庭健康健康指的是生理和心理健康,包括個體幸福和目標的實現。健康指數包括心理壓抑及癥狀,愉快心情諸如心理彈性、社會-情感技巧、個人主觀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等指標。這些指標是形成社區心理學干預的標準。2)社區感社區感是社區心理學的中心,它指的是對聯系個人與集體的歸屬感、依賴感和相互責任的感知。社區感是社區和社會行動的基礎,同樣也是社會支持和臨床工作的基礎。3)尊重人類的多樣性個人和社區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他們。承認、尊重社區多樣性,承認并尊重各種社會身份,如不同性別、民族、種族、國籍、性取向、健全或殘疾、社會經濟地位或收入、年齡或其他特征。4)社會公正社會公正可以定義為資源、機會、責任、義務以及權力,作為一個整體被公正地、平等的被分配。5)公民參與公民參與這種價值是指民主決策的進程,這種民主決策能使所有成員都參與決策。特別對那些直接受決策影響的個體而言更為重要。6)合作和團體的力量這個價值涉及社區心理學家與公民的關系、與工作過程的關系。以往的心理學家往往具有專家身份:象研究者、咨詢顧問、臨床心理學家等類似角色。這種專家身份實際上是在專家和當事人之間建立了層級的、非平等的關系。7)實驗基礎這種價值指的是只要有可能就要根據實證研究結果整合社區研究和社會行動。
3社區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關系
與其它心理學研究領域相比,社區心理學有一種研究視角的轉換。社區心理學關注的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這個個體是怎樣在一個復雜的社會背景中存在的,關注個體與社區、社會的聯系。
3.1社區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
與臨床心理學一樣,二者都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很多相互的交叉和聯系。但社區心理學不是臨床心理學的一個發展領域或分支,區別是:(1)社區心理學關注的是社區環境和社會系統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臨床心理學強調對個體心理疾病的診斷、咨詢和治療。(2)社區心理學關注心理問題和失調的預防,有主動性;臨床心理學注重心理疾病和障礙的事后治療,具有被動性。(3)社區心理學重視個人和社區的優勢,鼓勵個體參與到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行動方案的制定中,專家和居民是平等的合作性的關系,臨床心理學關注個體的缺陷問題,專家和個體是病患關系。(4)社區心理學注重行動研究,強調多學科的合作,臨床心理學更多地關注應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
3.2社區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
二者的聯系:都關注個體的社會能力發展及社會環境的建設,都注重社會因素對個體的影響。區別:(1)在研究方法上,社區心理學注重基于社區合作下的行動研究,并把行動研究視為學科發展的活力所在;社會心理學更擅長實驗研究。(2)社區心理學把預防問題行為,促進個體社會能力作為研究的目標,應用和服務色彩濃厚,社會心理學偏重于一般原理和普遍規律的探討,即使是在實際應用方面也是如此。(3)社區心理學更關注個體的心理健康,社會心理學更關注人際交往和社會變遷。
4西方社區心理學的啟示及發展的困難
4.1啟示
(1)社區心理學主張以預防為中心。社區服務和干預的中心應是增進個人和社區的心理防御能力,不僅僅是治療人們的心理疾患和缺陷。社區心理工作者應該聚焦于初級預防(預防個體和社區心理問題的出現)和次級預防(在個體和社區心理問題的早期階段進行干預),而不是三級預防(對心理官能障礙的治療)。(2)對心理問題從生態學水平進行分析。社會生態學認為,一個人身處的每一個社會系統都是個體的整個生態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生態學的觀點挑戰了傳統的思維模式,不再視受害者個人為問題所在,或是簡單化地給個人貼上異常的標簽,而是審視整個生態系統,包括政治的、文化的和環境的影響,關注制度的和組織的因素。理論立場的轉變促使社區心理學不再單純從個體內部尋求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而是同時考慮改善外部生存環境,特別是通過改變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促使人的心理問題的根本解決。(3)更關注心理學在社會實踐方面應用。社區心理學除了提供直接服務外,社區心理學家還可以對組織、社區甚至整個社會產生廣泛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社區心理學既要研究社區中居民的心理健康、社區心理服務,還應該向社會公眾傳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更要研究如何運用社區心理學知識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強調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解決社區組織、公共服務與社會支持方面的問題。(4)關注弱勢群體,注重社會支持的效用。在社會轉型期,隨著社會層級結構迅速嬗變,弱勢群體逐漸開始顯露出來,社區是弱勢群體最為集中都地方,也是社會支持工作最終的落腳點。在社區中開展社會支持活動,容易得到弱勢群體的認同,彌補政府救助的不足,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共同開發社區資源以促進共同發展。
4.2困難
(1)公民(包括心理學家的)社區意識普遍淡漠,社區心理學難以進入心理學研究的領域。在中國大陸,長期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社區管理體制,公民(包括心理學家)社區意識普遍淡漠,習慣化養成了依賴政府的被動心態,視社區管理為政府部門的行政職能,對社區服務和社區行動缺乏參與的動機與熱情。心理學家社區意識的缺乏直接導致了社區問題被忽略。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就不會去關注。沒有關注就不會有研究。這也許是大陸社區心理學研究遲緩的一個原因。(2)心理學家對參與社會實踐普遍缺少興趣與經驗。社區心理學在重視發展理論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更強調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強調“以社會問題為導向的研究”的實踐意義。反對傳統的臨床心理學把問題置于個體的內部。
作者:唐文軍 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H.道爾頓,毛瑞斯.J.伊萊亞斯,阿伯漢姆.萬德斯曼.社區心理學———聯結個體和社區[M].2版.王廣新,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于華林,楊毅.我國社區心理學研究述評[J].山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0).
[3]佐斌.西方社區心理學的發展及述評[J].心理學動態,2001,1.
[4]劉盛敏,陳永勝.西方社區心理學形成背景及發展歷程考略[J].社會心理科學,2009(4).
[5]王廣新.西方社區心理學述評[J].吉林示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
[6]劉樂功,劉雙雙,高峰強.美國社區心理學的核心理念闡述[J].山東示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
[7]楊莉萍,D.D.珀金斯.中國大陸社區心理學發展的現狀、困難與機遇[J].華東示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6.
- 上一篇:設計心理學對廣告設計的啟示
- 下一篇:生命哲學下瑜伽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