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立體化實踐教學探討
時間:2022-07-11 09:13:04
導語:心理學立體化實踐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為切入點,探討了該專業實踐教學中存的問題,通過多個途徑提出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018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聯合印發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在2021年底,試點地區逐步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整合各類資源,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平安中國、健康中國建設中。社會亟需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而目前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普遍存在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脫節的問題,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因此,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構建綜合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1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調查發現,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勝任其工作崗位,實踐能力薄弱。應用心理學的學科內涵十分豐富,它涵蓋了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工業心理學、犯罪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消費與廣告心理學等眾多分支學科。不同分支學科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制定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根據社會需求,重點培養學生不同方向“專+深”的專業技能。1.2實驗條件不足。應用心理學專業對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因此需要有與之匹配的實驗設備和儀器作為平臺和支撐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而很多高校應用心理學是新辦專業,在學校中屬于邊緣學科,學校對該專業的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使得該專業實驗場地、實驗設備、實驗條件嚴重不足,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很多高校由于經費不足無法進行實驗設備的更新和升級,只能進行演示實驗和基礎性實驗的操作,不能滿足學生設計性實驗的要求,制約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探索的好奇。1.3教師實踐能力不足。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新教師多為研究型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部分教師本身缺乏社會實踐的經歷,專業實踐技能不足,不能對學生的專業實踐進行有效地指導。老教師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有一定專業實踐的基礎和能力,但長期接受“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的影響,更新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的動力不足。還有一些教師非科班出生,專業基礎薄弱,專業技能欠缺,對學生的實踐指導非常有限。另外,很多高校出現一名教師擔任多門專業課的狀況,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使得教師無法抽身深入研究和踐行實踐教學。1.4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力度不夠。調查發現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對專業實踐教學總體評價較差、滿意度較低。大多數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踐采用的是傳統的實踐模式,即通過課程實驗和實踐、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形式開展。首先,實踐課程的設置有較大的局限性。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以理論課為主,課程實踐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心理咨詢、心理統計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團體心理輔導等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中如不能配以操作性較強的設計和演練,就達不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其次,學生校外實習機會較少,時間較短,而且多數時候是見習和觀摩,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再次,畢業實習多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實習是學生統一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分散實習是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習。目前多數高校并未對于畢業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資格和能力進行考核,從而無法保證實習的質量。此外分散實習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實習與專業的相關度不能有效控制,實習效果難以保證。最后,實習的效果缺乏考核指標。大多數學校對學生實習效果的考核往往通過實習結束后實習單位的鑒定表和學生的實習報告,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且終結性考核不能針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更不能掌握學生實習的具體內容和實習效果。
2應用心理學專業立體化實踐體系的構建
2.1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目標,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應著眼于扎實的社會調查,根據不同的就業方向制定不同的課程模塊,在學科基礎課程之外開設實操性較強的特色方向課程,將課程建設植根于社會需求之上,加強與職業需求相關的課程建設,培養學生不同層面的職業能力。如就業單位為學校的可開設繪畫治療、沙盤游戲、行為矯正技術等課程;就業單位為企事業單位的可開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消費心理學、人事測評、團體心理輔導等課程。此外,除專業能力的培養外,還需開設培養學生通用能力的課程模塊,從多個角度,為就業單位精準培養學生的職業勝任力。2.2培養雙師型的優秀專業教師。教師的實踐能力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對專業技能較強的教師予以優先招聘,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和深造,不斷拓展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同時加強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的合作,為專業教師提供更多實踐和研究的機會,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另外,對實習帶教教師的帶教能力和資歷要進行考查,選擇專業技能較強的人擔任帶教教師,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2.3搭建立體化實踐體系及考核體系。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體系包括校內實踐模塊、校外實習實踐模塊、階段實習實踐模塊、畢業實習實踐模塊等,全過程、全方位構建立體化的專業實踐體系。建立與不同的就業方向相互匹配的實習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多個崗位的職業能力,使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實現無縫對接。首先,校內實踐模塊由課程實踐和第二課堂實踐構成。課程實踐包括課程實驗和課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操作專業技能。第二課堂實踐指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由指導教師根據本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目標,通過不同的活動和方案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此外,學生可以以科研小組的形式參與教師的課題,教師指導學生申報各類科技項目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其次,校外實習實踐模塊包括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實習,同時要求學生填寫實習報告,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再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老師的指導,將畢業實習分成兩個階段,讓學生體驗兩種不同職業類型,提升兩種不同的職業能力,培養多元化、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應用心理學專業立體化的考核體系由課程教學理論知識的考核、實驗課程的考核、根據不同就業方向進行心理咨詢實操技能的考核、教育教學技能考核、實習實踐鑒定考核等模塊構成。每一個模塊都要有實踐總目標、具體目標、實踐要求、實踐內容、考核方式、考核分數、教師評語等內容。考核要求全過程進行,在實習實踐中進行初期考核、中期考核和終結考核。立體化考核體系同時要根據不同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和內容,達到精準培養人才精確考核評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斌,邱致燕,王葉飛等.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178-180.
[2]李景華.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課程群建設的思考[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76.
[3]王忠軍,林玲,王婷.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與問題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8,(3):55-60.
[4]張莉琴,麻超,朱海東等.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立體式革新的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4):47-49.
作者:馬定松 單位:云南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財務風險淺析
- 下一篇:國內音樂心理學發展現狀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