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親和力研究
時間:2022-10-29 09:52:00
導語:英語教師親和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親和力,是理化概念,似乎于與英語教學不相關,但如果教師能注意使用這種力,它將對英語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人在此就英語教師親和力的形成以及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和大家探討一下。
前不久,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情:一位英語教師上下午第一課,發現不少學生昏昏欲睡,老師想提問學生一個問題,來提提神,說:“Whatwouldyouliketodomostthisafternoon?,話音剛落,一個平時不很愛學習的學生舉手用英語響亮地回答:“godowntown,去逛街?教師先是一怔,接著手一揮說:“行!”,頓時,教室內掌聲四起,待掌聲結束,老師說:“不過有個小小的要求,逛街時你要留心身邊的英語,回教室時告訴我你所學到的單詞,越多越好,大家說行不行?同學們齊聲說;“行!”于是,老師帶學生出發了。結果,那堂課學生平均學會生詞兩個,不少同學感觸很深。
這件事使我想到了教師的親和力。親和力,《現代漢語詞典》如此解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相互作用的力。這里,教和學結合成教學質量,這個無形的化合物。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越“關心”學生,學生也會越“回敬”教師。親和力的形成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態度。為此,教師要:
1、平視學生。也就是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臨下,師道尊嚴。案例中的老師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使用了征求式的語言“行不行?”,得到了學生的掌聲。我也有過類似的教學經歷,有一節課,離下課還有十分鐘,我說:“余下時間請大家把課文最后兩小節背出來。同學們有點不愿意,我問“要不要我先背給你聽?同學們齊聲說“你先背吧。我沒有板面孔,認真背了起來,同學們見狀,也起勁地背了起來,下課時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了任務。為此,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盡量委婉些,多用類似這樣的句子:Wouldyoupleasereadthetext?Doitagainifyoudon’tmind.It’suptoyoutodecidewhatyou’dliketodoafterclass,rewritingorrecitingthetext.Nevermind.Takeiteasy.等。
2、尊重學生。上英語課有的老師一上來第一句總是“TodaywearegoingtolearnlessonX.,而有的老師則說“Let’slearnlessonX,willyou?這就體現了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不是把學生看作被動的機器。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曾在一堂語文課上,就讀課文與學生商量了三次:“是齊讀還是賽讀?“是一章一章讀還是三章一起讀?“易錯處是先提醒再讀還是等你們掉進陷阱后再讀?這種態度帶來了學生積極性的提高。英語與語文同屬語言學科,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我們的英語老師不妨借鑒一下魏老師的這種做法。在尊重學生問題上,我們要經常反思,在我們的教學行為中,其實是有許多忽視學生之處的。
3、學會傾聽。課堂教學中,師生要進行情感的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可能不能很快領悟教材、教師的用意,常常要東拉西扯繞彎子(如讓學生用英語對話),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地打斷學生的發言,要盡可能地點撥。在做Discussion練習時,學生的想法也可能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教師就要善于放棄自己的觀點,只要學生的說法能自圓其說就行。
4、學會賞識。賞識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成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激發學習愿望。一般來說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不可能什么都不行。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閃光點,要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有一次,我聽到一位英語困難生在說:“今晚我們來個party吧!我忙說:“你不錯,學以致用。之后我又表揚了他幾次,后來這位學生的英語真的趕上來了。另外,課堂評價是賞識學生的好時機,要多用Welldone!Verygood!Congratulations!等具有良好催化作用的話。總之,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老師要努力創建一個磁場,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從而使他們“愛屋及烏”,把英語學習當作一種幸福、一種享受。
親和力對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由于親和力是一種相互作用力,付出越多,回報也就越多,因此,恰當使用親和力會促進英語教學。體現在:
1、有利于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拓寬學生發展空間。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固然是搞好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但這些只是教學的外殼,決定英語教學質量的靈魂是人———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學生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感應、情感的交融等“親和關系會使教育活動釋放巨大的潛能。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流的過程,是人與人主體之間進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過程;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在物質操作和思維操作結合上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能力的過程。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是相互作用的,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
2、有利于把學生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教學生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和組織知識。老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探究式學習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發現規律與結論,從而在改組與重建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發現新知識的能力。英語對于中國學生本就是陌生的東西,如果英語老師再不施“親和力,彼此間的心距太遠,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外國人,那么,學生對英語就不感興趣,學習策略往往是機械記憶,再現教材中的內容,并不想弄清它們的意義和深刻含義。一句話,他們的學習是單向接受,被動的。本文開始案例中的老師能隨機應變,投入感情,注意“親和,和學生一起走出教室,走向生活,通過和學生一起參加實踐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英語的無處不在(可以說現實生活中到處有英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需要,變單向傳授知識為主為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另外,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學校、教學軟件、多媒體教學等的出現也為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值得一提的是,使學生從接受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化也是《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促進教師行為變化的主要方面。
3、有利于提高教學產量。早就有人提出教育也是一種產業,為此要考慮教學成本與教學產量。目前的英語教學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社會對英語教學產量不很滿意。雖然原因很多,但“教得不得法是主要的。如果在教學中能考慮一些外因,如親和力,學生就有可能在較為輕松、愉快的心境中進行學習活動,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4、有利于搞好差生的轉化工作。不管是哪類學校,差生始終存在著。雖然轉化差生的方法很多,但給予他們以情感為主的親和力是較有效的方法。外語教學專家H.Hstern說:“情感對于外語教學的作用至少與認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因此,教師的情感不能只向優等生傾斜,而應對每一位學生奉獻愛心、給予期望,這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更寶貴、更重要,如果教師能厚愛后進生,在他們心中建立可親可敬的形象,尊重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走進學生的心靈,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進而表現出異常積極的學習情緒,逐漸變差為優。
5、可以擴大教育覆蓋面。眾所周知,英語教學不僅是教英語知識,而且要在教學中滲透其它內容,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與引導。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的真誠、正直、坦率、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平等待人、嚴于律已等“親和力影響和發展學生的品質,使他們感到老師的教育如點點春雨,在潛移默化中加大英語教學的覆蓋面,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材。
總之,英語教師注重親和力,就能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學生象學母語那樣學習英語,使英語教學回歸真實,充滿人性,感受人文的陽光,使英語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內在的需要和向往。
- 上一篇:大學英語非言語交際研究
- 下一篇:學生主體作用思考