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在護理心理學的應用

時間:2022-04-20 03:28:50

導語:體驗式教學在護理心理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驗式教學在護理心理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情緒智力培養的體驗式教學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將206名護理高職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基于情緒智力培養的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問卷調查、理論實踐考核等方法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情緒智力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及教學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護理高職生的情緒智力,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滿意度。

【關鍵詞】情緒智力;體驗式教學;護理心理;教學方式:能力培養;護理教學;教育護理

心理學是臨床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應用性學科,其主要任務是將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于臨床護理,根據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要求護士具有積極的正性情感和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情緒智力指個體準確感知自己或他人情緒情感、準確表達自己情緒、有效控制自己情緒并利用自己情緒促進自身發展的能力[1],這正是優化護士職業心理素質所要求的內容。情緒智力的培養能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影響護士向患者提供護理的質量,有助于個體更好的理解和完成有壓力的任務[2-4]。本研究以護理高職生的情緒智力現狀為切入點,探討體驗式教學在護生情緒智力培養中的應用效果,為探索有效的情緒智力培養方式提供新思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8年2—7月選取我校醫學院2018級護理高職生206名作為研究對象,2個班為對照組(n=101),2個班為實驗組(n=105)。實驗組男7名,女98名,年齡18~22歲,平均(19.25±0.72)歲;對照組男8名,女93名,年齡18~23歲,平均(19.31±0.73)歲。兩組護生的性別、年齡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前期課程一致,大一下學期開設護理心理學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課時數及授課教師均相同。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結合PPT和案例分析進行課堂講授。1.2.2實驗組在傳統教學基礎上采用基于情緒智力培養的體驗式教學法,具體如下。將護理心理學課程的內容重新歸納為3個模塊:護理心理學基礎知識模塊、心理護理技能訓練模塊和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模塊(如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選擇后2個模塊實施體驗式教學[5]。(1)課前初體驗。教師在學期初提出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是積極參與用心體驗,將學生分成6~8人一組,各組設置1名組長組織分配成員學習任務。課前將學習體驗任務分配給各小組,組織護生到臨床一線進行調研,征集典型臨床護理情境,與患者交談調查其生活狀態、內心感受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存在的心理問題,小組成員收集資料提出初步心理護理方案。(2)課堂深體驗。通過設置相應的護理情景使護生體驗不同的教學活動,采取角色扮演方式讓組內成員分別扮演患者和護士,且學生之間互換角色獲得不同的體驗,采用案例分析、心理游戲、共情訓練等方式,幫助護生了解如何面對挫折,了解如何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了解未來護理工作中需要的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能力,了解到自身以及患者的心理需求,建立以體驗為形式的高效課堂。(3)反思總結體驗。鼓勵小組成員分享模擬體驗,并對自己及他人護理方案進行評價,針對存在的問題或疑義,指導學生進行班級討論,從而提出最佳心理護理方案,并對護生不同情景下的情緒調控、情緒管理能力及溝通技巧進行指導。

1.3評價標準

情緒智力量表:采用王才康翻譯的中文版情緒智力量表,該量表共33個條目,分感知情緒、自我調控情緒、理解他人情緒及運用情緒4個維度[6]。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情緒智力水平越高,Cronbach'sα系數為0.92,具有很高的信效度。教學滿意度:護生登錄教務系統網站開展評教活動,對教師的教學態度、課堂組織、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核成績:包括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滿分均為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兩組情緒智力量表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情緒智力量表總分、各維度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情緒智力量表總分、各維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護生考核成績對比實驗組的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對比實驗組教學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護理高職生的情緒智力處于中等水平

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高職護生的情緒智力得分分別為(105.45±14.12)分、(105.10±16.22)分,處于中等水平的研究結果與汪美華[7]等學者課題研究結果一致。高職護生對于自身情感及情緒的體驗能力未表現出較高水平,并且其對于不同情緒感受和它們的影響作用無法很好的識別,在解決問題時通常較少運用積極的情緒。其次,護理高職生的學習目標以及計劃并不明確,不太重視學習成績,并且共情能力較低,無高效溝通能力及自我調控能力,遇事較易沖動[8-9]。所以,對于此類護生,可以對教學方法予以改進,使其更加靈活多樣,以注重培養其情緒智力。

3.2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護生的情緒智力

干預前兩組護生的情緒智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實驗組得分(119.39±17.01)明顯高于對照組(109.12±13.5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體驗式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情緒智力。體驗式教學通過情景模式、角色扮演使護生在仿真的情境中真實的感受、體驗及覺悟,學會換位思考,產生移情性理解,并對自身責任及任務有明確的認識;同時案例分析、心理游戲、共情訓練等方式可以提高護生調控情緒的能力,提高其人文關懷的能力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10-11]。其次,體驗式教學能夠提高護生的共情能力,改善其溝通技巧,并使學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主動對患者的不良情緒予以積極干預。

3.3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護生的成績

實驗組護生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體驗式教學把護生由聽眾變為教學的參與者,從被動學習引向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潛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學習主動性[12-13]。其次,體驗式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融于臨床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并鞏固理論知識,并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使其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和牢固。

3.4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滿意度

實驗組護生對教學的總滿意度為90.48%,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生的79.2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滿意度。因為體驗式教學的課堂氛圍活躍,不同于以往刻板、嚴肅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和自然,并于不知不覺中使其掌握知識,使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形象[14-15]。其次,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提高以及與同學及教師之間良好的關系,也提高了其學習興趣,使其更加樂于主動積極地學習相關知識。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法,有助于培養護理高職生的情緒智力,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滿意度。

作者:袁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